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荀子曰:“人之生,不能无群。”同伴关系作为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儿童的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若离开同伴群体,儿童将难以成长为一个完整、合格的社会成员。
然而,当今社会,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却面临一系列问题——
去年,河北衡水一学生因为觉得同学“平时影响了自己学习”,便偷偷篡改了其高考第一志愿,最终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不久前,年仅25岁的独立摄影师“鹿道森”在遗言中倾诉了自己作为留守儿童和校园霸凌经历者在成长中所承受的痛苦后,决然地走向海的深处;
有一天,就读于南京某小学的芊芊试探性地问妈妈:“我能换一个牌子的电话手表吗?”面对妈妈疑惑的神情,她解释道:“如果用这个牌子的电话手表,我会没朋友的!”
……
很长时间以来,校园欺凌、青少年抑郁、教育“内卷”下的不良竞争、未成年犯罪等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不管“伤人”还是“伤己”,其背后的“隐形杀手”都指向不健康的同伴关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怀有对“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真挚情谊的期待。引导儿童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身心俱健、德才兼备的未来人才,是每一位教育者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应做出的必要努力。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思潮的碰撞、教育方式的变革、社会层化的加剧、升学竞争的激烈等促使儿童成长环境产生了巨变。新时代的同伴关系具有哪些新特征?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同伴关系?家庭和学校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和谐、良好的同伴关系?带着这些疑问,本期“专题报道”走进儿童的交往世界。
我交朋友没有什么特别的条件,一般能和我一起玩、有共同的爱好和话题、一起分享开心和烦恼的同学,我都愿意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平时在班里,我比较调皮,喜欢和比较活跃的同学做朋友,但是妈妈说我应该多向表现好、学习好的同学学习。我想交自己喜欢的朋友,希望妈妈也可以接纳、喜欢我的朋友。
(德州 小学二年级学生 刘天泽)
初中的时候,我有三个要好的朋友,我们每天都“黏”在一起,聊剧、聊八卦、聊偶像,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后来她们有两个考去了重点校,有了各自的新朋友,有一个去了一所风气不太好的学校,谈起了恋爱。我们好像进入了不同的轨道,关系淡了很多。回想起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总感觉很惋惜。难道不在一起,就没法维持长久的关系吗?
(北京 高一学生 吴妤芃)
我不是很喜欢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但她和我好朋友的关系很好,我不想因此影响我和朋友之间的友情,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我们之间微妙的关系。我性格比较直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有时候会因为“情商低”和同学产生误会、对朋友造成伤害。究竟怎样才能在提高情商的同时做最真实的自己呢?
(上海 初二学生 小雪)
交往初期,我一般会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默默观察对方,不会上来就“自来熟”,同样我也最讨厌别人在不了解我的情况下就干涉我的事情。在学校,很多时候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对手”。我可以和每个人都友好相处,但又互相有所保留,没有一个“灵魂伴侣”。我希望将来可以结交能真正走进我内心的朋友,做我人生路上真正的支持者和同行者。
(厦门 高二学生 葛佳航)
如果说同伴交往有什么不良风气的话,我觉得是过度攀比,有物质上的,也有学习上的。但无论是比吃穿还是比成绩,都会干扰同伴之间的纯洁关系。就拿学习来说,我更享受独占鳌头的感觉,希望能超越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再比如我们会通过互送礼物证明彼此的友谊,有些同学还会攀比衣服和鞋。当然,我希望自己能有更纯粹的友谊。
(西安 初三学生 石瑾轩)
我们班有一个长相出众的女生,家庭条件不错,性格也特别好。作为班长,她一直以身作则,成绩也很优异,同学有什么事她都主动帮忙,是一个德才兼备、温暖友善的人。但她经常被女生们在背后议论“靠脸上位”“太能装了”。想到诋毁这个女生的人当中,很多甚至是和她關系很不错的人,我感到背后发凉。难道就因为她们“羡慕嫉妒恨”?
(成都 大二学生 苗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