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
德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浸润,进而慢慢转化为内在的优良品质。经过管理者梳理优化后的德育载体,可以变成一幅诗意的画作、一首振奋人心的音乐、一部充满哲理的情景剧,实现德育与美育的融通,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养。基于此,张家港市第二中学通过校训“责任”这一载体,开启美育润德、德育孕美的校本实践。
“责任”立规:浸美润德,独辟蹊径
“责任”是张家港市第二中学的核心价值观,学校把“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塑造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力求以“责”化人。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学校关注教育中的“弱势群体”,通过融合教育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让他们获得独立生活的技能和尊严。学校在实验楼、教学楼门前增设坡道和扶手,进行无障碍厕所改造,为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师生提供便利的环境;与市残联和特殊教育学校一起建设了全市第一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为肢体残疾、语言障碍的残障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康复、学习和生活环境;邀请苏州市特教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蔡红秀担任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顾问,多次组织教师赴南京特殊教育学院进行培训,与市馨声听力康复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邀请专家定期来校指导,提升学校教师融合教育的能力和意识;在市美术馆和特殊学校的指导下开展自闭症儿童绘画干预治疗的项目研究,为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方案。
责任立规的同时,学校也于细微处开展面向人人的美育,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开展丰富的美育课程和文艺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美育元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此外,学校从教师感兴趣的生活美学入手,开设了服饰搭配、色彩管理、衣物收纳、礼仪插花等教师社团,鼓励教师以美好的外在形象、高雅的行为气质陶染学生求真、向美、至善。
责任立规,拉近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和谐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年度教育分享大会,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其中,以艺术表演的形式再现师生幸福美好的教育场景,体会教育生活的美好。
“责任”选材:觅美掘善,以美益德
保持“责任”文化旺盛的生命力,“责任”传承的文本选材至关重要。结合学生对美育的实际需要,学校积极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优秀文化和艺术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美育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艺术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成立美育创新研究项目组,积极探索艺术教育的“美学化”途径,以培育基于责任文化的精品美育校本课程为龙头,开发“美育+学科”特色课程。
曾经,学校的西花园杂草丛生,荒废已久,“江南园林文化”社团以西花园改造为契机开展了系列项目课程,师生一起研究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搭配、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讨论设计西花园的改造方案——有的说要建回廊,在廊中嵌几方碑刻,指画揣摩,与古人会意;还有的说要建水榭,邀三五同窗雅集于此,观鱼吟诗,谈古论今。整合方案后,师生一起动手,让西花园成了校园美景。社团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今,學校已开设了艺术、人文、自然、科学等33个种类共83个社团,其中美育类社团占比超80%。
学校积极探索并丰富美育载体,精心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六大德育节活动课程——读书节、体艺节、科技节、欢乐节、励志节、感恩节贯穿全年,异彩纷呈,深受师生喜爱。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校园原创歌曲大赛、课本剧展演、校园景观设计大赛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锡剧团进校艺术展演;挖掘民间美育资源,请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来校授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学生研学,参观张家港公园、城市建设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接受艺术熏陶;作为苏州市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学校,定期组织师生与日本、美国、英国的结对学校开展人文交流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以美立德、以美树人,这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教育的责任。
“责任”表达:丰富多彩,课堂传情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是有三个校区的集团化学校,但有着共同的“责任”文化表达,并将其延伸至课堂教学。学校“有效教学 责任课堂”的实践研究把“为了每一个师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核心价值,用美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构建课堂。
一方面,这种“美”体现在学科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如语文课追求诗性美、数学课探索科学之真、化学实验演示青出于蓝的奇妙氧化过程、地理课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美育让学生与抽象的知识产生情感连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课堂美学也体现在责任课堂的文化重塑——让尊重成为课堂文化的底色,让师生、生生间的对话真正在平等和谐的课堂中进行,营造安全舒适的交流和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信表达、勇敢求助、求同存异,不为自己的“错误回答”和“独特想法”感到羞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激发学生自主表达时,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空间,为后进学生创造更多表达机会。
责任课堂不仅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生命成长的质量,除了追求知识之美、能力之美、方法之美、语言之美,更突出强调情感之美、态度之美、人性之美、和谐之美。
“责任”延续:以美育美,余音绕梁
为了弘扬“责任”意识、传承校园文化,学校尤其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努力挖掘教师的潜能,积极探索“学科+美育”的教师培养新路径,力求营造全员美育的氛围。学校积极为教师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鼓励教师从“一专多能”向“多专多能”转变。音乐教师陶陶不仅获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还多次辅导学生参加舞蹈、合唱、朗诵等比赛,同时还是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术教师苏洁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其艺术作品多次斩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她本人也获得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银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教师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用好现有艺术师资的基础上,学校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建立起校外美育教师资源库,进行“菜单式”精准送教,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如:联合文广新局、文化中心等相关单位,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为学生定期送教;聘请江苏科技大学、春晖口才等机构的艺术专业教师担任学校社团兼职指导教师;让民间艺人走进课堂,突破美育师资短缺的瓶颈。
学校是师生生活的幸福家园,其环境建设应与校园管理、学校文化、课程改革、课堂建设统一起来,让师生和家长在共创共享共赏中增强归属感。学校不断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将“责任”文化元素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持续开展“我的班级我美化”主题活动,鼓励师生参与公共空间建设;开展校园八景的“六个一”推送活动,鼓励师生给景点取一个名字、写一首小诗、添一段描写、拍一张照片、画一幅画、生发一种思想。
融通了美育的校本德育,让师生带着欣赏的眼光学习、生活,感受责任文化的魅力,真正实现了“责任传情、德美相谐”,助推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责任编辑:曹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