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财税1+X证书的书证融通实践探索
——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25 08:55吕聪慧
质量与市场 2022年3期
关键词:书证融通财税

■吕聪慧 张 勇 武 侠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1 智能财税1+X证书的书证融通背景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本帐房先生类的中低端会计需求量减少,具备信息化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多。而目前院校人才培养还是传统模式,虽然加大了实训环境的建设和投入,但是集票据、财务、税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培养还存在不足,教育链与产业链脱节的情况较为严重。

为了改善教育链落后于产业链的现状,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制度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难题。而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内在要求,其主要目的是在人才培养中突出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合作,通过“课证融合、育训结合”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切实解决职业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

智能财税证书是财经大类首批1+X证书,其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财税人才,它涵盖了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出纳实务、双创教育的全部内容,符合产业需求,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高度吻合,适合会计专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如何将智能财税证书融入教学是目前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难题。

2 智能财税1+X证书的书证融通路径

教学团队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学生学情,选择初级智能财税1+X证书进行书证融通,探索出了一套可以落地的融通路径。

2.1 立足实际,选择合适的融通方式

1+X证书中“1”是基础,“X”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书证相互衔接融通是 1+X 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其融通方式受机房资源、人才培养方案、其他X证书的实施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到学院现实情况,智能财税1+X证书的书证融通采用证书和专业对接,将1+X智能财税等级证书的知识标准、技能标准、素养标准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标准与证书要求的有机整合。

2.2 对标分析,确定差异化的融通方法

将证书工作领域各任务与课程教学内容对比分析,确定差异化的融通方法。参照“智能财税”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深刻理解标准中职业技能要求的内涵,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已有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得出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够覆盖大部分初级智能财税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有些要求和侧重点存在一些差异。所以,最终确定根据不同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要求分别采用“免调整、内容强化、内容修补、能力转化”四种方法。

2.2.1 免调整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技能目标能完全覆盖“智能财税1+X证书”中的标准,不需要对现有人才培养安排进行调整。例如:在社会共享初级外包服务工作领域一票据外包服务的考核标准与现有《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标准高度重合,可以采用免修正的方法。

2.2.2 内容强化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技能目标与“智能财税1+X证书”的标准基本相同,但由于职业特殊性、“智能财税”证书要求较高或侧重点不同等情况,需要对课程中的知识、技能等目标进行强化处理,并落实到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评测中。例如:工作领域二财务核算外包服务中生产成本的核算业务,与现有《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基本吻合,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侧重于成本的计算,业务处理虽有涉及但不作为重点内容,所以在书证融通过程中,按照智能财税1+X证书的要求,增强成本业务处理能力的培养。

2.2.3 内容补修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技能目标不能覆盖“智能财税X证书”的要求,需要对“1”进行补充、完善。例如:社会化共享初级企业管家工作领域四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首次参保人员社保登记等任务,目前现有课程未涉及,所以在《代理记账实务》中,补充此部分内容。

2.2.4 能力转化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目标的要求符合“智能财税X证书”的标准,但其技能目标不符合,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时、完善实训资源,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生成符合“X”证书标准的技能、能力。例如:社会化共享初级代理实务中工作领域四小规模纳税人税收申报任务,在《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中教学标准中能够完整的覆盖知识方面的要求,但是因为实训资源不匹配等原因,技能操作方面难以达到证书要求。在融通过程中,经过多方协调,课程组利用电子报税软件和智能财税平台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达到“X”证书的要求。

3 智能财税1+X证书的书证融通步骤

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融通课程

根据智能财税职业等级证书标准中的岗位定位、技能模块的标准、工作任务的技能要求,修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发展岗位、职业发展路径、典型工作的技能标准,做到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的职业培养标准相融合。同时,横向对接课程体系,纵向对接课程深度,将《企业财务会计》《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核算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代理记账实务》《电子报税》确定为融通课程。

3.2 解构标准分层对接,整合教学内容

为了保证融通效果,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技能,分解证书考核标准,确定以工作领域为单位融通对接,将原来教学课程中分散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整合,重新确定课程分工。考虑到实训资源和课时的有限性,将证书工作领域技能分解成知识讲解、实践操作、技能夯实三个环节,分层对接,逐步提升学生技能。将社会化共享初级代理实务和初级外包服务中财务任务的知识点讲解和实践操作整合融入到《财务会计实务》《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中,技能夯实整合融入到《代理记账实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涉及到税务处理的知识点讲解、实践操作整合融入到《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中,而其技能夯实整合融入到《电子报税》课程;初级企业管家中的工作任务整合融入到《代理记账实务》课程中。并且在教学内容整合时,将融通课程的内容任务化,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证书考核任务的整合衔接。

表1 书证融通课程对接表

3.3 精心架构,多维完善课程标准

将课程教学任务与证书的具体工作任务对接,将证书考核的知识标准、技能标准、素养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智能财税1+X证书上、中、下册的工作任务合计47个,课时总计为136课时,具有内容多,课时量大,教学要求高等特点,在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调整课时安排,构建实训环境、更新教学方法。在课程考核方面,改革传统的过程考核方式,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同时,建立1+X证书、智能财税大赛与课程考核的融通机制,将考取证书和参加竞赛作为课程的加分项,实现多维度考核,促书证融通。

4 智能财税1+X证书的书证融通举措

4.1 积极进行三教改革,促进书证融通

为教师赋能,促进书证融通。教师作为教学运行的重要参与者,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为书证融通创造条件。以智能财税X证书为抓手,教师参与培训考取证书,提升财税综合处理能力,也更清楚地掌握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岗位需求的变化,为教学改革积蓄力量。充分发挥大赛的引领作用,选取骨干教师指导全国智能财税技能大赛,紧跟行业新技术新规范,以技能竞赛促教学改革,持续为教学注入新动能。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从“知识传输” 转变成“技能生成”。在《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会计基础》《代理记账实务》等融通课程中,开展项目化、任务式、情景化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行企业真实环境或模拟场景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景有机融合,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提升财税岗位胜任能力,促进书证融通。

教材“升级”,促进书证融通。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更新,及时与企业合作编写《代理记账实务》《财税全岗实训》讲义和《财务会计基础》的活页式教材并投入使用;同时,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库,形成包括视微课资源、测试题库、疑难点解析等多元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促进书证融通。

4.2 以证促学,以赛促改,助力书证融通

成功申报智能财税1+X证书试点院校,做好证书考前培训。选取骨干教师负责考证场地安排、学生选取、平台试用、考前测试等事宜,为学生备考智能财税证书做好后勤保障。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夯实关键技能点,学生精练岗位技能,以证促学,提升证书通过率,同时也为智能财税技能大赛储备力量。

智能财税技能大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平,产业最新技术。教师择优选拔学生、精研赛项内容,科学指导,研学相长,在实践教学落地、教学内容更新、培养目标跟进等方面积累新经验和新思路反哺教学。

5 智能财税1+X证书的书证融通思考

智能财税1+X证书的书证融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融通,还需要不断进行“三教”改革。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中,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实训资源,革新教学组织形式,提升师资职教水平等,才能最终实现X证书与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体化。

此外,书证融通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分银行制度的落地,制定学习成果转换管理办法,推进学习成果转换应用,才能保证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的真正联通,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路径,最终建成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书证融通财税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
——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
书证提出命令的泛化适用及其限缩
什么是绥芬河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新政策背景下企业财税管理研究
从“两会”看财税改革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