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英琴
(商洛学院, 人文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网络媒体与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新时代的写作教学开辟了新的路径,提供了新的可能,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疫情爆发后,教育部于 2020 年 2 月 4 日下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好线上教学资源,借助各级各类在线平台,拓展网络学习空间,积极展开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为保证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高校要以文件、校园网公告等方式公布课程资源质量要求、在线教学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要求、学生学习评价措施等管理措施;要引导教师择优选用适合的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以及校内在线课程资源,应用公共课程服务平台、校内智慧教学系统和网络学习空间以及数字化教学软件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2]对此,商洛学院从2020年开始推出“写作与沟通”等在线课程,积极组织实施混合式教学,笔者主讲的“新媒体写作”入选为第一批校级混合式教学计划。
随着多媒体、富媒体、融媒体概念的诞生和5G技术的出现,以移动互联网为推手,新世纪已然构建了一个全民参与、以流量带动商业模式的新型社交生态文化圈。写作是文化语境的产物,是沟通符号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文本化呈现,但实际上高校写作教学脱离现实生活语境的情况已成顽疾。写作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如教材内容老化、教学设计枯燥,师生写作水平失衡,以课堂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教室空间所限,教学容量与学生生活脱节,以及教学成效不适应社会岗位对专业人才技能的需求等问题日渐凸出。步入互联网语境和后疫情时代,写作教师迫切需要运用微信等富媒体平台,借助新媒体技术革新大学写作课堂,提高写作教学的实际效果。对此,刘海涛说:“互联网的升级、富媒体的推广、课程研发人员的进步与新教育技术的成熟,写作课程群再次迎来千载难逢的跨越时机。”[3]
(1) 时代发展之必然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世界各国社会各行业均遭受其影响和冲击,包括高校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自不能幸免。为保证疫情期间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部先后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等号召,国内高校开始尝试“云课堂”,探索网络教学的“线上”授课模式。虽然古往今来的教育均在“言传身教”的耳濡目染中完成,要求师生有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但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基于云计算的“云课堂”模式,“写作创客”(刘海涛)在新技术平台上已经具备了诞生、成长的条件。在今天,我们只要打开PC或手机端,登录微信界面进入群聊就可以突破时空局限。而兼容动画、声音、视频或数字文件的富媒体形式,以其及时高效、畅行无碍的传播优势,可以迅速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向交流圈,以此构建新型学习生态,不仅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变革之需要,也是科技进步和生活方式变革之必然。
(2) 教学改革之必要
不可否认,以面对面交流为主的线下教学依然是当前全球教学的主流,也必将持续存在着。在共时共地的面授中,师生通过音调、表情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在情境参与中启发思维、激发兴趣,有直接、生动和鲜明的传道、授业及解惑的优势。但传统教学的良好效果依赖于教师成熟的教学技能与教育水平,要求学生要有好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并且难免受到时间、地点等物质条件的局限。而微信平台、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形式首先从覆盖面上可以保证疫情期间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学生参与学习,并且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时段、不同教师的云端视频进行复习拓展;其次从角色定位上,“线上”实时互动的共享理念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提问和解答的机会,以学生为“主角”来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最后从教学效果上,由课前的导练预热、课上的演绎讲授到课后的实践答疑,以问题式、小组互助式、项目实施式等多样综合开展。总之,教师通过平台功能上传学习资料、布置课程作业、发起话题讨论、监控小组学习、实施课程测试或抽查考勤、学生管理等诸环节,共时性完成教学。正是由于线上教学的这些特点和多种优势,在疫情持续的两年里,学习通、雨课堂、微信群等“云课堂”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无疑是兼取两者之长的选择。
