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强
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近15年来,学界分别从动力、主体、活动、影响等维度对明清晋商慈善史进行了持续而积极的研究。学界对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有可检讨之处。本文主要对近15年来学界研究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之学术动态进行概括与分析。
慈善事业的发展动力是近15年来学界研究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的首要内容。就2005年以来的相关研究进展而言,学术界对明清时期晋商慈善事业发展动力的研究主要是从伦理学、文化学、教育学等三个视角切入的。
“仁爱向善”“团结互助”“济民报国”等中国传统伦理中的核心要素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内在动力”。①杨胜良:《论儒家慈善伦理的现代转化》,《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1期。明清时期的晋商慈善事业之发展在伦理学上全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仁爱、互助、怜贫、恤孤等伦理动力要素。
赵海涛、胡海桃对明清晋商的慈善历史实践进行分类梳理和综合概括,在此基础上,专题分析了其慈善实践背后的伦理体系,认为热心公益的伦理体系是明清时期晋商开展慈善实践的重要动力。①赵海涛、胡海桃:《试论明清晋商公益伦理思想》,《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薛勇民、樊思宇在宏观分析晋商会馆的伦理学体系的同时,也对明清晋商会馆的慈善活动进行了伦理学阐释,指出团结互助精神是明清晋商会馆举办慈善事业的伦理学动力体系之内核。②薛勇民、樊思宇:《论晋商会馆的伦理意蕴》,《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12期。
管小丽在分析晋商伦理及其时代价值的过程中,也对明清时期晋商慈善活动之伦理意蕴做出了一定的学理分析,认为晋商热心公益、团结互助的伦理价值取向对于当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仍具积极的学理启发意义。③管小丽:《晋商伦理及其现代价值初探》,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赵哲平在对晋商家训伦理思想及其时代价值进行分类梳理和综合评价的同时,对晋商家训伦理思想中的与人为善、热心公益、团结互助等伦理要素进行了一定的学理阐释、理论分析,为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的动力分析提供了助益。④赵哲平:《晋商家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胡晓婷在专题研究晋商慈善实践背后的动力机制之基础上,专门从伦理学的视角对明清时期晋商慈善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史实探讨,认为仁爱伦理是明清时期晋商积极举办慈善事业的精神动力。⑤胡晓婷:《人们参与慈善活动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晋商为例》,《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8年12月9日。
中华慈善事业之发展与中华文明传承相表里,既产生了体系完备的制度文明也形成了内涵深邃的慈善文化。⑥周秋光:《中华慈善文化及其传承与创新》,《史学月刊》2020年第8期。中华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明清时期晋商慈善事业发展动力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商亚敏以晋商万荣李家院落为分析个案专题探讨了明清时期晋商家居环境装饰中的仁善文化元素,为明清时期晋商慈善事业的发展动力分析提供了文化学视角之助力,认为仁善文化元素与明清时期晋商的慈善历史实践互为表里、相得益彰。⑦商亚敏:《论“仁善”视阈下晋南建筑装饰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意蕴——以晋商万荣李家院落为例》,《艺术百家》2020年第4期。
张永华在宏观分析明清晋商票号商业文化底色并对其中“义利并举”文化核心理念进行重点分析之基础上,也为探讨明清时期晋商慈善事业的动力体系提供了文化学视角的学理分析依据,指出“义利并举”作为晋商票号的商业文化内核兼具积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⑧张永华:《义利并举:晋商票号的商业文化鸟瞰》,《华夏文化》2020年第2期。
姬海南在对明清时期山西蒲州地区的晋商商业习俗文化进行实证分析、理论概括和类型研究的同时,重点探讨了山西蒲州地区的地域文化及中国传统的仁善文化、诚信文化、互助理念对明清时期蒲州晋商商业习俗文化的综合影响,亦从文化动力学视角为探讨明清时期蒲州晋商慈善活动提供了学理助力。⑨姬海南:《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地区的商业习俗文化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薛勇民、王晋丽在对儒家伦理文化之晋商伦理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宏观分析的同时,对晋商伦理文化所传承的儒家伦理文化中“向善”“爱人”“团结”“互助”“诚信”等体现中华民族美德的文化元素做出了专门的探讨,为明清时期晋商慈善事业发展的动力探究颇具学功。①薛勇民、王晋丽:《儒家伦理文化与晋商伦理》,《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郝平以清光绪初年的大饥荒为研究视角,专题探讨官员救荒思想中针对“劫富济贫”还是“保富安贫”的策略抉择,在此基础上,对晋商在救济灾荒过程中的历史实践进行了制度文化方面的背景铺陈,对明清时期晋商慈善事业发展之动力学阐释颇具启发价值。②郝平:《“劫富济贫”与“保富安贫”——光绪初年大饥荒中山西官员救荒思想的分歧与争论》,《山西档案》2011年第6期。
