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探究
——以贺州学院服装设计专业“T”型人才培养为例*

2022-02-26 05:57朱晓佳江浩谢丰泽孔祥翔李亚雯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贺州产教学院

朱晓佳 江浩 谢丰泽 孔祥翔 李亚雯

(1 贺州学院 设计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2 贺州学院 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中心,广西 贺州 542899;3 泰国格乐大学 国际学院,泰国 曼谷 1070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贯彻落实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实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两个建成’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2]这两个指导性文件为广西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16年10月,贺州学院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提出了“全面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目标,进一步落实了“八个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过程有机融合”[3]。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培养体系、共同开发教材教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八个共同”的产教融合举措。对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路径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1 “T”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T”型人才指按知识结构区分出来的一种新型人才类型。字母“T”形象提示了人才的知识结构特点。横向的“-”表示人才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纵向的“I”表示人才所具有的知识深度。两者结合成“T”,呈现出较高的效能性、较强的适应性、较好的进取性和较丰富的独特性特征。因此,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离不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的“T”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1.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T”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21世纪,国际竞争力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各国之间拥有高素质人才大比拼的竞争。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是实现高校自我升级的一次重要机遇,也是高校全面转型发展的一次重要挑战,更是各高校之间整体实力提升的考验。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引导我国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实现并助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高质量发展。

1.1.1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迎来契机

高等教育大众化改变了人们的基本设想,我们既要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趋势,又要适应高等教育已从象牙塔走向现实生活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无疑可以进一步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理想归宿,是高等教育思想的自我更新,是一种对自我经验的反思和对既成经验的挑战,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创业教育是一种人生观教育,也是一种谋生本领的教育和开发个体潜能的教育,更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教育。

1.1.2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形成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这对提升服装设计专业“T”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走向社会成功创业的概率有明显作用,有助于服装设计“T”型人才培养和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如贺州学院通过转型试点改革,构建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形成了资源整合、多方共赢和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

1.2 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重要依托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催生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准实施,为建设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和协同育人平台提供重要依托。如贺州学院成为示范高校建设以来,学校持续发力,将示范高校建设要求贯彻落实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过程,构建了基于产教融合、立足人才培养、着眼社会需求的“双创”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和依托。

1.2.1 产教深度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托

2015年12月,贺州学院成立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中心,推动了学校产教融合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了学校产教深度融合和创新创业工作。同时,构建了“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基本建成了涵盖“课堂、基地、平台、园区”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一套三方共赢、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2017年12月,学校又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中心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架构,对促进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训练、项目培训推广、创业班管理建设等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2.2 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助推器

贺州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转型发展的外部条件先天不足。为此,学校依托产教融合平台,与企业共建了新道经济管理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宝贤餐饮管理学院、三诺科技学院、凤凰数字媒体学院等。其中,“数字媒体产业人才项目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凤凰教育在全国单体课程置换专业中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于2015年开班教学,称为“凤凰班”。“凤凰班”教室跟其他教室不一样,没有课桌,而是每人一个标准工位,跟电视台的摆设并无差异。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总监带领学生开展实训式教学活动,助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实践。

1.3 发挥了专业教育的核心导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如通过组建核心导师库,集聚优质创新创业导师资源,切实发挥导师的教育引导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意识。

1.3.1 引入创新创业核心导师制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近年来,贺州学院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加以实施,不断推进学校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主动融入地方,积极开展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开设地方特色艺术课程,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瑶族服饰展示馆、瑶族服饰技艺传习馆等场馆,将专业建设与服务地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服务地方和走向社会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成效显著。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如江浩、卢念念、朱晓佳、陆国辉等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先后成为学校创新创业金牌指导老师,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获国家级1金、2银、9铜的好成绩,实现了国赛金奖、单项奖和集体奖“零”的突破。此外,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全国性赛事)奖项342项。如2016年,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赛中,由江浩、卢念念、朱晓佳等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瑶蓝之旅》获国家级银奖、广西赛区金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卢念念、江浩、朱晓佳等老师指导的《扶瑶织梦》获国家级金奖,《瑶若诗》获国家级铜奖;陆国辉等老师指导的《数字方言博物馆》获国家级铜奖。《若瑶诗》获广西第六届工艺美术作品展览金奖,“‘瑶蓝之旅’工作坊”获国家级、省级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2020年,《扶瑶织梦》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国赛唯一一个“社区治理奖”。《“扶瑶织梦”工作坊》在广西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2021年,《“钙”世无双》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广西赛区特等奖。实践证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和“大学生艺术展演”竞赛等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水平高质量的重要平台。