基于富媒体理念,运用微信平台开展混合式写作教学,以公众号为载体交互性强,超越了教育的时空局限。因时因地而教而学的体验模式是对传统写作教学的延伸补缺。“新媒体写作”等课程引入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翻转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吸纳传统教学与富媒体教学的各自优势,探索学生自主的新型学习模式。因为结合微信平台的混合式翻转教学从时间上打通课前、课上和课后,在空间上融合线上预习、线下教学和线上实践多环节,在知识技能上符合传递、内化和强化的阶段性学习规律,是可以实践施行的。
(1) 技术可行性
教授“新媒体写作”的教学团队为网络与新媒体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具有独立录制、编辑、制作多媒体音频与视频的能力,同时有在融媒体企业实操的技能经验,掌握微信平台二次开发与应用的实力。首先,确定和申请课程公众号“新媒体写作加油站”,组建“新媒体写作”微信学习群,让学生扫码入群,统一关注本课程公众号,以便日后进入平台自学和接收公众号的群发消息。其次,根据学校的学科课程群、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等多维考量,将平台资源划分为“媒体媒介”“写作指导”和“综合实践”3大模块,以备线上教学。
(2) 模式可行性
十多年来,凭借几何量级的用户、超高的活跃度,微信公众平台已成功建构了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整体统一、多样丰富、开放循环和协同可持续的"互联网+"生态系统[4]。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公众号业务具有开放性、便宜性等特点,轻松实现富媒体功能,可以综合应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态呈现和内容生产实行。针对“互联网+”时代学生新阅读和新写作的学习习惯,利用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掘其教育功能,在二次开发和富媒体嵌入中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推动线上课程建设,激活一种新型的媒体性教育行为,可谓势在必行。其中,教师根据学情,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推送图文文档、微视频和微课件等精短实用的学习资料,并随时关注留言及时回复,亦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新媒体课件、教学音视频、作业答疑等功能进行教学,实现以课程开发、学习先行、课堂内化、评价反馈和研讨总结多位一体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1)。
图1 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教学模式
(3) 物质可行性
教学需要物质保证。首先,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在大学生中现已普及,学生能熟练应用微信等App的各项功能;其次,校园WiFi全覆盖,4G和5G网络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并且网速良好;最后,学校建有融媒体中心和视频剪辑实训室可供教学使用。因此,教学不再是单独的过程,而是技术、资源和人员互补配合的合作运营,故运用微信平台进行混合式写作教学是顺应时代潮流也切实可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媒体写作”是商洛学院人文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媒体技术、写作能力和社会敏锐性均有较高要求。从2019-2020(2)学年开始,笔者尝试在“新媒体写作”等课程中进行富媒体混合式教学探索,具体方案如下。
(1) 教学内容模块设置
在对“新媒体写作”课程内容进行整体梳理的基础上,划分为“媒体媒介”“写作指导”和“综合实践”三大模块。根据教学目标的难易度和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组合采取部分翻转课堂、线性课程讲述和新型翻转课堂3种教学模式。线上内容的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新媒体写作加油站”模块分布
“新媒体写作”课程的教学重点集中在媒体媒介模块,包括课前导学预热、面授重点视频、章节小结和主要知识点分析,其中课前导学与随堂训练题在课前发布,章节小结在课后推送。课程难点是写作指导模块,主要细分为4次小组互助,给定详细的协作要求和成文规范,以及相关的范文例文制作视频。综合实践环节是为期末复习环节所设,主要包括章节题库和知识点串讲视频。库和知识点串讲视频。通过"新媒体写作加油站"的模块建构,课程不是封闭的既成单元,而是一种汇聚集体智慧和开放性发展的认知空间。
(2) 教学组织与实施
首先,线上内容推送。在内容发布前,教师运用H5、秀米、135编辑器等编辑软件,选择精美的图文模板和页面效果编辑制作,依照教学进度安排,通过微信公众号的群发功能即时推送文档、音频、视频、PPT等多种样态的学习资料。同时针对个别学生的进度差异,可以点对点地指导补充,或者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批督促与个别监控。
