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赫君
摘 要:本文从“知行合一”理念出发,阐述如何通过“读讲、辩管、观访、调研”四类知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逻辑思辨、社会责任等面向具体专业岗位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管理、自立助人等具体能力,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知行合一 岗位职业素养 职业生涯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更加强调在认知和实践关系上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符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金华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通过建设“知·行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
根据对企业的走访调研,笔者发现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除了有专业素养的要求之外,更看重学生的岗位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是针对某个岗位对从业者“做人”与“做事”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忠诚踏实、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领导力及组织协调能力、行动力和逻辑判断力等。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应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当学生从初中毕业升入职业院校后,学生学习的重心从抽象理论知识学习向具体操作技能转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从原来单一的考核分数向多元的、以能力衡量的形式转变,但同时学生普遍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了解,对将来从事的岗位工作不熟悉,一项不完全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院校新生中有77%的人不清楚就业时的岗位需求有哪些,更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这一现象导致了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
以往的教学项目设计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涉及比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多。随着项目式“一体化”教学的推进,学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岗位职业素养的培养,即不仅重视学生能就业,更看重学生能在企业里站得稳,做得好,有上升空间和职业发展。
构建“知·行课堂”,就是“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根据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岗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素养,增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学院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检修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读中知,讲中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可以养性、明理,提升自我思想层次。在“知·行课堂”中,读什么,怎么读,又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以城市轨道交通检修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学生面向岗位主要是城轨公司的检修岗位,岗位技能要求不高,但是需要有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因此在教学中从阅读开始,“以人为本”,渗透职业素养。新生从入校开始每月共读一本书,主体是“稳”,如:十月份读的《你为什么没朋友》,讲述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让学生适应新的班集体环境,稳住学习;十一月份读《动物园生死告白》,该书作者是日本的一位漫画家,讲述的是作者最初在动物园做饲养员的经历和感悟,是一个人敬畏工作并认真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故事,启发学生稳住生活;十二月份读《关于工作的幸福那些事儿》,这是一本可以让人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的书,教会人稳住思想。通过这些书籍,进行正面教育,引導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
当在读书中有了感受和体验之后,学生需要一个输出的平台,学院组织学生利用中午读报课时间开展5分钟演讲活动,将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用即兴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演讲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发现了一个有人认真听自己说话的平台,这种体验会给那些在初高中学习受挫的学生带来很大的鼓舞。
二、辩中知,管中行: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能力,锻炼组织领导能力
“会做事,做好事”是班级对学生、企业对员工在时间观念、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及逻辑思辨能力的一种综合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但是对于思辨的练习比较少,通过开设辩论课堂,让学生在辩论中明事知理。辩论课堂采用的辩题如“教室卫生打扫好,该不该奖励?”学生们从一次教室卫生加分开始讨论,通过辩论延伸到对违规违纪的惩处、班级班规的合理性、制度对于人行为的影响、行为和动机的关系、外界评价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个人价值观取向等不同的议题的深入剖析,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为了延伸“辩中知,管中行课堂”,学院基于班级管理任务,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特点,首先给学生安排一些班级内的岗位工作,如常规班干部职务、卫生哨、宿管员、班级花匠、班级图书管理员、班级实训场地管理员等,让学生在岗位上锻炼能力。经过一年的班级工作磨炼,有些学生需要更大的锻炼平台,此时可以推荐其到系里或院里,承担更加重要的岗位工作,继续进行实践锻炼。这种锻炼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观中知,访中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锻炼自立助人能力
职业具有社会属性,是为社会服务的平台,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观影课堂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学院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观影活动,比如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心理主题电影《弱点》,通过观影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认识自我,树立“自强、自爱”的信心;组织开展“历史那些事”活动,播放一些有趣的历史短片,以史为鉴;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让学生在认识、了解行业、岗位特点的同时,体会工匠精神,树立成才目标。
真实的社会实践更能让学生了解社会,要了解城市轨道站台门设备(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就必须让学生到真实的城轨车站中观察学习;为让学生了解城轨工程是怎么设计和施工的,学院邀请行业专家开办讲座;学院还组织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到高铁等铁路运输部门做志愿者,做市区创文明志愿者等。通过这些带有社会属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比如学生在联系城轨公司人员时,首先要在电话中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讲明打电话的用意,请求对方的支持,这些都是对学生未来工作的演练。
而活动事前的计划、事后的复盘的过程也是在培养学生在未来职场工作中的良好习惯。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走访中了解社会,接触行业,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社会责任感。
四、虚中知,实中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促进稳岗就业
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学习者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处于中高水平,而学习者的成熟度指数相对较低,说明我国互联网学习者的成熟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应在职业院校里大力开展。因为有些通过刻意剪辑的短视频,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传递着作者的观点,学生在虚拟世界里获得了很多的观点,但是却没有辨别观点真伪的能力和意识,無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时会被错误信息误导,思想浮躁。在企业调研时,企业也反映学生实习时跳槽的比较多,不能在岗位上稳定地工作,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教师设计项目式课堂,带领学生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学生讨论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形式,分组以街头采访、问卷调查、下企业访谈等形式收集信息。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收集数据和信息,建立变量模型,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小组调查报告结果,然后由教师邀请就业处老师和专家进行点评,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在活动中了解到学长的职业成长路径,以此思考如何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五、评中知,比中行: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合理评价
构建“知·行课堂”,更加强调过程性评价,细化评价指标,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在实践中总结梳理出评价系统的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9个。在一级指标“项目实施”中,包含2个二级指标,分别是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素养,其中专业技能素养包括项目前技能预备、项目实施技能水平和项目后技能提升程度(成长型评估指标)3个三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0%、30%和10%;职业素养包括沟通能力、工作态度和领导力3个三级指标,其权重均为10%。在“项目成果分析”一级指标里包含创新性和复盘能力2个二级指标,又细分为项目报告形式和内容创新性以及自主复盘能力3个三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3%、3%和4%。
六、小结
构建“知·行课堂”,目的是建立面向岗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促进职业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
为了让学生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职业院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应该打破边界,面向真实情景,面向实际的不确定性,与真实对象发生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多方面经验。让学生学会提问,构建思维,在践行中寻找规律,把握问题的核心,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行课堂”使学生的获得感更强。
参考文献:
[1]姚从明,陈桂香.专业教学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6(1).
[2]王彩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全程职业素养训练实践探索[J].物流技术,2015(19).
[3]齐晓华,魏冠义.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城轨机电专业实训室“6S”管理模式研究: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
(作者单位:金华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