以善念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既是中华美德川流不息、代际光大的推动力量,也是中华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③谢忠强、李云:《试论我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历史沿革》,《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明清时期晋商慈善事业的发展动力体系当中也有着以宗族和家庭为单位的善念教育之功。
王光明对旅居内蒙古地区之明清晋商家庭伦理精神进行实证研究和宏观分析的同时,对晋商家庭伦理教育中的“爱国济民”“向善爱人”“团结互助”等核心伦理要素的代际传承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学术关怀和学理重视,从家庭教育的视角为学界探讨晋商慈善事业发展动力提供了积极的学理助益。④王光明:《旅蒙晋商家庭伦理精神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莹在专题考证、梳理、分析明清时期晋商女性德育内容、方式和特征的基础上,对明清晋商家庭教育中的向善、济民等德育元素的代际传承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系统地学理分析,为学界探讨明清时期晋商慈善事业发展动力提供了独特而鲜活的教育学视角。⑤刘莹:《明清时期晋商女子德育的内容、方式及特征》,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崔俊霞、薛勇民在系统阐述明清晋商的道德自觉问题过程中,亦对家庭教育所引发的道德代际传承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学理关怀和理论阐释,指出向善济民、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等道德内涵之形成与传承离不开以家庭伦理教育为纽带的代际传播,为学界探讨明清晋商慈善动力颇具教育学视角之助益。⑥崔俊霞、薛勇民:《论明清晋商的道德自觉》,《道德与文明》2014年第4期。
宋茜对明清时期晋商家庭教育中的“家训”进行实证考察和理论探讨的同时,从明清晋商家训中的向善、仁爱、互助、报国等伦理思想内核之家庭代际传承视角为明清时期晋商慈善事业发展动力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学理启发。⑦宋茜:《明清晋商家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程秀珍以《孟氏祠堂济贫规》为个案分析对象,从中分析了晋商家族慈善救助事业的历史特征,认为以宗族祠堂为纽带的家庭教育是晋商参与并持续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⑧程秀珍:《从〈孟氏祠堂济贫规〉看晋商家族慈善救助的特征》,《科技经济导刊》2018年第6期。
慈善事业发展的主体是指在慈善救助实践开展过程中慈善资源的提供方。慈善主体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慈善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几千年的中华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多元性的慈善主体是推动慈善事业日益发展的重要动力。①谢忠强:《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史论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3页。近十五年来,学界对明清时期晋商慈善主体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晋商家族、晋商会馆以及具有区域特色晋商慈善主体等三个方面而展开的。
晋商家族内部的互助实践及其向族外弱势群体的外在延伸是晋商家族慈善主体构成的历史必然。故而,以家族为施善主体的慈善实践是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的重要特征。
张刚忍以晋南李氏家族为研究对象,不仅深入梳理了李氏家族发家行善的历史实践,而且在综合分析相关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对以晋商家族为慈善主体的内在成因做出了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方面的学理思索。②张刚忍:《晋南李氏家族发家行善史》,太原:三晋出版社,2019年。
程光在对晋商十大家族的兴衰历史进行大致梳理和宏观分析的基础上,也对以晋商家族为慈善主体的历史史实做出了一定的考证、概括与评价,指出家族慈善行为是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③程光:《晋商十大家族》,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年。
练燕以山西省曲沃县的行家为个案分析视角,在整体探讨清代晋南商人家族兴衰历史的同时,也对以曲沃行家为代表的晋商家族之慈善活动进行了一定的史实梳理和理论探讨,认为晋商家族慈善的开展与晋商家族文化颇有关联。④练燕:《清代晋南商人家族研究——以曲沃行家为例》,河北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孙玮对以晋商李家为慈善主体所开展的一系列慈善历史实践进行考证、梳理的同时,也对明清晋商慈善事业背后的伦理价值给予了恰当而公允的解释,指出晋商家族的伦理价值取向是其作为慈善主体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其慈善实践的开展也对其家族伦理价值的不断升华具有一定的反哺性意义。⑤孙玮:《论晋商李家的慈善伦理及其当代意义》,山西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赵海涛在宏观分析明清晋商家族人伦思想的同时,也对以明清晋商家族为慈善主体的历史史实及其背后的人伦思想做出了一定的梳理和分析,于学界对晋商家族慈善的行为逻辑和思想逻辑之分析颇有启迪。⑥赵海涛:《明清晋商人伦思想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
晋商会馆是旅外晋商出于经贸、社会交往、情感表达、团结互助、纠纷协调等多方面需求而设立的极具地域特色、行业特色的住所。⑦张正明:《晋商会馆、公所与近代山西商会》,《晋阳学刊》2005年第3期。一般而言,晋商会馆都会将开展一定范围的慈善救助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故而,以晋商会馆为慈善主体的慈善历史实践是明清时期旅外晋商开展慈善活动的重要形式。
