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化向度

2022-02-26 11:16刘国瑞
理论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化功能中国共产党

摘 要:从文化向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精神文化。它不仅是立党强党的精神财富,更是国家治理的精神支撑、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人民幸福的精神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域下,应从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对外传播中国精神等方面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文化坐标;文化功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2)02-0110-0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体系研究”(20ZDA02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国瑞(1995-),男,山西大同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本质上是党的精神文化。从文化向度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仅对深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学理认知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极具现实指导意义。当下,围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构筑历程、精髓要义、鲜明特征、价值功能等课题,国内学界已取得初步成果,但鲜有成果从文化向度探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化坐标和文化功能,本文尝试从文化向度对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化理路进行分析。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化坐标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汇集了多种文化要素。其中,马克思主义是其文化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文化底蕴,革命文化是其文化源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文化主体。在党的奋斗历程中,这些文化要素共同熔铸了党的伟大精神。党的伟大精神也对这些文化要素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化灵魂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灵魂所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赓续精神谱系确立了科学信仰。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因如此,无数革命先辈不畏强敌、英勇斗争,谱写了革命精神的崇高风范;无数党员干部无私奉献、不计功名,凝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伟力;无数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塑造了改革开放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赓续精神谱系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近代以来,中国人在精神上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直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才逐渐转为主动。正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构筑起了党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也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第一,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历史关头,精神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没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就难有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没有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的精神,就难有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精神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品质。在党的奋斗历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聆听时代呼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第三,它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动力。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价值旨归。因此,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走进人民群众,从而唤起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化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第一,党的精神谱系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比如,受天下為公、大同世界这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树立了立党为公的政治理念;受以民为本、安民富民这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受俭约自守、力戒奢华这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养成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第二,党的精神谱系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比如:爱国爱家、仁者爱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等等。在党的奋斗历程中,这些精神内涵早已融入党的精神谱系,塑造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第三,党的精神谱系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以仁爱、义利、尚礼、崇智、重信为核心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内涵在党的精神谱系中多有体现。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也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党的精神谱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经历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比如,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追求虽吸收了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但其内涵并非只限于心系百姓和关心民生,也蕴含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的精神理念既吸收了中国古代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也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但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转化,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涵。再比如,对党忠诚的精神要求虽然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事以忠的思想,但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对党忠诚是建立在共同理想信念和严格纪律观念基础上的忠诚。

(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化源头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化源头。一方面,没有革命文化的熏陶,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斗争。革命的斗争实践从根本上决定了革命的文化内容,革命的文化内容必然生成革命的精神内涵。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就是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下铸就的,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最初形态。另一方面,没有革命文化的涵养,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认知中,过去的革命斗争和今天的改革发展都是为了推进中国的社会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也是为了推动这一社会革命。毛泽东曾告诫全党:“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2]如果丢掉了革命文化、丧失了革命精神,党的精神谱系也就没有了精神根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参与了革命文化的塑造。党的精神谱系所蕴涵的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内核,对革命文化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革命精神的支撑下,无数革命者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加入革命队伍,即便身处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也依然初心不改,即使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也仍旧处之泰然。他们以顽强的革命精神、英勇的斗争牺牲践行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信仰,为革命文化注入了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在和平建设年代,革命精神不断为后人所书写和弘扬,至今仍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里,并具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以革命精神为内核的革命文化也由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焕生机。

(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体文化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滋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体文化,使党的精神谱系呈现出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等鲜明特性。第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样,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引,坚决反对一切落后愚昧与腐朽丑恶。第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人民性。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精神谱系的价值旨归。在此意义上,党的精神谱系不仅属于全党,更属于全体人民。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也不能只依靠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更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第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开放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沃土、以人类先进文明成果为借鉴,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特性。同样,党的精神谱系不仅具有民族底蕴,也具有世界眼光和人类关怀,其诸多精神内涵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永恒价值。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精神层面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丰富,在精神、物态、制度、行为等层面均有不同体现。就精神层面而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无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具标识性的精神内容。一方面,这是因为其浓缩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精华,汇集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力量,彰显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内涵最为丰富、精神形态最为系统、精神影响最为广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早已深刻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程中。正是在党的伟大精神引领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内涵得以充分彰显。

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化功能

在党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塑造党的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的精神谱系还是推动民族复兴、完善国家治理、造福人民生活的精神力量。

(一)立党强党的精神财富

党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3]19如果没有顽强的精神意志,我们党就不可能从一个成立初期只有50多名党员的年轻政党发展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大党,更不可能在与国内外敌人的残酷较量中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党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武器。作为一个有着高度使命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从不避讳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自我革命。党的伟大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3]19,为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丰厚滋养。只有不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定力,从而将自我革命更好地向前推进。

党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精神旗帜。政党精神折射出政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价值,对于政党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政党的政治主张与政治实践、政党成员的政治品质与政治行为来判断其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进行理论创新、推进自我革命的精神写照,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始终保持生机活力、胸怀人类进步事业的政治形象。

(二)国家治理的精神支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4]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可以为国家治理提供精神力量。

