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巧
摘要:“每一节课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他们人生中唯一的一节课,我们是老师,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上好它。别妄想着倒带,因为这是课堂,而不是电影。”这段话是我在2013年参加“陕西省国培计划”脱产置换班时,王林波老师说的一段话。觉得好,所以就记下来了。从此,每节课的设计,都想将这段话做到极致。从课堂上的整个环节的设置,到课后的反思,我都在不断的打磨、思考、改进。
关键词:面向全体、有效提问、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2-
让我思虑颇深的,便是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面向全体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的核心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程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能动起来,参与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顾优生而忽略学困生,这样会产生优差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本班学情,依据课标要求,分层次设计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多角度提问,让优生可以提高,让学困生找到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抓契机,适时适量提问
创设情境往往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方法,当然,这种方法也会用于课堂提问中,找准切入点,创设情境,适时提问,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结合本单元要求,适量提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所谓的“精”就是问得巧,问的有效。
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我紧扣课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亲人”一词,学生们认为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才可称之为亲人,此时,我紧追其问,文中的亲人又是谁呢?通过读文以及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学生知道是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再次追问不同国籍,不同种族,半点血缘关系都没有的人,他们为什么称彼此为亲人呢?学生陷入困境,此时,我相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整节课学生感悟深刻,情感体验十分到位。把握时机找对切入点,也许就是两三个问题便会使语文课堂如时光隧道,引领学生不断发现新知。
三、少宏观多微观式的提问
其实说白了就是把问题更加具体化,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问题。如果问题太大,那么学生会感到茫然,课堂气氛就会冷下。如教师在教学看图写话《秋天》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秋天来了,能告诉老师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一时半会理解不了“眼中的秋天”,学生不知所措。如果把这个问题往具体的问一下,“同学们秋天来了,你发现它与其它三个季节有什么不同吗?”整个课堂肯定是五彩缤纷的。把问题具体化,以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教者站在高处,从整个单元的单元要点出发,结合整篇课文,设计出一组更加精细化,步骤化的系统提问方式,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四、注意课堂生成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我们最想在课堂中看到的,课堂中的提问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达到课堂中无形的生成性。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并将课外和生活中的知识相结合,而进一步更加深入地走进文本,升华文章情感,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师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文中,老师将学生学文之前对幸福的理解(别人为我做,我幸福)与学完课文后对幸福的理解(为别人付出,我也幸福)相比较,在追问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时,学生课内外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幸福靠劳动”,“幸福是尽自己的义务”,“幸福是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等精彩的答案。教师最后小结,肯定学生对课文更深一步的理解,并让学生动笔写下这一时的感触,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或一句格言,既发散学生的思维又用小练笔无形中体现了课堂生成性。
五、多样化提问,留有思考时间
多样化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知的欲望,同样的问题变着花样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教师在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引导学生读完诗之后,她没有问大家有什么发现,或你觉得读的怎么样,而是问你发现怎样读才有味道?一问抛出,可谓波澜起伏,学生问老师,诗的味道是不是要有节奏,是不是要慢,诗在读的时候是不是要停顿,图文结合才有味道等等让人意外的惊喜。
问题提出后,要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才能针对问题积极思考,对问题的回答才能更有效,教学中提出问题,我都会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三到五分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全班交流。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他们自身对问题的一个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如果跳过,小组和全班交流时,有的学生会人云亦云,所以以我会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给学生,
“教无定则”,语文学科更是如此,我觉得只要用心将每节课都当成不可倒带的现场直播,就一定会尽全力从一个个小问题入手,多思考,让自己的课堂有更多的灵性,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有广度,有深度。
参考文献
[1]沈俊. 巧妙设疑 有效提問——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07(5):2.
[2]许虹. 巧设课堂提问,让思维在"聊"中提升——浅议聊课中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小学教学研究, 20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