侯可在对明清时期晋商会馆及其在晋商文化发展中所处历史地位进行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对以晋商会馆为主体所开展的慈善历史文化给予了一定的学理关照,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结互助精神是晋商会馆作为历史主体的重要动因。①侯可:《浅谈明清时期的晋商会馆及其在晋商文化中的历史价值》,《科技与创新》2017年第6期。
张亚军在对明清时期的山西会馆进行分类梳理和宏观分析的同时,尤其对山西会馆作为慈善主体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做出了研究和探讨,充分肯定了明清时期山西会馆的历史价值。②张亚军:《明清时期“山西会馆”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宋伦专门对明清时期的山陕会馆进行了考证和分析,认为明清时期的山陕会馆不仅具有联络乡谊、协调纠纷、祭祀神明等功能,还以慈善主体的表现形态推动了慈善事业历史的发展。③宋伦:《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西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少婷依据大量史实对以清代山西会馆为主体所开展的诸多慈善救助活动进行了细致考证、分类梳理、概括分析,并对清代山西会馆慈善事业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客观而公正的评价,指出清代山西会馆所开展的慈善救助实践是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张少婷:《清代山西会馆慈善事业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韩芸在宏观分析明清晋商会馆所具备之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的过程中,对明清晋商会馆作为慈善主体所开办的一系列慈善事业之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给予了一定的学理探讨,认为出于团结互助的慈善实践需求是明清时期晋商会馆成为慈善主体的历史必然。⑤韩芸:《明清晋商会馆的社会经济功能》,山西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樊思宇在对晋商会馆的伦理思想进行宏观研究的基础上,也对明清晋商会馆作为慈善主体开展一系列慈善历史实践的学理逻辑进行了一定探讨。⑥樊思宇:《晋商会馆的伦理思想研究》,山西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受特定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历史因素的综合性影响,明清时期晋商作为慈善主体在开展系列慈善历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了一定的地域属性。故而,具有特定地域特色的晋商慈善主体也是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历史的重要特征之一。
樊静茹依据地方志、碑刻等各种历史资料的相互印证,专门对明清时期平阳地区的晋商善举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证和深入的历史分析,认为明清时期平阳商人的慈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平阳地区的历史独特性。⑦樊静茹:《明清时期平阳商人善举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牛保秀以官民互动下的慈善历史实践为研究视角,专门对清代山西太原地区的晋商所开展之慈善事业从历史成因、历史概况、历史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⑧牛保秀:《官民互动下的清代慈善——以山西太原地区为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杜正贞、赵世瑜从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视野出发,对明清时期山西泽路商人的兴衰历史进行考证和诠释的同时,也对明清时期泽路晋商的慈善活动给予了一定的学理关怀。⑨杜正贞、赵世瑜:《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明清泽潞商人》,《史学月刊》2006年第9期。
张鹏在对明清时期山西灵石地区商人及商业兴衰历史做出实证考察和总体探讨的同时,也对明清时期灵石晋商颇具地域特色的慈善历史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概括与分析。①张鹏:《明清民国灵石商人与商业研究》,河北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恤孤救贫、兴办义学、救助灾民等一直都是中国慈善历史发展过程中慈善历史实践的主要呈现方式。②谢忠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发展特点》,《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明清时期晋商的慈善活动也主要是围绕恤孤救贫、兴办义学和救助灾民等三个方面而展开的。
对孤苦老幼及贫困弱势群体的救助是明清时期晋商慈善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十五年来,学界对明清时期晋商恤孤救贫的慈善活动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郭婷在整体探讨明清时期晋商慈善活动的过程中,对明清时期晋商所开展的恤孤救贫活动进行了专门的考证和较为深入的学理分析。③郭婷:《明清时期晋商的慈善活动》,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清风专门对晚清时期“丁戊奇荒”当中晋商恤孤救贫的历史实践做出了梳理、概况和评价,认为晋商的善举对于“丁戊奇荒”灾民的救助工作具有积极的历史推动作用。④清风:《“丁戊奇荒”中的晋商慈善活动》,《中国减灾》2010年第1期。
