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佳亮 查卫峰 通信作者 鲁加波 顾顺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淮安 223400)
小儿天性好动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容易发生意外损伤。据临床相关调查研究表示,在小儿发生的骨折类型中上肢骨折发生率是最高的[1]。针对小儿上肢骨折临床多采用手术复位治疗,但手术前需要对患儿实施麻醉,虽然气管内插管麻醉是目前临床麻醉方法中较为安全可靠的,但还是会对患儿娇嫩的呼吸道造成刺激,不推荐运用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中[2]。因此临床提出采用丙泊酚对该疾病患儿实施麻醉诱导,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3]。临床有研究指出,七氟醚吸入联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进行麻醉,其麻醉起效时间快且副作用低,具有比丙泊酚更高的临床运用价值。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患儿为例,开展两种不同药物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手术,观察七氟醚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如实报道如下。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在2019 年1 月到2021 年8月我院诊疗的上肢骨折患儿,所有患儿均为单侧上肢骨折,经其家属同意需要在我院接受上肢骨折择期手术,年龄2~12 岁,均龄(4.3±1.7)岁。
纳入标准:ASA 评价在Ⅰ到Ⅱ级者;年龄2~12岁者;认知无障碍者[4]。
排除标准:除上肢之外其他部位存在多处骨折者;对镇痛药物过敏者;近期内发生过呼吸道感染者[5]。
丙泊酚麻醉诱导:患儿进入手术室后注意观察患儿体动情况,在其安静后给予其静脉诱导,注射药物为丙泊酚(国药准字H20123138)[6],剂量为2~3 毫克/千克,患儿使用面罩吸氧,待患儿完全入睡后利用橡皮套帮助患儿将吸氧面罩固定,并持续泵注丙泊酚4~10 毫克·千克-1·小时-1,以此对患儿进行维持性麻醉,直至患儿穿刺麻醉成功,随后持续泵注丙泊酚4~10 毫克·千克-1·小时-1 直至手术结束。
七氟醚吸入:患儿进入手术室后需要给予其七氟醚(国药准字H20070172)吸入,浓度为6%,患儿使用面罩吸入,吸入时长为3~5 分钟,待患儿完全入睡后利用橡皮套帮助患儿将吸入面罩固定,并持续吸入1.5%~2%,以此对患儿进行维持性麻醉,直至患儿穿刺麻醉成功,随后持续吸入1.5%~2%七氟醚。
所有患儿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令患儿平卧在手术床,不要在其头下垫枕头,将患儿骨折肢向外展开90°左右并将其弯曲,让患儿的手背紧贴手术床上。随后使用超声进行定位,利用超声诊断仪的探头对患儿的臂丛中线位置开始向外进行扫描,随后需要依次将患儿的甲状腺部位、颈内动静脉部位、胸锁乳突肌外远侧部位充分暴露,然后在患儿的肌间沟平面进行扫描并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直到显示器中清晰显示出患儿串珠状的臂丛神经图像为止。穿刺部位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皮肤浸润。配合超声检查结果,采用平面内技术从外侧进针,精准地将局麻药注射到患儿臂丛神经干中,尽可能避免对周围神经组织与血管组织的损伤。
术中观察指标:麻醉手术期间需要由护理人员记录下的指标分别有呼吸(RR)、心律(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
在患儿苏醒期利用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对其进行评分,得分越高代表患儿的躁动情况越严重,超过10 分则定义为躁动。
术后观察指标:患儿手术完毕后需要记录下其麻醉后恢复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以及其麻醉手术后是否产生不良反应,若产生需将不良反应的具体内容记录下来。
术中、术后观察指标数据均由SPSS21.0 软件处理,以P<0.05 为差异显著。
结果发现三项指标均为实验组患儿更优,其体现在SPO2大于对照组;HR 和RR 小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中麻醉情况对比
从分析结果来看,实验组患儿在术后苏醒的时间更快,且麻醉后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更短。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对比
从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组未发生烦躁的情况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利用小儿躁动量化评分表对各组患儿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实验组患儿的PAED 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PAED 评分对比
麻醉完成后对所有患儿进行VSA 测试,结果提示对照组高于试验组。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的尺桡神经阻滞情况对比
处于2~12 岁的儿童容易发生意外损伤导致骨折。小儿骨折类型多为上肢骨折,若小儿的情况良好且无任何呼吸道感染情况,则可采取手术治疗,以此促进其骨折部位复位和愈合。小儿骨折复位手术和愈合手术方式较为简单,且不会对其造成较大创口,加上手术时间短,因此被临床广为运用,该手术前需要对患儿采取气管内插管或吸入麻醉、神经阻滞复合麻醉等方式,从近年来临床的统计报告来看,虽然气管内插管麻醉方式具有较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但由于小儿呼吸道娇嫩,气管内插的方式可能会对其呼吸道造成较大的刺激,由此会引发患儿出现气管损伤、喉水肿以及痉挛等症状。因此针对2~12 周岁的患儿,临床对其实施麻醉的方式多为单纯药物麻醉和臂丛神经阻滞,但单纯的药物麻醉只适用于手术时间短的小手术,比如骨折手法整复、骨牵引等。虽然术中麻醉医师可以通过对患儿进行通气处理来缓解患儿出现的缺氧情况,但手术时间延长,就难以控制患儿麻醉的深浅,使其生命受到威胁。因此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临床最常用于小儿麻醉的方式,其可以联合基础麻醉对患儿实施,可以选择患儿腋路也可选择患者的肌间沟进行,这种麻醉方式的优势在于不会直接对患儿的气道造成刺激,因此患儿在术后的气道恢复情况较佳。临床常使用丙泊酚、氯胺酮等具有镇痛、镇静功效的药物与该麻醉方式进行联合运用,但从既往临床的使用情况来看,联合这类药物对患儿麻醉,会导致患儿麻醉苏醒慢且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有研究指出,利用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要优于使用丙泊酚和氯胺酮,且该研究通过对比实验检测患儿术中的SPO2、RR、HR 指标变化,发现使用七氟醚的患儿组该三项指标显示要明显优于使用丙泊酚和氯胺酮的患儿组。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也验证了该研究的结论,本次使用七氟醚的患儿组上诉三种术中指标均优于使用丙泊酚的患儿组,且该组患儿麻醉后苏醒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七氟醚可有效解决丙泊酚、氯胺酮等镇痛、镇静药物对患儿麻醉时产生的苏醒慢这一问题,另外该组患儿在麻醉手术结束后产生不良反应的人数较少,也可证实七氟醚在对患儿进行麻醉时的副作用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最后从本次两种麻醉方式对患儿尺桡神经阻滞的效果来看,无论是桡神经还是尺神经阻滞效果均是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联合七氟醚和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有利于患儿术后尽快苏醒,减少药物对其神经的刺激,降低患儿在术中缺氧的问题,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