1.3.2 走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发展之路,积极推进转型发展

贺州学院坚持“学科引领发展,特色铸造品牌”的办学理念,重科研、厚基础、强技能,强调科研引领学科发展,特色突显专业张力,科研反哺教学,创新激发活力,科研与教学并重,传承与创新共生的办学原则,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具体科研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如“T”型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德育优先、以人为本、立足专业、服务社会的基本原则,结合设计类专业特点,走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发展之路,积极推进转型发展,为主干专业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堂紧密结合,构建“双创”课程体系。如贺州学院设计学院先后与凤凰卫视﹒凤凰教育、广州三星装饰公司、广州培娜服装设计公司、上海数字写意公司等进行了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在核心导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学生获得中国(虎门)国际童装设计大赛金奖、真维斯大赛入围奖等多个奖项,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T”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2 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也同样存在以下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有待提升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创新性动力不足。

2.2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创业和就业指导理论基础以及学生教育管理能力,但对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播,多数教师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更多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在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在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也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所要求的有一定距离。在教学手段上,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只停留在学科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素质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

2.3 “双创”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综合利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但是从目前地方高校的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还不够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还未完善,缺少资源的整合和运行的协调。同时,“双创”教材建设和教改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建设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3 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

高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通过实施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催生了创新创业成果。各高校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原则,建立了创新创业训练与学科和技能竞赛相互融合协同促进机制。如贺州学院按照“八个共同”,进一步完善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机制,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推动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

3.1 构建集课堂、基地、平台、园区“四位一体”“双创”教育体系

3.1.1 课堂建设

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构建分层次培养课程教学模块,按照“全体覆盖、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多层次性,实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培养。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面向有进一步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虚拟仿真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面向创新创业意识较强、能力较强、较为成熟的学生,开设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

3.1.2 基地建设

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建设特色鲜明的创客空间和创业苗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打造自治区级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创新孵化中心。

3.1.3 平台建设

推进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制定实验室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建设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贺州学院数字媒体创意产业园孵化中心、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甲骨文(广西) OAEC/WDP 人才产业基地贺州学院中心等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3.1.4 园区建设

推进产教融合和园区建设。巩固现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推进贺州学院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模式,利用企业和学校双方各自的优势,融汇资源,搭建园区平台,通过企业对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和指导,开展协同育人,促成学生项目孵化和项目成果的转化,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多途径、多形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2 形成开放共享、协同共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3.2.1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如制定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并完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2.2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如制定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规划,建立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等管理办法;建立校校、校企、校政、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建设协同育人平台;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3.2.3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优化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双创”课程资源库。

3.2.4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完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强化创新创业训练。如组织实施广西高等教育强基、创优计划,组织和开展系列学科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3.3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3.3.1 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

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学籍管理制度,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灵活多样、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制定创新创业积分与成绩的认定细则,完善学籍管理办法。

3.3.2 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提升“双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如通过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导师聘用制度、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导师的培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双创”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3.3 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改进创业指导服务水平。如通过举办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论坛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交流会,提升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库,完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创业孵化培育体系;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周,依托社团、 协会、俱乐部组织开展“挑战杯”“创青春”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双创”基地的管理,建设创客空间、 创业苗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做好国家级众创空间的申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效。

3.3.4 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通过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制定大学生创业就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

4 结语

综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培养高职学生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和能力。”[4]在深化“双创”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只有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通过分析贺州学院服装设计专业“T”型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效,结果表明,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课程双创”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行之有效的最好途径,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才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和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贺州产教学院
游贺州紫云洞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印象贺州
广西贺州合源集团双获国家、欧盟认证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海盗学院(12)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