邵芸芸、李彦峰在对明清时期河西晋商活动及其对河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历史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同时,也对明清晋商在河西地区所开展的恤孤救贫之善举做出了一定的概括与评价。⑤邵芸芸、李彦峰:《明清河西晋商活动动因及对河西的影响》,《新余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师冰洁以地方志为研究资料,对明清时期晋商在宗亲内部开展恤孤救贫等系列慈善活动进行了考证、梳理和研究,认为宗亲救助义务是明清时期晋商以宗族为范围开展恤孤救贫慈善活动的主要动力。⑥师冰洁:《从地方志看明清时期晋商的宗亲慈善活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刁莉、龚英姿、王敏芬以汉口的山陕会馆为分析对象,在宏观分析清代晋商在汉口经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尤其对晋商在汉口的恤孤救贫等历史善举做出了考证和分析。⑦刁莉、龚英姿、王敏芬:《从山陕会馆看清代晋商在汉口的活动》,《城市史研究》2018年第1期。
明清时期晋商兴办义学的善举最初是源于对宗族内部贫困学子的慈善救助。近十五年来,学界对明清时期晋商兴办义学的善举做出了一定研究。
郭三娟对明清时期晋商出于尊崇儒学和族内兴学而兴办义学的善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明清时期晋商兴办义学之于中华文明传承方面的历史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⑧郭三娟:《晋商五百年·崇儒重教》,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年。
牛保秀在对晚清以来山西义学的兴办、运营、教学内容、历史贡献等做出全面分析的同时,对晚清晋商兴办义学的善举给予了专门的探讨,认为晋商兴办义学是中国民间教育的重要形式,其对中华文明的乡野传播功不可没。①牛保秀:《晚清以来山西义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闫彩丽在整体探讨清代晋商教育历史的基础上,对清代晋商兴办义学的历史史实和历史意义做出了考证、梳理和分析。②闫彩丽:《清代晋商教育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实龙以商人与儒学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明清时期晋商、徽商等兴办义学之历史史实及其在文化学方面的历史贡献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③张实龙:《商人与儒学——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师冰洁在对明清时期中小晋商的民间慈善活动做出宏观探讨的基础上,亦就明清时期晋商兴办义学的善举给予了一定的学理关怀,并充分肯定了明清时期晋商兴办义学在教育学上的历史价值。④师冰洁:《从地方志看明清时期中小晋商的民间慈善活动》,《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由于社会灾难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所造成的待救济灾民数量的庞大也是明清时期晋商开展系列慈善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十五年来,学界对明清时期晋商救助灾民的善举进行了相关研究。
史雪峰就“丁戊奇荒”中晋商救助灾民的历史史实进行了专门的考证、梳理与概括,并对“丁戊奇荒”中晋商的赈灾活动给予了高度的历史认可。⑤史雪峰:《“丁戊奇荒”中晋商的赈灾活动》,《中国减灾》2010年第17期。
柏桦、赵宁芳对清代灾荒赈济中的官民协同机制做出了深入而系统的分析,并对清代晋商救助灾民的历史史实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和探讨。⑥柏桦、赵宁芳:《官民相得——清王朝灾荒赈济的启示》,《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赵俊明对明清晋商赈济灾民的义举做出了专题分析,指出明清晋商救助灾民之善举是明清晋商慈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意义重大。⑦赵俊明:《明清晋商赈灾义举》,《山西青年(新晋商)》2008年第6期。
王乃德、翟相卫对“丁戊奇荒”中晋商以捐赈为主要方式救助灾民的历史史实做出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对晋商的捐赈善举给予了客观而公允的历史评价。⑧王乃德、翟相卫:《“丁戊奇荒”与晋商捐赈》,《史志学刊》2017年第5期。
安娜依据翔实的资料在对清光绪年间晋鲁豫灾荒救济的历史做出宏观研究的基础上,对晋商救助灾民的善念、善行与善功给予了客观的历史分析。⑨安娜:《清光绪年间晋鲁豫救灾中的民间慈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明清时期晋商所开展的一系列慈善历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历史影响。近十五年来,学界对明清时期晋商慈善事业历史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转型期社会整合启示和慈善事业发展历史启示两个方面而展开的。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其社会整合方式亟待调整。在社会灾难及自然灾难频繁发生所造成的弱势群体数量居高不下的历史语境下,单靠官方的社会救助力量很难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故此,明清时期晋商的慈善历史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弥补了社会整合力量的不足。