赓续党的精神谱系,为推进国家治理提振精神状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主动作为,还是以消极懈怠的精神状态被动应付,是历史主体在历史进程中经常面临的两种不同选择。选择前者,能够顺势而为,抓住机遇;选择后者,必将故步自封,错失机遇。在新发展階段,党和国家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49年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不断赓续党的精神谱系,必将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推进国家治理。

赓续党的精神谱系,为推进国家治理凝聚精神共识。若没有坚强的改革意志和广泛的改革共识,推进国家治理就很可能因遭遇阻力而前功尽弃。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之大前所未有、完善国家治理的意志之坚前所未有。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凝聚了全体人民的改革共识。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度日益增大。赓续党的精神谱系,必将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共识,有力推动国家治理进程。

赓续党的精神谱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优化精神环境。当前,推进国家治理的精神环境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比如,国外的“中国威胁世界和平论”“中国威胁自由民主论”“中国缺乏人权保护论”等错误论调甚嚣尘上。这些嘈杂声音对国内思潮产生了不小干扰。在国内,享乐主义仍未消除,伪精致主义有所滋长,精致利己主义更为隐蔽,佛系心态在一些青少年中广泛存在,崇洋媚外心理仍根深蒂固。要优化国家治理的精神环境,就必须赓续党的精神谱系,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三)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5]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没有先进政治力量的领导,没有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引,民族復兴的精神力量就难以凝聚起来。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6]。太平天国的宗教迷信、晚清统治集团的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所推崇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都没有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的精神才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凝聚起了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总是根据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的变化,不断铸就具有时代气息、引领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顽强斗争、敢于牺牲,赢得了革命胜利,促进了民族精神的深刻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飞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顺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主义建设作了艰辛探索,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锐意进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赓续精神谱系,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有了崭新发展,为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不竭动力。面向未来,党的精神谱系还将不断赓续,并鼓舞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四)人民幸福的精神源泉

精神充实和心灵满足是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幸福是人的美好生存状态。一般而言,人的幸福离不开需要的满足,若需要能得到较好满足,人的幸福指数就高,若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满足得不好,人的幸福指数就低。为人民谋幸福不仅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还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让人的心灵有所寄托。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就必须更加关切人民精神生活,“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7],让人民精神生活也富裕起来。

党的精神谱系是激励人民创造幸福的精神源泉。党的精神谱系蕴含着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从党的精神谱系构筑历程来看,“党和人民群众都是创造和践行伟大精神的主体”[8]。党的精神谱系既蕴含了党的政治立场、政治宗旨与政治品格,也凝聚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思想智慧与精神意志。因此,党的精神谱系不仅是我们党奋勇前行的精神财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9]党的伟大精神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成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的精神源泉。为此,既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为人民群众做出榜样,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了解党的伟大精神。久而久之,党的伟大精神就会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精神追求,成为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幸福生活的精神寄托。

三、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化理路

从上述分析可看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相同属性的文化构成和内在契合的文化功能。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必然选择。

(一)在社会文明风尚的培育中赓续精神谱系

习近平指出:“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10]在文化强国视域下,必须把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社会文明风尚培育的各个方面。

第一,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党的伟大精神。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功能,对党的伟大精神进行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介绍。理论工作者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要引导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使党的精神谱系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不断延续;要教育青少年学习党的伟大精神,并从中获得精神滋养。第二,要表彰弘扬党的伟大精神的先进典型。在现实生活中,赓续党的精神谱系的行动就在人们身边。既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模范工作中,也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通过挖掘和表彰先进典型,必将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弘扬党的伟大精神。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赓续党的精神谱系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点工作。着重通过理论宣讲、学习普及等形式引导群众理性认识党的精神谱系。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在党内已卓有成效。下一步,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面向大众,让群众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深刻感悟党的伟大精神。第四,要鼓励志愿服务者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理念与党的精神谱系存在融通之处,比如,志愿服务主张奉献,党的精神谱系也提倡无私奉献。因此,可通过制定必要的政策鼓励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弘扬党的伟大精神。

(二)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中赓续精神谱系

公共文化服务面向社会大众,群众参与度高,文化形式多样,对人民群众的文化影响也最为直接。在文化强国视域下,只有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公共文化服务,才能使党的伟大精神成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力量。

第一,要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弘扬党的伟大精神。要以公共财政为基础、以有效制度为依托,支持公益性文化单位将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既要引导电视广播、新闻出版、报刊发行以及公共文化活动自觉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同时,也要支持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文化单位结合自身文化特色对传承红色基因作出长远规划。第二,要借助全媒体传播工程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互联网时代,媒体领域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应运而生。为此,必须加快全媒体传播工程建设,使之成为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阵地,从而为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提供更为立体而动态的媒介平台。第三,要在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在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必须坚持创新活动形式与增强精神力量的辩证统一。不能只有活动形式的热闹,而没有精神力量的感染。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指导工作,鼓励群众围绕红色文化传承、赓续伟大精神进行更多创造性文化实践。第四,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大量涌现,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便捷文化服务。在此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应继续加大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捷的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

