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清华的认知科学

2022-02-24 01:49蔡曙山
科学中国人 2022年23期
关键词:认知科学交叉学科文科

蔡曙山

1998年5月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随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国内一流大学行动起来。

我正是在这个关节点上进入清华大学的。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前,我从事逻辑学和语言逻辑方面的研究,从对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塞尔(John R. Searle, 1932— )、莱考夫(G. Lakoff, 1941— )这些世界级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的研究中发现,一个新兴交叉学科正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这就是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

在此之前,中山大学逻辑学专业在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时,教育部社政司张保生处长和中山大学逻辑学专业负责人鞠实儿教授曾到中宣部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就如何设置学科专业征求我的意见,我根据国外逻辑学的最新发展,建议设为“逻辑与认知”研究基地。2000年9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获批成立。作为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规划处处长,我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前,已经对国际国内认知科学发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交叉融合浇灌认知之花

到清华大学的前5年,我作为学校首任文科处长,极力倡导发挥清华工科所长,推进文理工交叉融合,积极探索在理工科的背景下建设和发展文科的道路,这在当时全国范围内理工科大学建设文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以教育部“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为例,教育部“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制订规划时,我被邀请参加教育部社政司的规划讨论会,社政司询问关于基地建设项目的原则和宗旨,我当时建议说,这样级别的创新基地建设,应该支持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因为这样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是某一个学科自身无法实现的,学校甚至省部级的研究项目也无法支持这样的发展。至于什么是学科交叉,我提出应该是至少两个学科部类之间的交叉,而不仅仅是某一学科内部的交叉。我以当时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六大学科综合交叉的认知科学加以说明。我的建议得到采纳。在其后下达的文件中,就是以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为目标,甚至还以清华大学文理工大交叉的认知科学创新基地建设为例加以说明。后来清华文科处按照学科综合交叉的原则组织申报,突出我校文理工大交叉的优势,最终以6A1B(6个A级1个B级)的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评审,与北京大学的6A1B、中国人民大学的7A1B持平,改变了我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期落后的被动局面。

在“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中提出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这个目标和清华大学“985”认知科学基地建设的做法,可以说是发学科交叉之先声,开学科综合之先河。2020年,国家多个职能部门和科研主管部门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出台重要政策和重大举措,倡导学科交叉和综合发展,此时距清华做学科交叉综合已近20年矣。清华大学当时以文理工交叉为特色的文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有目共睹的。

可以说,清华认知科学的创立正是建立在清华大学文理工大交叉的学科优势之上,浇灌出了学科创新之花。

王大中校长:干!

作为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首任处长,我到清华大学的第一件事就赶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大讨论。时任校长王大中院士率领全校部分院长和中层干部访问欧美,寻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答案。当时全校工作似乎只有一个中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并组织系、院、学校各个层次的大讨论。

当时大部分人的想法就是如何把原有的学科建成一流学科,把原有的院系建成一流的院系,从而把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我根据自己在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对国内外学科现状的了解,及对认知科学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预测,向当时主管科研的副校长龚克教授提出创建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的建议。仅仅两天以后,龚校长给我答复:“准备安排你和王校长面谈一次,你要用几句话说服王校长,让他支持建立和发展这个学科。”

用几句话说服校长同意干这件事,这个挑战太大了!我当时立刻想起《现在可以说了》(Now it can be told)这本书中所说的美国曼哈顿计划的故事。当年为了说服罗斯福总统批准制造原子弹的计划,计划主导者特地请总统的朋友和私人顾问去说服他,这位先生与总统共进早餐时用两句话就把事情搞定。“总统先生,拿破仑原来是可以赢得那场战争的,但他失去了这个机会”(指英法大海战,法国人可以制造出铁船,用来撞沉英国的无敌舰队。拿破仑听了哈哈大笑,说铁怎么可能浮在水上呢)。他又说:“现在我们也有这样的机会,一颗炸弹就可以摧毁一座城市!”总统听完这两句话一拍桌子:干!后来就有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图一:清华大学文理工大交叉的认知科学结构图

