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的基本特性

2022-02-26 11:13汶莎莎
中国德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整体性系统性一致性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国家政治观念、保证国家按照既定方向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但是,现实中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存在相互割裂、知识重复、递进性不明显等问题。为此,从教育理念的贯通性、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和教育方法的系统性几个方面深入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的基本特性,真正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实现阶段有机整合、互融共生,有利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 思政课程一体化;贯通性;一致性;整体性;系统性

作者简介 汶莎莎,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2]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局面、新使命和新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以发展的眼光整体考察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科学内涵,深刻领悟其价值意涵,关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衔接性与贯通性,遵循其逻辑导向,探索其实践进路,形成育人合力,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以及创新性发展。

思政课程就是要把课程蕴含的育人价值挖掘出来,使学习者在学习知识、养成能力的同时,形成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品德修养、价值认同、国家意识、世界视野。[3]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不仅是全面、系统打造高质量、高水平思政课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德性成长、价值观念养成的必然选择,对于引导大中小学生在“成才”的同时努力“成人”,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为具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一代新人,具有深刻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

一、教育理念的贯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是一种进阶性教育,教育理念的贯通性是实现各学段思政课进阶教育的价值遵循,是系统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是连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与为谁培养人的一条重要纽带。这种贯通性不仅有利于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创造出一个螺旋的、有序的上升空间,而且有利于不同学段教育理念的价值引领与渗透,有利于探索建构打通学段、打破隔阂、衔接内容、贯通过程的,大中小各学段具有层次性、衔接性、融合性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要在大中小三个学段贯通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大中小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牢记使命担当,不断促进大中小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成为理想坚定的奋斗者,成为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铺路搭桥”、为民族兴旺“添砖加瓦”的孜孜以求的建设者。

具体而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理念的贯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动思政课程一体化提质增效。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以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循序渐进、有层次地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实现系统化铸魂育人。其次,贯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促进全学科育人。在一体化建设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教育教学应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各类课程的价值塑造作用,促进专业课程育人与思政课程育人同频共振,使知识能力的提升与价值观的发展携手同行,形成育人合力,进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最后,贯通学校思政与社会思政。学校应主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借助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鼓励大中小各学段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等的过程中锻炼公共参与能力,提升新时代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促进学生在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中体悟真善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能量,保障社会思政大课堂服务于大中小学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小课堂。

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是指不同阶段思政课程教育目标的基本特征与根本特性相同,衍生性与具体化特征或特性主要在要求的高度、发展的程度、达成的水准等方面具有承继性差异,但始终是协同互生、同质关联、前后承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教育目标贯穿于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思政课程的全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为思政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质量和成效,从而影响着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的效果。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目标各有侧重,例如,在大学阶段以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为重点,在高中阶段重点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政治素养,在初中阶段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政治基础的强化,在小学阶段则更加关注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感启蒙,培育小学生关爱父母家人、爱护大自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朴素情感。[5]但是,各个学段学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时,应在教育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定位、不同学科的特征与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规律、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对思政课程进行统筹规划,有选择、有重点地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系统地融入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以根本性目标引领方向并主导顶层设计,以阶段性目标彰显特色并保障思政课程价值的系统落实,形成整体性目标与具体目标同向同行、相融相生,二者相辅相成、整体推进、相得益彰的思政教育新局面。

三、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旨归,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体现了新时代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既要明确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同时也要强化教育内容的完整性,系统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各个学段的思政课程之中。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应从立德树人的整体性视角出发,运用系统性思维,通过顶层设计、合理布局,调和部分与整体、优化衔接与融合、规范内容与运行的关系,将大中小不同学段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思政课统筹设计与安排,全面构建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关联、类别立体联动的,协同性、链条式的,互联互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体系,以及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

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为哲学基础,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思政育人功能的新要求,从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出发,利于打破政治、道德、法律与文化等思政课程内容之间分割断裂的局面,着力构建具有层次性、系统性与针对性的思政课程体系,培育新时代“完整的人”“自由而充分的人”。如果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是分散的、割裂的,将不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也不利于长效育人机制的构建。只有在大中小各个学段构建体现思政课程递进性、整体性的课程内容,才能促进整全人的政治觉悟以及人格与素养的提升,学生才能成为整全的、完善的人。但是,思政课程一体化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并不是各个学段思政课程内容的机械“嫁接”,更不允许简单拼凑式的“合成”,而是需要依据各学段和各层级的思政教育要求,在总目标的统领下,把握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一条主线,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整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阶段思政课蕴含的育人元素,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将思政教育內容的政治之“首”、道德之“魂”、法治之“基”与文化之“根”融入一体化建设体系,增强思政课程内容的理论深度,深刻领悟其思想厚度,切实体会其情感温度和现实观照度,增强大中小各个学段思政课程内容的渗透力和黏合力。

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教育内容的整体性,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构建纵向衔接、横向关联、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思政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系,从整体上按照知识逻辑、学生心理逻辑以及教学逻辑优化、组织教育内容,促进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格局意识、整体意识与全要素意识,从而使得思政教育内容成为连接国家、社会与学生的桥梁。首先,整体规划内容的同时,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讲授应具有层次性、侧重点和区分度,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累加,如果针对不同学段讲授同一知识点,应根据教育对象切入不同的、适切的讲授角度、广度与深度,同时,也要注意把握教育内容呈现的方式、结构与形态;其次,注重同一学段思政课程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整合;最后,强化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同向同行,关注二者之间的关联与融合,促进共同育人,实现全学科育人。

四、教育方法的系统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价值引领与思想引领,增强思政课程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探索更具创新性、科学性以及现代化的思政教育方法体系,更加注重方法的运用,注重学生认知规律、认知特点与教育内容的结合,提升思政课育人方式的系统性、思想性、全面性与整合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课程体系应着眼于人的发展,而不是画地为牢,把人局限于某个课程领域,把育人局限于某种专业,而应该以更深刻、更宽广的精神价值向度,结合新时代思政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改革思政课程教学方法体系,进而培养拥有新思想和现代情怀的高素质的人。首先,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必须要强化穿插、渗入式的教育方法。因为思政课程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侧重于价值观的渗透,应通过教育方法体系的建立将育人目标由浅入深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必须要强化融合、整合式的教育方法。融合整合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打破学科知识壁垒,整合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思政课程的价值导向、品德养成、科学精神与技术伦理的育人功能;二是整合思政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6]一方面有利于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伦理精神;三是整合思政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时事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唤起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激发其社会责任感。最后,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必须要强化实践、探究式的教育方法。现阶段思政课程知行分离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实践和探究,能够促进学生真正地学懂、弄通、做实,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将相关理论学懂会用,学会在分析、评价、创造的过程中实现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实践,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具身感知的教育与促进学习力不断提升的教育。[7]

参考文献:

[1][2][4]吴晶,胡浩.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9(7):6-8.

[3]高国希.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教育哲学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4-9.

[5]江鸿波,林秋琴.试论以“六个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9(19):46-48.

[6]孙刚成,贺列列.学生核心素养养成视域下的教师教学变革取向[J].教学与管理,2018(33):33-36.

[7]汪瑞林.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77-83.

责任编辑︱何 蕊

猜你喜欢
整体性系统性一致性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全面系统性护理在老年突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教学为例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重视高中物理复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