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培育:应然价值、实然困境和适然路径*

2022-02-26 05:57刘迎春陈丹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师德师辅导员思想

刘迎春 陈丹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校长办公室,广西 桂林 541004;2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服务与旅游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四有”好老师,这一标准为推动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明确了工作方向。师德就是辅导员的职业守则:“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师风就是辅导员的行为作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高等学校不光要善于运用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而且还要有的放矢地上好立德树人这一关键一课。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想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辅导员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一言以蔽之,高校辅导员只有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追求高尚师德师风的“高线”,严守职业道德的“底线”,敬畏行为失范的“红线”。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备“大德、大智、大能”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一流人才。

1 辅导员师德师风培育的应然价值

1.1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万古长青的关键要素

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1]着眼新的时代境遇下,高等学校是承担立德树人时代大任的关键场域,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立怎样的德”“要树怎样的人”。高校辅导员的道德品质水平,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复兴大业能否如期实现。质言之,就是致力于解决党的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中心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讲:“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对高等学校来讲,高校辅导员主要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价值引领和组织实施管理工作的重任,把思想引领与行为指导潜移默化地融入进学生学习、生活实践工作方方面面,这不仅扩充了思想政治辅导员主体性作用发挥的教育场域,进而还确定了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主导性作用。由此可见,培育辅导员队伍良好的师德师风应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建设,努力帮助辅导员成长为学生培塑品格的引路人,守望道德的责任人,推动学习的领路人,涵养仁爱的培育人。说到底,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要求他们用自身人格魅力去塑造师魂,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只有辅导员具有高尚的人格,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把爱国情感、强国志向、报国行为自觉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迸发出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任接力奋斗的磅礴伟力。

1.2 守护高校和谐发展和引领社会新风尚的有力支撑

奋力创建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不仅仅是促进学校全面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高校和谐发展离不开学校、辅导员、学生三方力量同向而行,方向一致,达到“同频共振”育人成效。营造高校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关键在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在高校作用不可替代,辅导员作为高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责任重大。辅导员每天与学生朝夕共处,他们的一言一动、一点一滴都会 “润物细无声”般的“浸染”学生的品德行为。换句话说,辅导员的一句责骂、一次批评,抑或是辅导员在某一方面的失范行为,都会给学生带来深重而长远的负面影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意味着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的育人摇篮,既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习染,又主动形塑向上向善大学新风气。风似无形,日渐化人。高校是否具有风清气正的校风、学风、教风,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三观”养成,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辅导员是青年学生塑造“三观”的工程师,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辅导员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地向师作用。“师者,人之楷模也。” 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辅导员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唯此,广大辅导员不仅需要运用自身优良的师德师风,守护好高校和谐发展的育人空间,也需要用自身品德修养给学生点亮心中的灯,用大爱大德大情怀引领社会新风尚。

1.3 提升辅导员群体综合素质和互动性思维应有之义

高校辅导员是组织进行大学生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的关键所在,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养成。辅导员群体的思想品格、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高低,事关培养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综合素质高低与否,事关国家复兴和民族未来。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和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大学生在享受着丰盈的物质生活同时,也遭受着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错误价值观念的蛊惑侵蚀,这就难免不同程度的引起青年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集体观念淡化等错误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理应自觉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既要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态度为方向,同时也要求辅导员以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与感染学生,使之成为思想品德的“引领之师”、政治素质的“信仰之师”、道德品质的“榜样之师”、敬业爱生的 “示范之师”。也就是说,只有这样才能够广泛引领青年学生有意识地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此之外,有效提升辅导员群体的综合素质也是新时代坐标下,更好地完成思政工作的有效抓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就是做人的思想引领工作,一方面,提升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就是要筑牢主流价值理念在高校学生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有效提升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重要保障。

1.4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的现实之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之本,师德为源。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关于教育本质的灵魂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应着力把培养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说到底就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与否的基本标准,其中将“德”放在“五育”中的突出位置,恰恰凸现出来用“德”引领其他“四育”协同发展,同向同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辅导员不光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品德和智慧融入日常思政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中,以期达到在不知不觉中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塑造学生、培育学生。大学阶段是人生“三观”培育期关键时期,需要辅导员倾情尽力地精心培育和引导。一个人如果人生的关键几步走错了、走偏了,就好比行走在一条充满岔路的大路上,无论后面怎么走都难免多走几步路。基于此,辅导员不仅要做思想引导及价值塑造的“领路人”,还要立志做自身师德修养的“铸魂人”。具体来说,应该率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培育和践行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中,用正确价值观的主导力引领广大辅导员塑造与新时代相契合的德性。此外,高校辅导员作为培养创新型时代新人的“排头兵”,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名兼具创新能力的辅导员。具体表现为扎实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创新精神养成,引导辅导员队伍创新学生日常思政工作方法和途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最大程度的传道授业。