我决定用同样的方式来说服王校长。我说:“王校长,21世纪有两个学科将会改变世纪的面貌,改变人类存在的方式,甚至改变物种!”(引自《集聚科技提高人类能力》)我又说:“这两个学科就是基因科学和认知科学。美国为此制定了两大科学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认知组计划……”因为在此之前清华已经引进程京教授做基因芯片研究,王校长听者有心,一拍桌子:干!于是我受命组建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高策理教授与我一同负责这项工作。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的教授和朋友们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组建之初,一切按国际一流水准进行。图一是当时组建的清华大学文理工大交叉的认知科学结构图。

创始人:蔡曙山、傅小兰、杨英锐、江铭虎、张刚。

团队成员:第一级(院内核心)——蔡曙山、江铭虎、李学勤、张寅生、樊富珉、李虹、王巍、尹莉、郑美红、衣新发、白晨;第二级(校内紧密)——应明生、马少平、张小军、孙茂松、杨士强、高上凯、高小榕、洪波、杨小璐;第三级(国内友好)——傅小兰、沈家煊、周建设、陈保亚;第四级(国际合作)——塞尔(John R. Searle)、杨英锐、张建伟。

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医学院、信息学院,体现了清华大学文理工学科完备、交叉综合的特征,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傅小兰教授(所长)团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沈家煊教授(所长)团队,以及世界著名语言和心智哲学家、美国国家总统奖获得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塞尔教授,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认知科学系终身教授杨英锐教授,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汉堡大学张建伟教授等组成强大的国内国际合作团队。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多学科交叉,全学科覆盖”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针,是中国第一支“多学科交叉,全学科覆盖”的认知科学团队,区别于国内其他单学科的认知科学团队。

团队成立后的“第一战役”是以本团队的阵容,由蔡曙山带领,参加教育部“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申报,在全国的竞争中,获得“985认知科学创新基地”项目资助,成立“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2004)。

此后是一系列的组合拳,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蔡曙山任国际符号学研究会执行理事(Council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emiotics Studies, IASS/AIS, 2004—2007);(2)蔡曙山任国际符号交际学院会士(Fellow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ology Institute, ICI, 2005年至今);(3)主办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蔡曙山任组委会第一副主席(First Vice-Chairman of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1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逻辑学和科学哲学最高级别的会议(四年一届的序列会议),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召开;(4)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历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下属逻辑学、方法和科学哲学协会协理(Assessor of International Union of History & Philosophy of Science/Division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IUHPS/DLMPS, 2007—2011);(5)邀请国际知名认知科学领军人物塞尔教授访问清华大学,主讲清华论坛。清华4位教授蔡曙山、杨英锐、王宁、高策理与塞尔教授进行了一场关于心智、哲学与认知科学的对话。这一系列的高层次国内国际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使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认知科学团队。

2004年,我去哈佛学认知科学,参加了乔姆斯基的暑期学院,向这位饮誉全球的语言哲学大师、认知科学的领袖学习语言学、语言哲学和认知科学,研读了他的语言学著作和论文,并与他一起讨论语言认知问题。

2007年,我到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拜访塞尔教授并向他请教心理学和认知科学若干问题,事后发表《关于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12个问题与塞尔教授的对话》[1]。

塞尔教授主讲清华论坛并与清华四教授对话

蔡曙山与语言学大师乔姆斯基讨论问题

蔡曙山与语言与心智哲学家塞尔对话

2007年,我接受《科学时报》记者温新红采访,发表访谈《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2],提出“不做认知科学,不能称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口号影响深远。据说,国内很多大学要做认知科学均以此为论据。其后,“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成为热门话题,国内有数十家媒体发表访谈,讨论这一问题,对促进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清华大学心理学复系,我参加复系的各项工作。

2009年起,清华大学团队和《科学中国人》联合举办全国认知科学会议;之后又联合召开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会议。关于这两个重要会议,下文将专门论述。

告别龚校长时,我们哭了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的建设,必须向当时的主管科研副校长龚克教授表达敬意和感谢。

龚校长虽然是理工背景,但他有极深的人文社科家学渊源。父亲龚育之曾任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母亲孙小礼,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自然辩证法专家,专攻数学史。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他显得一身儒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是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电工电子系通讯与电波传播专业博士,回国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历任电子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科技处处长,1999年起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当时文科处下属科研院,与科技处合署办公,龚校长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工作往来很多,对他的文理工兼通的知识背景,我感到十分亲切,也非常敬佩。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的建设是由他亲自促成的,也是由他直接领导的,因为他懂得这个文理工大交叉的新兴学科。我刚到清华大学工作时,仍然居住在万寿路甲15号中宣部的宿舍,龚校长的父母也住在万寿路中央机关大院,我们两个院子紧挨着。有几次下班,龚校长坐我的车回去看望父母,我很奇怪校长没有公务用车,同时也感到非常亲切,路上有很多无拘无束的交谈,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十分亲切,真是难得的缘分啊!

