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雅琴
(暨南大学出版社,广东 广州 510000)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总则第三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1]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同时指出,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国家“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在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中指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出版和发行工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指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在国家政策层面强调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出版和发行工作,将之纳入发展职业教育规模,提升职业教育品质的重要环节,这既是针对我国职教发展的现状而做出具有指导性的基础性引领,也是研究高职教材建设的意义所在。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一头连接着教什么,一端关系到如何学。教材既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教育发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核心场域。因此,结合我国职教教育的办学实际和国家需要,如何在科学、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写好、出版好高职教材,一直是职教界、出版界探索的重要问题。纵观近年来高等职业教材,从内容设计到整体呈现方式都体现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体现出我国高等职业教学的办学宗旨,记录着高等职业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先进职业教育行列的前进轨迹。
高等职业教材体现职教理念,其在内容编写上的与时俱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起步阶段,当时高职教育教学还没有专门从职业教育角度编写的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使用相同的专业教材。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和研究者虽然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有别于一般的高等教育,但想要从教材编写上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一时难以实现。所以当时就出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对普通高等教育教材“换汤不换药”地借用情形。当时众多的高职教材,虽冠以“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名称,其实只是换了个丛书名或书名。从内容框架到知识点采集,从教学理念到使用方法,完全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内容,而且这样的教材在当时俯拾皆是。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入,在借鉴国外,特别是德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做得好的国家的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现实,职教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将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逐渐渗入职教教材的编写中。开始从职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确立了 “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如在专业课教材的编写中,对“专业理论”的介绍和阐释以“够用”“适用”“实用”为准。摆脱一般高等院校专业课教材编写中对“理论”内容全面、系统的长篇大论,根据高职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以未来职业角色的实际需要为着力点,介绍、讲解相关的理论思想,理论内容讲到适用、实用为止。在简要讲解核心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的同时,重视对学科发展最新动向、前沿科技成果的介绍,这种开放式的编写理念,基本解决了传统高职教材编写中内容陈旧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目标的逐渐明确,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指导思想。该教学理念的核心是“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项目教学法”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丽莲·凯兹和西尔维亚·查德合著的《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他们的核心主张是“知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信息与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这种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3]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过程的教学方法。围绕一个项目的目标,又可将该项目分解为多项任务。项目的完成是随着多项具体任务的完成而完成的,项目的设计则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而规划的。对于高职教育来说,项目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中以专业理论传授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方式,以项目带动教学,以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为教育教学的主线。项目教学法针对性较强,适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怎样完成某个项目及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实操训练,这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在真实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能加强自我认知,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也在解决实训任务问题的同时,提升了与他人协同合作、沟通交流的综合能力。
随着高职教育以提升高职学生专业能力、职业技能为教育教学目标的明确,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上开始向“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理念转变,高职教材的编写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具体的教材编写中,开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编写方法。任课教师在多年从事高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将要完成的工作设计为一个个项目,即以项目为单位,按照工作流程的顺序编排教学内容,注重、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以典型案例及其解析导入项目教学,再将每一项目分解为项目目标、项目重点、项目背景、项目分解、综合训练、项目评估、项目总结等环节。在每一级项目下设若干任务,每一任务由任务描述、任务实施、知识链接、拓展训练等构成。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项目的完成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项目教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这样的教材编写思路,可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实操能力,并提高相关职业素养。如高职高专应用型规划教材《实用写作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的编写方法即是如此。该教材对“企业常用文书”的介绍即是以“项目化”为内容编写的思路。书中将各类文书按性质和使用范围分为若干项目,以项目为单位按“任务导入—例文借鉴—知识储备—技能掌握—病例解析—知识链接—实训演练—自我测试”顺序编排企业常用应用文的教学内容。这种编写方式,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这种“项目化”编写理念体现在教材中,就是以企业的业务活动为背景,以岗位工作为项目和导向,以岗位的工作任务为驱动目标,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文书文种为线索精心组织教材的内容,贴近企业工作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在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工作岗位的内容,掌握各类文书写作的技能和技巧。秉持这样的教材编写思想,教材便于学生学习,也增强了实用性和可操性。接受项目化学习训练的学生,在学校就已经提前进入未来工作岗位的角色,为将来顺利上岗做好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思想和行为准备。
