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春风,徐海杰,包景阳,李 军,王吉祥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Retinal Hemorrhage,RH)是指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应用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检查眼底,发现有视网膜出血,且不伴有其他的眼底病变[1]。本文对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47例(294只眼)新生儿眼底病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47例(294只眼)新生儿的眼底病筛查资料,其中最小日龄1天,最大日龄28天,平均日龄5.32天;男性76例,女性71例;住院天数最短1天,最长14天,平均5.61天。147例新生儿中,心肌损害95例,新生儿感染(肺部或泌尿系感染)84例,新生儿黄疸53例,电解质紊乱29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31例,胎儿宫内窘迫28例,新生儿低蛋白血症16例,新生儿贫血13例,新生儿窒息12例,新生儿脓疱病9例,头皮血肿10例,产瘤8例,巨大儿7例,早产儿9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新生儿缺氧性脑病3例,脓毒血症4例,脑出血2例。
受检新生儿行外眼、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红光反射常规检查后,双眼各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1mL∶5 mg)4次,每次间隔10m in,60m in后查看瞳孔散大程度。之后,用盐酸丙美卡因(商品名:爱尔凯因)滴眼液(15mL∶75mg)1~2滴分别滴于受检新生儿双眼结膜囊进行表面麻醉,1m in后,应用新生儿广域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 m3-130D)进行眼底图像采集。
用E gg e氏分级法[2]进行视网膜出血分级,根据性别、是否足月、母亲健康状况、生产方式对147例新生儿进行分组。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病率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7例新生儿(294只眼)中,共32例(38只眼)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出血发病率为21.77%。其中,26例为单眼视网膜出血(右眼15例、左眼11例),6例为双眼视网膜出血;陈旧性出血4例(6只眼,2例为双眼),新鲜出血28例;双眼全视网膜斑片状出血3例(6只眼,波及黄斑部2眼),双眼视网膜散在点片状出血3例(6只眼);32例均未发现无血管区与血管区明显分界线。
表1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分级情况(n)
由表1可知,32例新生儿中,Ⅰ度出血16例,占50.00%;Ⅱ度出血11例,占34.37%;Ⅲ度出血5例,占15.63%;Ⅰ度占比>Ⅱ度占比>Ⅲ度占比。
表2 不同性别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病率比较(n)
由表2可知,147例新生儿中,男性76例,女性71例;32例视网膜出血新生儿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由表3可知,147例新生儿中,足月新生儿138例,其中30例出现视网膜出血;早产儿9例,其中2例出现视网膜出血。分析发现,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视网膜出血发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视网膜出血发病率比较(n)
表4 不同母亲健康状况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病率比较(n)
由表4可知,147例新生儿中,母亲妊娠期间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16例,其中4例新生儿发生视网膜出血;母亲健康的新生儿131例,其中28例发生视网膜出血。不同母亲健康状况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不同生产方式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病率比较(n)
由表5可知,147例新生儿中,剖宫产36例,3例发生视网膜出血;产道生产111例,29例发生视网膜出血。不同生产方式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RH是最常见的新生儿眼底疾病,重度视网膜出血尤其是长时间遮盖黄斑是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知觉性斜视的重要原因[3]。广域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能够实时拍摄眼底图像,最大视野达130°,是新生儿眼底筛查极其重要的设备。本研究发现,147例住院新生儿中有32例为视网膜出血,发病率为21.77%,均无明显眼底分界线及其他改变,故得出以下结论。
Egge根据出血面积将RH分级[2],位于视盘周边的点线状出血为Ⅰ度,出血面积小于等于视盘直径的为Ⅱ度,出血面积大于视盘直径的为Ⅲ度。Watts等[4]根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分区概念把出血分为周边部出血和后极部出血,并结合出血的解剖层次分度。视网膜出血程度严重则视力预后不佳[5]。本研究中,视网膜出血分级为Ⅰ度者占50.00%,Ⅱ度者占34.37%,Ⅲ度者占15.63%,Ⅰ度最多,Ⅲ度最少。
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是否足月、不同母亲健康状况新生儿的RH发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上因素对新生儿RH发病率没有影响。胎儿会受到母亲病理状态的影响,母亲患有妊高征的新生儿RH发生率显著高于母亲健康者[5],本研究中不同母亲健康状况新生儿的RH发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筛查例数较少及母亲病情控制较好有关。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顺产、新生儿窒息等[6-7],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多由以下原因引起:(1)胎头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受到挤压,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颅内压升高、末梢血管淤血扩张引起出血;(2)大血管管径粗细不均,分支血管管壁发育不良,毛细血管壁薄;(3)产程延长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加重视网膜缺氧;(4)胎头损伤后释放的凝血活素造成血管内凝血导致RH;(5)快速的压力改变引起出血[1,4]。此外,窒息严重的新生儿RH发生率明显增高[6]。这是因为,缺氧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自溶、坏死,增加血液粘稠度,造成脑水肿、颅内压增高,阻碍静脉回流,进而导致视网膜出血。本研究中,剖宫产与产道生产新生儿RH发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生产方式是影响住院新生儿RH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与近期的研究结论一致[8-9]。大多数RH短期内会被完全吸收,玻璃体腔的积血、黄斑部中心凹及大量视网膜前出血时,出血被完全吸收的时间长达几周甚至几个月,影响视觉发育[1]。因此,不仅要在产前、产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预防新生儿RH,还要在产后根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足月新生儿眼病筛查指南》及时筛查,以期达到精准防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