2005年我从哈佛回来,卸任文科处长一职,专心做认知科学基地和中心的工作,清华大学的认知科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势头强劲。我们大家都憋着劲要大干一场。这时,龚校长调任天津大学校长,我和团队成员隐约感到某种不安。在告别晚餐上,我们大家与龚校长拥抱辞别时都哭了。稍后,给予认知科学建设大力支持的贺美英书记(当时主管文科的党委书记)、王大中校长和领奏清华文科华美乐章的“二胡”(时任校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教授和副校长胡东成教授)也都相继退休,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虽然没有解散,也只能在秋风秋雨中艰苦生存了。

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大会

认知科学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创立,到21世纪初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基地和团队建立,认知科学在中国仍然是没有户口的学科。在学科缺失的情况下,如何推进清华和中国认知科学的发展?除了做好我们自己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之外,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国内国际学术交流。

从2009年开始,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联合《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每年一届共同主办全国认知科学会议,自2015年开始,同时举办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在中国科技界有重大影响的《科学中国人》期刊每届都对会议进行报道,在国内国际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和世界认知科学的盛会。历届认知科学会议简况如下表一。

表一:历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会议简表

蔡曙山的新著《认知科学导论》

《科学中国人》署名文章:《廿载一觉认知梦,十年辛苦不寻常》

人类心智进化论结构图

建立科学理论,创新学科体系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建至今已经20余载,所取得的不凡成绩在于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可用“坚忍不拔”“锲而不舍”8个字来形容。

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和丰厚积累,我们在科学理论上建立了原创的“心智进化论”和“人类认知五层级理论”,并以此科学理论为基础,创新了认知科学的学科体系,使认知科学从交叉学科转变为单一学科。认知科学的创新理论和学科体系体现在蔡曙山的新著《认知科学导论》[3]中。

2015年,团队负责人蔡曙山和江铭虎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周建设教授团队、贵州民族大学张学立教授团队、中山大学鞠实儿教授团队,以“语言、思维、文化的高阶认知研究”为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并获得成功(15ZDB017)。2017年中期评估评为优秀,并获得滚动资助,目前已经产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2018年,《科学中国人》发表蔡曙山、傅小兰、杨英锐、张刚联合署名文章《廿载一觉认知梦,十年辛苦不寻常》,回顾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建发展的过程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她在丛中笑

2020年,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纷纷出台重大政策和举措,推动我国交叉学科和新文科建设。

教育部设置交叉学科门类

2020年8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要建立“交叉学科”门类。随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新设置“交叉学科”门类,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

中国科学院建立哲学研究所

2020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而建立的新型科研机构,其目标是通过创建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联盟,来促进科技创新、哲学发展和文明进步。

教育部召开新文科发展促进会

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

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交叉学科部

在2020年11月29日召开的交叉科学高端学术论坛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布,交叉科学部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又迈出新的一步。

一时间,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建立认知科学和相关交叉学科,如山花烂漫。创立于20年前,以“全学科覆盖,多学科交叉”为学科特色,如今又以“多学科交叉,五层级贯通”为科学宗旨的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如早春开放的一朵迎春花,在万花丛中露出了她谦虚的笑脸。

注:

[1] 蔡曙山:关于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12个问题与塞尔教授的对话,《学术界》,2007年第3期。

[2] 温新红、蔡曙山: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科学时报·大学周刊》,2007年12月11日。

[3] 蔡曙山:认知科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版。

猜你喜欢
认知科学交叉学科文科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豆文科作品
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脑与认知科学贵阳宣言
意识的自然化之后——评《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
音乐学副修专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高层论坛」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