行龙在探讨山西商会与地方社会互动关系的同时,对山西商会的慈善历史实践及其在地方社会转型与整合过程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做出了客观的评价,认为山西商会的慈善活动是地方社会整合方式的有效补位。①行龙:《山西商会与地方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谢亮在讨论自然灾难所引发的社会转型及朝野灾荒治理之社会整合能力关系的过程中,对商业团体所应起到的社会整合历史成效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学理探讨,对以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实践为出发点讨论其于社会整合之历史贡献,颇具启发价值。②谢亮:《传统荒政的公共性与行政国家成长的再审视——基于“官僚制实践困境”命题中的行政伦理》,《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孙丽萍在整体分析明清晋商对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历史贡献的同时,对明清晋商的慈善历史实践及其对历史转型期的社会整合之功也做出了一定的探讨,指出明清晋商所代表的民间社会整合力量是推动明清基层社会平稳转型的“微型减震器”。③孙丽萍:《论明清晋商对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贡献》,《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明清时期的晋商所开展之诸多慈善历史实践,不仅有效救助了因自然灾难或社会灾难所产生的弱势群体,为历史转型期的有效社会整合做出了自身积极的历史贡献,而且对于当今慈善事业的健康、有效发展亦颇具历史镜鉴之价值。
闫雅瑾在讨论明清晋商消费形态的基础上,对明清晋商所开展之慈善历史实践及其对于当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启示做出了一定的学理分析。④闫雅瑾:《明清晋商消费形态的历史考察》,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叶凤阳在研究晋商经济伦理的过程中,也对晋商开展慈善历史实践背后的经济伦理价值取向给予了较为深入的论析,并充分肯定了其于当今慈善经济伦理升华之历史镜鉴之功。⑤叶凤阳:《晋商与徽商的经济伦理比较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殷俊玲在对晋中地区的商人所开展之慈善历史实践进行史实考证和历史总结的基础上,认为鼓励商界精英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晋商慈善历史实践应有的现实启示之一。⑥殷俊玲:《晋商与晋中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薛勇民在伦理学视域下深入、系统分析晋商精神的基础上,尤其对晋商的公益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商业精英公益精神的升华和传承是当代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⑦薛勇民:《伦理视域下的晋商精神》,《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如前所述,学界在近15年来对明清时期晋商的慈善历史实践给予了持续的学术关怀,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进展。然而,着眼于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而言,学界关于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历史实践的既有研究也客观存在着包括研究视野需要继续拓展、研究方法需要更加多元化、研究内容有待于更具系统性等诸多可检讨之处。
研究视野的科学拓展是指导学术研究不断推陈出新的方向引领。①谢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救助发展史》,《史志学刊》2018年第5期。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研究是一项关联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需要将其放置于多学科研究视野的综合与交叉中才能取得更大的研究进展。综观十五年来学界关于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的既有研究成果,其研究多是从历史学、伦理学之学科视野出发的,学科视野相对狭窄的学术特点已然较为明显。其实,除了历史学、伦理学之外,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的研究还广泛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故而,今后学界同仁可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经济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视野的综合与交叉中展开研究,才能在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之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实质性进展。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是推动学术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的重要技术保障。②谢忠强:《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史论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2页。就近十五年来学界关于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研究的整体情况而言,其研究方法主要为充分依据历史文献材料挖掘和整理的文献研究法,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的特点也是有目共睹的。毋庸讳言,在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研究当中,充分依靠文献是十分必要的,但除了文献研究法外,包括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其他研究方法也可以为推动相关研究继续走向深入发挥助力作用。
研究内容的系统性是推动学术研究取得整体进展的先决条件。总体而言,学界既有成果对于明清时期晋商慈善活动的研究基本都是从个别家族、特定时段内或个别会馆的角度而展开的,既不全面也不系统,碎片化的特征较为明显,离呈现明清时期晋商慈善活动的整体历史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而诸如明清时期晋商慈善活动的历史原因、整体情况、历史特征、历史影响、经验教训等问题则均有待于进一步系统而深入的发掘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