“工学结合”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初英国在高等工科院校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理念。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这种教学理念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高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生产工作是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并要把此项成绩的考核列入学生的成绩单中。学生通过生产劳动的锻炼,将学与用相结合,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实际的对接,这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检验学习效果提供了真实的空间,实现了学生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的自主学习教学目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当下的高职教育中,顶岗实习便是“工学结合”这一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也是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定项目。具体内容是要求学生在读期间按学校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暂时离开学校的学习环境,转移到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践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技能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增强岗位责任,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尽快进入角色,胜任岗位。
“实训教学”进教材是“工学结合”教育理念中“顶岗实习”思想在高职教材编写中的具体体现。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在具体教材编写中有两种呈现方式,早期的实训教材是独立成册的,编写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凸显实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但这样设计的结果却是有“工”而无“学”的,由于该实训教材是脱离对应的专业教材而单独编写的,在内容上有“无源之水”的感觉。没有专业课相关理论知识的铺垫,实训教材的使用效果不佳,指导性也不强,直接影响学生对实训教材的接受度。
教材编写者在发现这一问题后,改变了实训模块的编写策略,不再单独成书,而是将“实训教学”融入专业教材内容的编写中,用单元模块的组合形式,把实训内容融入专业课的系统知识体系中,列在每章的章末,以“本章实训”栏目形式呈现给教材使用者。如此一来,既体现了知用合一的理念,又强调了实训的特性。实训模块的编写,一般按照“实训目标、实训目的、实训方法、实训要求、实训案例、分析思考、实训考核”的标题形式设计,再通过“案例分析与思考”具体模块强化学生对实训内容的反思与评价,实现将各章的主要学习要点及技能要求落实在实训过程中的目标。
高职高专财经专业系列教材《管理学教程》(第三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的编写即是如此。该书的编写在体现“工学结合”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内容在具体编写上克服了管理学教材集中于理论的传授与讲解的不足,或仅以要领理解和原理分析为目的的案例教学,而是把管理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培养、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上来。该教材在介绍适用的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案例分析与思考、模拟设计、游戏、参观走访、辩论、讨论等现代管理实训内容与方法,融管理学教育、兴趣、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于一体,力求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实训操作可行,帮助学生体会管理学思想。在学习内容的编排上,采取“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边学边想边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在实训教学环节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实现教师设计实训的教学目的。
教育部曾在2018年发文要求高校教育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强调“全面加强课程和专业思政建设,强化每位老师立德树人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门课程,建设一批思政教育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思政师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推动形成专业课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4]对高校教育提出了“全面加强课程和专业思政建设”的要求。2020年5月,教育部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5]教育部对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要求,“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纲要》对高校的专业课及实践课的思政内容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对专业课的思政要求是,“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对实践类课程的思政要求是,“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改革尤其是对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具体要求为高校的思政教学及教材编写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迅速得到高职教材的响应。高等院校应用型规划教材《市场营销学》(第四版)的修订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即是。作者根据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中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思政内容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营销技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从事基础营销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相比之前的专业课学习要求,标准改革后,教学在强调培养学生基础营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更多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培养,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正是据此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创新。“市场营销学”是营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营销思政教育作为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服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从营销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作者深入挖掘市场营销课程内容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思想价值、精神内涵,并将其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点”融入教材编写中。在《市场营销学》第四版的修订中,作者以贯彻和落实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为依据,将精神中的各项要求作为完善和改进教材的指导思想,具体体现在本教材的多媒体资源部分,即每章增加一项“课程思政点及融入方式”,以方便使用教材的师生学习。具体而言,如书中有关“价格策略”的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结合定价考虑的综合因素等,结合实际说明企业制定价格要遵守政府有关政策和法令,比如《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内容的融入增强了教材的现实指导意义,也是教材内容在编写上的创新,由此,本书主编崔译文老师主持的“营销学原理”课程于2021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定为2020年度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该课程教学案例同时荣获广东省2020年本科高校在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高职教材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宗旨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重要环节,高职教材的内容编写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符合时代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才能不断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共同完成为国家培养合格职教人才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