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2022-02-26 01:48:26闫文君方伟张兵强朱子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军事院校创新精神新工科

闫文君 方伟 张兵强 朱子强

[摘 要] 课程思政教育是军地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重要内容,针对“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教学环节,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同时结合军事院校的办学特点,探讨了军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设计了符合军校生认知和需求的课程思政教育路径,对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课程思政;人工智能导论;新工科;军事院校;创新精神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山东省人才基金项目“泰山学者工程专项基金资助”(ts201511020)

[个人简介] 闫文君(1986—),男,山东莱州人,博士,海军航空大学信息融合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方 伟(1977—),男,安徽蚌埠人,博士,海军航空大学信息融合研究所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军用电子系统仿真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1-0078-04 [收稿日期] 2021-03-30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构建“大思政”格局,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需要在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掘各门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导论”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搜索技术、神经网络等基础知识,也有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人等典型应用。课程既反映了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行业发展,也充分考虑了技术“爆炸”带来的社会进步。课程定位符合新工科背景下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均开展了人工智能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中,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讲授较多,人工智能对社会和军事影响的讲授较少,缺少对于人类、机器和智能之间辨析的内容。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在课程中加入了人类和智能的道德伦理课程,英国加入了从物理机械内容到人文伦理的辩证分析。这些知识对于培养学员知识和道德能力,以及在培养维度上更加充实。特别是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上,人工智能用于军事和人工智能不能反人类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呈现特有问题。

本文针对军事院校教育特点,分析军地高校在课程思政教学上的异同,设计部分教学案例,探讨新工科军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思路。

一、军事院校教学环境特殊性

区别于地方高校,军事院校有着环境相对封闭、政策指引性强和军事应用需求大的特点。

(一)环境相对封闭,知识获取难

学员通常利用日常的自我查阅和教员讲授获取新知识,由于军事化管理和安全保密要求,军事院校学员与社会接触较少,获取前沿技术和创新思想的途径相对较少。在本校“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课前调研中发现,调查过的189人中,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较为熟悉的有43人(约22.7%),均为参与各类竞赛时学习的;对人工智能技术有一定了解的有55人(约29.1%),评价标准为能区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三个概念;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停留在影视和新闻中的有91人(约48.2%)。通过调查发现,相对封闭的环境限制了学员知识的获取,学员对于新知识了解程度低。

(二)政策指引性强,学员易塑造

军事院校学员遵循令行禁止,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学员行动力强,精力集中,知识易于传递。因此,利用教员讲授的方式进行的课程教学环节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军事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应把握课堂教学的黄金时间,融合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军事应用需求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

除一般意义上有计划将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和政治观点融入教学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外,军事院校还应该融入热爱军事、勇于军事创新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别是针对现有通用教材和教学素材一般以民用案例进行讲授的现状,在军事院校教学中,应该挖掘军事案例和实战化应用,体现军事教学特点。

二、课程思政目标

军事院校与地方高校人工智能类课程思政目标稍有区别,前者要更加重视军事科技和军事应用,以及更加深刻的爱岗敬业精神。

(一)探索德技相长的教学内容,培养树立学员开拓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内容更新快,科技感强,具有很强的前沿性,我国在该学科的众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在课程建设中,合理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切入点,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思想政治建设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相辅相成,重点培养学员勇于和善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装备发展的开拓进取精神。

(二)培養学员文化自信,引导学员自我学习

自我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以“制度优势—文化优势—科技优势—职业优势”为主线,将人工智能技术现状与我国制度优势、千年文化优势、科技进步优势及军人职业优势结合,提高学员自我认同感,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接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效率和效果。

(三)辨析人工智能道德伦理,人与机器共存共生

人机融合是最终趋势。在课程中应辨析人工智能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在战争和人性的角度讨论人工智能,加强学员科技创新意识,但同时要避免出现“智能至上”的倾向,倡导人机融合。

三、课程思政途径

(一)提高教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思想上的破冰:将主动性发挥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源动力。首先,提升课程教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消除思想误区;其次,激发专业课教员教学主动性,以“乐教”的态度开展课程思政。

2.课程教员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首先,提升专业课教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规律和话语;最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内容对接意识,推动专业课教员的“善任”。