2 辅导员师德师风培育的实然困境

2.1 多元文化交融,政治素养弱化

进入新时代,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朝着圆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踏浪前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兴起,重大颠覆性科技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新时代场域的影响,进而实现对个人内在的“知、情、意、信、行”转化的过程。当前国际关系呈现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经济关系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关系呈现出和而不同、各美其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个世界日渐形成一个共同体。这不仅使得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之间进一步聚同化异,且使得高校前所未有地成为各类中西方思想文化、中西方意识形态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交锋最为激烈和敏感的“主战场”。少数高校辅导员由于缺乏对错误社会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免疫力”,很容易对主流价值观产生动摇、消解甚至质疑。由此可见,多元文化交融无疑是直接引发辅导员政治素养弱化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高校遴选辅导员没有明确的学科背景限制,这样就会导致辅导员队伍学科背景五花八门。多元的学科背景在给辅导员群体增添活力的同时,还可能使得辅导员队伍面临政治素养弱化的尴尬境地。可以说,这个问题一直从高校遴选辅导员入口延伸到辅导员培训全过程当中,高校一直将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等事务性培训作为培训重点,有余力时再做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辅导员是学生塑造德性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成长的铺路人,同时肩挑教育人和管理人的双重职责。然而在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职业更多的被赋予了“管理人员”职责而弱化了“教师”职责。当前,由于辅导员几乎承担着所带学生的一切事务性工作,其中涵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这就进一步诱发辅导员产生“虱多不痒”的麻痹心理,进而渐渐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责主业”产生惰性。

2.2 职业道德缺失,师表观念僵化

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是具有专门工作领域的特殊岗位职业,思想价值引领是高校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要务。思政工作岗位特殊性要求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4]的职业道德。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这个充斥着浮躁功利气息的大环境氛围下,不乏一些辅导员因为诸多现实原因的考虑。比如,将从事辅导员岗位是做跨入高校大门的“跳板”,抑或临时、过渡工作,缺乏应该有的职业道德。好的高校辅导员应执着于诲人不倦的培育英才,应倾情于教书育人的职业本位,而现实是少数辅导员对职业本位存在着认知错误。一是辅导员职业认同弱化。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愈发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人员配置比例,促使各个高校按照1:200的师生配比逐年配齐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辅导员队伍。正因如此,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容易受到就业压力的驱使“勉为其难”的从事辅导员工作,更有甚者将辅导员工作看作是踏入高校工作的权宜之计。尽管他们打心眼里不愿意做辅导员,但也只好委曲求全的做辅导员。二是辅导员职业倦怠明显。辅导员几乎承担了所带学生的一切事务性工作,囊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九个方面工作职业。除此之外,高校还把其他部门归属性不清晰、临时性的工作也“打包”给辅导员,这就致使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被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侵占。久而久之逐步舍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业,把大量时间消耗在担当“行政秘书”“ 心理咨询师”“ 救火队员”的角色,这也导致辅导员在面对学生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时,常常感到“压力山大”“力不从心”。

2.3 职业发展模糊,专业能力简化

职业化发展为切实提升和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方向目标。“高等学校应当制定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5]然而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修炼的现实进程中,辅导员无论是选择走职称评聘还是职务晋升都面临着较多困难。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在辅导员遴选中过多的看重实际工作能力,忽视了对辅导员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要求,这也导致辅导员无论是从学历层次、科研能力、课时量等方面都无法与专任课教师相提并论。尽管高校对辅导员职称评定实行单列,但相关政策在大多高校都比较难落地落实。加之,高校选聘辅导员的数量伴随着时代变革和高校扩招而逐年增加。尤其在对辅导员学历要求上基本上都要求为硕士研究生,有的甚至还招聘博士研究生。同时,也要看到,辅导员作为一门职业专业门类归属不清,学科支撑体系缺失。势必造成选聘的辅导员学科背景“五花八门”,不仅没有任何一所高校设置辅导员这类专业,而且学习任何学科背景的毕业生都可以从事辅导员岗位。对于大多数入职前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背景的辅导员来说,整体上缺乏一定的辅导员相关知识贮备,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相关理论及知识,而相关理论知识的匮乏往往也决定了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方向模糊。