(三)在文化产业体系的健全中赓续精神谱系

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需要特定的文化载体。只有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产品的生产中,才能使党的伟大精神从精神存在转化为实体存在、从抽象形态衍生为具象形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这些精神产生的历史情境。

第一,要扩大优质红色文化产品的供给。一般而言,以党的历史和理论为主题的图书读物、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动漫、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等皆属于红色文化产品。当前,红色文化产品的供给尚存在许多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政策,以引导文化市场提升红色文化产品的质量。第二,要扶持传播红色文化的市场主体。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吸引更多的文化市场主体致力于红色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既要支持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在文化活动中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也要支持更多新兴文化业态、新兴文化企业投资红色文化产品。第三,要提升红色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在信息化浪潮下,红色文化产业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含量,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要积极引导红色文化产业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以创新红色文化产品的形式样态,增强红色文化产品的吸引力。第四,要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群众感悟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记忆的选择之一。然而,红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滋生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过度开发,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商业化、娱乐化倾向明显;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文化内涵有待提高,等等。只有下气力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四)在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中赓续精神谱系

文艺寄托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蕴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理想,对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具有独特作用。习近平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11]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需要借助文艺的力量。

一方面,要以党的伟大精神涵养文艺队伍的艺术品行。文艺工作者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精神的文化使命,理应以高远的理想、高尚的品德、优秀的言行为全社会作出表率。一个没有文艺理想、品德低劣、言行不一的人,绝称不上是一个真正的文艺工作者。尽管当前我国文艺工作者队伍总体良好,但频频曝光的一些文娱乱象表明,一些艺人文化素养低下、道德品质极差,其丑言恶行已严重玷污了社会主义文艺。对此,相关部门在严肃清理害群之马的同时,要加强文艺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文艺工作者学习领会党的伟大精神,以筑牢其理想信念、增强其精神力量、涵养其艺术品行。

另一方面,要以党的伟大精神激发文艺队伍的艺术创作。文艺创作需要一定的精神力量。党的伟大精神对文艺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党的伟大精神是鼓舞党的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的精神动力。在文艺创作中,“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2]。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才有生命力。党的精神谱系凝结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全部精神力量,始终是文艺工作者为人民而创作的精神动力。其二,党的伟大精神为党的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素材。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的奋斗历程在精神层面的体现,其中的每一种精神都蕴含着鲜活的历史故事和珍贵的历史记忆。这些故事和记忆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五)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赓续精神谱系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自觉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汲取力量,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为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提供有效参照。

第一,深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演进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只有从历史逻辑出发,才能呈现其演进传承、理解其丰富内涵、把握其精髓要义。深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演进研究,需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创新研究视角、拓展研究领域、融合多学科方法。第二,深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当前,学界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比如,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如何认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在联系?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联系?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具体关联?如何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与鲜明特性?类似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学界予以关注和探索。第三,深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现实问题研究。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能仅满足于理论阐释,更要付诸实践。因此,学界还需加强相关现实问题的研究。比如,如何界定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体力量?如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如何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如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既有研究成果中还未引起广泛关注,理应作为今后深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着力点。

(六)在中国精神的对外传播中赓续精神谱系

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仅要引导全体人民弘扬党的伟大精神,而且要通过国际传播使党的奋斗故事、党的伟大精神走向世界。

一方面,要建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对外话语体系。首先,要研究海外受众的特点。只有精准把握海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与思想困惑,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外话语的建构才能获得针对性指向。其次,要找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外话语的核心内涵。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涵丰富,也有其精髓要义。只有立足其精髓要义,构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外话语才能不失其本。再次,要明确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外话语的建构原则。为增强话语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建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外话语应坚持实事求是、古今结合、中外贯通、情理交融等基本原则。最后,要创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外话语的语义表达。话语表达影响着话语的传播效果。习近平指出,要“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13]。这一重要论述对建构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外话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要拓展中国共产党奋斗故事的对外传播路径。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是对外传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有效方式。首先,外事活动要主动作为。领导干部要利用外事场合,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以纠正其对中国共产党的误会和偏见。驻外机构要承担起文化交流的重任,引导国外民众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其次,对外宣传应积极有为。宣传部门“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14],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精神寓于其中。同时,还要不断拓展对外传播的平台和载体。在国内,要用好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在国外,既要发挥好外宣媒体的宣介作用,也要善于运用国外主流媒体。最后,民间交往应有所担当。要利用各种人文交流活动主动宣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比如,通过“引进来”,让更多国外民众亲临中国,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性认知;通过“走出去”,让更多反映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文化产品为海外民众所知,帮助他们了解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总之,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在此背景下,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已成为党和国家应对风险挑战、实现伟大梦想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3.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中共中央關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2.

[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5.

[8]王炳林.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N].光明日报,2021-06-30(16).

[9]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

[10]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6.

[1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1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01).

[1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2.

【责任编辑:何 妮】

猜你喜欢
文化功能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新闻学的人文学科基础研究
服装广告
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功能研究
CUBA新赛制对高校篮球运动的推动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