其次,线下课堂翻转。线下课堂注重情境性、目标性,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以任务驱动、项目探究和案例实践等多种样式展开,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寻求解决结合平台展示成果、记录产出,然后在互评中发现新问题以拓展延伸进入新一轮的学习过程中,具体环节如图2所示。这种教学形式真正实现线下学习的自主化和自觉化。
图2 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
最后,课外平台延伸。课后教师通过“新媒体写作”微信群布置作业或发布通知,学生以互助群切磋合作、完成作业。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美篇等分享佳作、勉励共进,可实现学生不同圈层的相互勾连和学校—社会的多向扩散传播,达到“微传播”的裂变效应,并通过教师、班长或学习委员的“舆论领袖”作用,影响每个群组成员对于新媒体写作理念的认知和肯定;同时利用微媒介“背对脸”的交互性,将传统灌输式写作教学模式转变为混合的翻转课堂式教学,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改变教师独白式授课形式,促成教育主客体“合唱”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利于教学[5]。
(3) 教学反馈和互动
基于微信富媒体平台进行的混合式写作教学,线上方面的信息反馈主要包括3大块:首先是来自公众号的后台数据。用户数据主要是关注人数的增减变动和时间节点;图文数据统计了图文接收用户数和每篇图文的阅读量与转发人次;菜单数据是关于学生点击菜单的数据。其二是留言版的学生留言反馈,查看留言或搜索关键字,可了解教学中学生的即时感受与建议,这对老师教学的答疑调整和策略实施至关重要。其三是针对性的调查数据,比如“基于微信平台进行的混合式写作教学效果评价”的投票调查。结果见表2。
通过对人文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9级69名同学,49位的抽样投票调查结果,学生对微课有助于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有针对性地知识点细化讲解和课后自主复习赞成率均超过90%;对于模式的推广价值、提高学生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赞成率也达到80%。总体而言,学生对基于“精简、实用、有效”原则而进行的微信富媒体平台混合式写作教学是接受的。总之,此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连结线上线下,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小组互助、项目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在学生新媒体写作技能提高的基础上顺利完成课程教学。课程结束时,学生创作了《从山脚到云端:困兽的刺也温柔》《写作之魅》等图文佳作,录制了《恋人》《想晚不晚》等音频作品,并制作了《在路上》《商洛学院的一天》等新媒体视频,通过微信、QQ平台发布后,收到良好反响。学生的转发、点赞、收藏、评论也成为他们提升写作兴趣、升华写作动机的重要方式,保证了课程的后续效果。
表2 49名学生对微信平台教学效果的评价
当然,该教学模式仍有改进的空间和完善地方,比如如何根据课程内容切实有效地安排线上线下教学占比,如何将学生在移动端的学习情况全面纳入到最终的成绩考评。同时如何加强师生互动,保持紧密的师生关系是开展线上教学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留言版或者语音会话功能即时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状态方便师生交流,有助于加深师生情义。另外,教师也应以身作则,加强专业能力,精选授课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增强师者魅力和教学效果,力求建立科学、人性的教学体系,完备先进的课程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
回应时代需求是写作学不变的初心和使命,针对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情势和读写习惯,基于微信平台推出的混合式写作教学新模式是关涉“写作历史与契机”“写作教学与实践”和“写作学科的历史与未来”的有益探索。写作教学不止是所有从事写作教育和写作研究的人的共同事业,也是促进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伟大事业[6]。写作教学的未来如何?这不仅取决于对当下时代语境的发展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科新认识,也包括写作学、写作研究、写作教学如何调整提高以适应新历史的新需求。正是从这个层面,我们发见应用微信平台进行新媒体写作教学的必要和价值:一方面探索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写作教学转型的路径和可能,充分体现出写作学广阔的应用性思维;另一方面通过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媒介与生产、理念与创新、教学与评价等多重建设,形成多声部、多层次的、多样态的新型富媒体写作课程资源库和教研综合体,改善了当代写作学的发展潜力和研究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