2.4 业务内容繁杂,教书育人淡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既需要满足不断扩大的学生规模对教育的需求,又需要不断提高精细化的学生工作管理能力。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一直以来,辅导员工作都存在着重业务轻思政的现象。辅导员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不仅需要承担起教育人、引导人、启发人的育人工作,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时高效地完成日常性事务性工作。“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 生动鲜活地说明了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说教者”,学生突发危机事件时是“救火队员”,日常教学工作中是“行政秘书”,学生出现宿舍矛盾时是“纠纷调解员”。学生找工作时是“就业指导专家”。综上所述,辅导员是学生工作最基层的落脚点,同时也承担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和所在院系的工作事务。“万金油”般的辅导员常常化身为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秘书”,所在院系的“勤杂工”,学生的“超级保姆”。品目繁多的日常工作消耗了辅导员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极易促使辅导员对学生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容易导致推诿工作、消极应对等问题。

3 辅导员师德师风培育的适然路径

3.1 筑牢理想信念,选树榜样立德

高校辅导员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美德、传播思想,塑造新人、塑造人格、塑造灵魂的育人重担。要想把学生塑造成能够担得起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必须首先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不仅是培育优良师德师风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保障。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消长起伏,思想观念的多元多样。可以说,高等学校已然成为引领和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信仰坚定,成为学生榜样。首先体现为辅导员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讲得充分坚定,讲深讲透。辅导员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要善于运用掌握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引导学生理想信念,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化解学生思想困惑,以创新的辩证思维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其次体现为要有强大的政治觉悟,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待问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前,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并以此引导学生应该坚定什么、反对什么、信仰什么。最后体现为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师者,人之模范也”。在高校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学生眼里,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学生,具有很强的榜样力量。所以说,广大高校辅导员要用扎实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用强大的政治觉悟感召学生,用榜样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3.2 优化考核体系,增强师德素养

构建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是新时代增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办法,良好的师德师风在长期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锤炼而成的。一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把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作为辅导员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学生测评、辅导员自评、同行互评、学工考评等多主体评价,对辅导员思政工作和业务工作进行360度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围绕工作实效、工作能力、科研能力、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制定辅导员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岗位晋升和奖惩挂钩。二是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监督体系,组织由辅导员、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探索设立多级多样的师德师风投诉举报平台,依法依规对有关投诉和举报进行有诉必查,及时发现和掌握辅导员师德师风失范问题,尽可能地将师德师风失范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激励办法,充分利用教师节等节日契机,大力宣传新时代辅导员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标兵选树活动,将师德师风的考核表现纳入优秀辅导员等表彰评定的核心内容。四是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惩处制度,推行辅导员师德师风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辅导员师德师风考核档案。将师德考核结果与评奖评优、职称评聘、课题申报等直接挂钩,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坚决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定制”。

3.3 提升职业能力,培养炽热情怀

职业能力是提升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实效性的基础保障,是提升辅导员队伍育人育己协同性的关键一招。这里讲的职业能力既包括辅导员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又包括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路径。高校要想有效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师师德师风,需要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设计上功夫。首先,在提升辅导员专业化能力上下功夫。即注重源头上把好入口关,在遴选辅导员时明确规定专业、素养、能力等要求,优先选拔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及理论知识的。入职后注重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武装头脑。不仅要善于运用彻底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还要善于通过强大的真理力量引领学生。其次,在提升辅导员职业化能力上下功夫。举办诸如岗前培训、日常事务管理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师德师风等培训,畅通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通道。利用一系列如“辅导员工作品牌项目”“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活动锤炼辅导员职业能力。最后,在提升辅导员专家化发展上功夫。切实突出辅导员队伍自育导向,要求辅导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能力、知识能力、生涯目标等特性,制定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目标。应当说,高校不仅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能力,不断激发辅导员群里自觉提高育人育己能力的内生动力。还需要培养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炽热情怀上下功夫,使之做到以爱育德、以心育德、以情育德、以品格育品德。厚植爱岗敬业的炽热情怀,方能成长为帮助塑造学生正确“三观”的领路人。

3.4 强化师爱意识,崇尚尊师重教

辅导员的责任就是做立德树人的育人工作,育人工作离不开师爱和责任。一方面,师爱是师德师风的内涵所在。辅导员的师爱主要体现在:对辅导员岗位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热爱追求。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格和职业能力,用爱培育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激发对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追求。对学生工作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师爱意识。作为一名每天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理应做到用真心爱学生。即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过程中用真心爱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真心爱学生工作,即在学生出现心理困惑和学习困难的时候,要用心、用情、用爱来帮助学生、开导学生、温暖学生,引导学生从“亲其师”转变为“信其道”。另一方面,责任是师德师风的外在表现。辅导员的责任不光体现在履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职责,更多地表现在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高校应当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新风尚,让辅导员能够踏踏实实、心无旁骛的从事高校思想和价值的引领工作。高校应该着力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激发辅导员队伍工作热情;维护辅导员的合法权益,减轻辅导员工作、精神压力。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真正做到爱学生、爱学生工作,成为让学生真正喜爱的人。

猜你喜欢
师德师辅导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思想与“剑”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