3.以学员为中心,研究学员在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的理解误区和探索培养学员开拓创新能力的途径。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不仅仅了解其专业知识建构、学习习惯、兴趣、能力等,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深度研究,以便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二)挖掘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多角度、全方位建设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与人文资源素材库是实现“课程思政”系统化、长期化的前提。如COVID-19的暴发,人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在此期间,一是国家制度体现出巨大优势,世界各国纷纷求助于中国或学习中国抗疫的先进经验;二是民族文化发挥了重大作用,许多国家由于文化差异,不能有效隔离,甚至失控;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抗击疫情,在蛋白质结构检测、筛选新冠肺炎药物、医学图像识别、舆情管控和防疫数据分析等方面,人工智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四是人民解放军必胜的信念给人民极大的鼓励,第一批入驻疫情中心给了疫区最大的保障,最后一批低调撤离展示服务人民不求回报的雷锋精神。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实例能够培养学员职业自信,可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特别是人工技术在本次疫情中發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坚定学员学习本门课程的信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案例值得搜集和整理,教员团队将搜集到的具体案例按章节分类,推敲出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便于在教学中灵活选用,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学员自我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千年传统文化、科技的重要发展和军事职业优越性是“制度优势—文化优势—科技优势—职业优势”的良好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停留在教员讲授、学员学习的阶段,应增强学员对于制度、文化、专业和职业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首先,应把“是什么”融入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细心认知;其次,应把“怎么来”融入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对所处民族、职业和科技水平倍感珍惜;最后,应把“为什么”融入教材中,使学生坚定自信。这三个融入应该贯穿教学环节始终,实现学员自我认同,自愿接受,主动传播,这也是以学员为中心的基本要求。

四、研究方法

(一)主动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在归纳总结思想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员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挖掘教员自身思想政治缺陷,挖掘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素材,以教员的主观能动性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

这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到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对教材内容有全面深刻透彻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上的认真备课。另一方面通过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备课思路,优化教学设计,进行课程思政之间内容的有效整合和贯通,打通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内容衔接不畅通的问题,从而使制度优势教育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使课堂“顺”起来。

(三)提倡教学方法创新

坚持传统教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制度优势教育的课堂“活”起来。讲“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让形式服务于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而且要使用研讨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使学员主动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活跃学生思维,也利于发现学员思想政治问题。

(四)加强本课程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举办和参与全国人工智能竞赛、军事竞赛等活动,结合课程实验课,提高学员人工智能前沿意识,培养学员热爱课程的情感,把行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无缝融入专业建设中,把价值引领贯穿的专业课、实践课教育中,形成课程教学大格局。

五、研究思路和典型案例

在课程思政实施中,不刻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针对章节内的知识点,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员思想政治水平,典型案例如表1所示。

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典型案例:2020年,Alpha AI智能空战系统以5∶0的比分战胜人类飞行员;2021年,Alpha AI从1vs1空战对抗研究升级为2vs1的空战研究,而DAPPA最终的设想是使Alpha AI能够控制“忠诚僚机”无人机进行格斗。这其中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问题导向一:科技在创新中发展,Alpha AI代表了现阶段人工智能最典型的成果之一,人工智能给未来军事和战场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人类战争可能从前台走向后台的战争。目的:引导学员讨论科技对社会和军事的改变,启发学员学习基础科学的兴趣,培养学员使用科学知识创新的意识。

问题导向二:我军还没有类似技术的相关报道,我们是否应该从我做起,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智能空战系统?目的:培养学员奋发图强、自主创新的意识。

问题导向三:“忠诚僚机”用于作战,人类应赋予其多大的自主权。“杀人机器”和“机器不杀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应如何抉择。目的:引导学员思考人工智能的战争伦理,做到机器为人所用,而非被机器支配。

总结

课程思政在军事院校有着独有的特点,本文在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军事院校教学的特殊性的基础上,针对性总结了“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思政的特点、途径和方法,在最后提出了典型研究思路和典型案例,对同类学校人工智能类课程的开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參考文献

[1]顾然,冯国昌.“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以“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0):6-7.

[2]刘丽珏,阳春华,陈白帆,等.人工智能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8):63-66.

[3]臧睦君,柳婵娟,刘通,等.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思政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0(8):67-69+74.

[4]潘玲颖,何建佳,樊怡菁.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课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2):55-56+59.

[5]王晓璐.新时期军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14):40-42.

Research 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rse in Milit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 Wen-jun, FANG Wei, ZHANG Bing-qiang, ZHU Zi-qia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Fusion,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1, China)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ilitary and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adhere to socialism in running schools. In view of the teaching link of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rse, the necessity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litary colleges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litary colleges. The education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gnition and demand of military students,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raining a new generation of revolutionary soldiers with soul, ability, strength and morality.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military academies; spirit of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军事院校创新精神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计算机教育(2017年8期)2017-09-01 15:00:02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科技视界(2017年10期)2017-08-21 07:51:35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继续教育(2016年11期)2016-11-24 20:19:53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46:51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58:15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04:12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4:58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