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亚囡
“参与式学习”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参与式学习”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呈现一种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要所有教学过程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参与式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为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创新发展,必须重视以“参与式学习”思维展开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实效。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标准》实施参与式教学,教学设计过程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符合学生现实需求,激发数学兴趣,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效果,通过对学生的预先指导和准确描述,明确参与活动的目的和过程,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引导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教学。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射线、直线和角》一课的教学。在直观图像的支持下,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激光指示器照亮墙壁参与户外演示,亲自以激光指示器绘制光束轨迹,并尝试参与光束轨迹其他体验活动,以参与性引导为主要教学手段,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以此为基础,引入射线、直线,巧妙地以“点动成线,线动成角”延伸至图形“角”本质特征的认识,整体建构直线、射线和角,加深学生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体做法如下:在课前,教师准备好激光指示器,然后进入情境导入阶段。
教师首先随机选择一名同学站在讲台上,将激光指示器打开,将光打到对面墙壁。
师:同学们,告诉我,你们在墙上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光点!
师:这个点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生:是激光笔发出来的!
师: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将激光笔指向天空,你们还能找到这条线的终点吗?
接下来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学生,由他们亲自演示将激光笔的光射向天空,这时学生会发现光没有尽头,通过亲自参与射线的产生过程,加深射线概念在头脑中的印象。
师:这条线能用我们学过的线段表示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用线段表示?
生:因为线段有两个端点,而它只有一个!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对于线段概念掌握得也很准确,这条线它有自己的名字,叫作射线。哪位同学可以依据线段概念,尝试总结一下射线的概念?
生:只有一个端点的线叫作射线。
师:总结得很好,但是,老师还要补充一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长。
教师通过激光笔作为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参与射线形成的试验,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而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射线概念,能使学生的身心都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与式学习”课堂的营造需要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参与性方向引导。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设置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思维引导,可以使学生将知识点前后进行“穿线”学习,设置的问题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作为学生“数学知识思维树”的关键点,形成全面的数学知识框架。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调动逻辑思维与知识储备,为抽象的数学观点寻找理论支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以“设计花坛”为情境导入。首先将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花坛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师:谁能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花坛?这块花坛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同学们,我们除了学习过平行四边形,还学过哪些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怎样求出来的?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行转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
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前面演示,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供学生拼接使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中,进行动手参与的同时,思维也在高速运转,并在参与过程中总结出了等腰三角形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钝角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等数学概念,进而根据教师问题的提示,完成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独立推导,即三角形面积=底×高÷2。
在课堂的结尾,教师可以适当留一些拓展作业进行课后“参与式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都很厉害,自己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其实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老师给大家留一个作业,课后大家可以回家查找一下关于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历史故事与背景,下一节课讲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
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养成自主参与学习的好习惯,学生能积极动脑,自主回答,并尝试总结概念性问题,同时,教师及时预留问题性作业,能将“参与式学习”延伸到课后,使教学富有长效性。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活动、数学游戏丰富多样,课堂气氛活跃。但在每一个游戏、活动的背后,都应有思考与探究目的。在相對宽松和自由的活动氛围中,调动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热情,随着身体的自由展开,积极参与,他们的思想也会自由敞开,这样的开放式参与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数学游戏活动——“抢座位”,教师准备6把椅子,指定7名同学上台,游戏规则是,教师说开始,同学们就开始围着椅子走,教师说停,学生立即抢着坐好,规定每把椅子坐相同数量的人。游戏开始后,教师喊停以后,多出来一名同学没有椅子坐,这时,教师又请上来一名同学,一共8名同学,然后游戏继续,椅子数量不变,仍然是每把椅子只能坐相同数量的人,游戏结束,多出来2名同学。这时教师抛出问题:“通过游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分别多余出来1名和2名同学。”教师引导:“任何东西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剩下来的同学也不是多余的,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余数的计算。”这样引出新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吸收了知识点,学习充满了乐趣。在设计课程游戏的时候穿插问题,教师适时地抛出问题,学生在大脑中进行思维活动,才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步细化,在不同阶段的培养有不同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参与式学习”这一核心内容进行阐述。结合理论与实践课件分析,明确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重视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参与式学习”的引导下,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主动在头脑里建构数学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模式,从而对数学知识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做到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责任编辑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