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英
摘 要: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中生学习后世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提供了借鉴意义,从长远考虑,文言文有助于学生深层次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为了响应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要求,针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探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策略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文言文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抛弃,已经不再是当今社会的书面语言,但是其中所包括的许多字词句的用法等,与当今的自话文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其中与当代文学相区别的文言现象,从中了解不同的历史典故,并使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继承的需要
在当代高中的教学中,必须要将文言文的教学放在重点,这是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当前语文教学所做出的要求。文言文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其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将中华从夏商西周时期直到我国近代的历史和文化呈现给了当代中国人,不同朝代的诗人所留下的诗词歌赋都属于文言文的一部分,都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文言文教学,有利于使当代青少年担负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使华夏文明真正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增强学生文学素养的需要
高中生的文化素养不仅体现在应试教育的分数上,更体现在其他的能力方面。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是在平时的生活体验中和对文学作品的体会中逐渐培养而来的。文言文的表述与现代著名文学作品的表述相比,在抒情析理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古代名家十分注重文章的遣词用句和表现意境,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够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用意,在品味文言文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对于文字所叙之事进行深刻的思考,树立正确的是非曲直观念。
(三)当代语文教学状况的要求
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也对教师探索有效教学方式提出了现要求。现阶段,由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当代人的表达方式脱节已久,字里行间的表述晦涩难懂,而学生从小对文言知识的接触少之又少,因此对文言知识的掌握基础比较薄弱,对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打击,降低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现阶段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学生的知识无法向外延展,因此知识面仅局限于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对传统文化的设计也存在着缺失,在学习文言文时所了解到的仅仅是一个片段,而并非历史全貌,这就使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情感和作者态度的把握无法深入。
二、完善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快速认知古文中的词语内涵、领悟古文中的情感主旨,教师不妨将视角投向于信息手段之上,通过图片、音频以及影像等方式,来形象化地展现文言文之上,让枯燥的词句变得有声有色,让干瘪的人物形象变得立体逼真,从而创设一种信息技术形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文言文学习中保持长久活力,并快速构建起文言文知识框架,掌握好其中的内容要点。例如,在讲授《诗经两首》时,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展示央视的《诗经》或《中华文明之光》专题影像片段,通过影像中的解说,来深化学生认知,扩展其文化视野,接着教师可指引学生朗诵或阅读课文,并在期间播放一段诗经配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创设视听一体化的古文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文言文课堂的构建奠基。
(二)结合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教材上的文言文课文基本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却是灵活可变的。在进行文言文授课时,如果仅仅把重点放在依靠教材上是不够的,更加科学恰当的做法是以教材课文为基础,并结合课外知识的教学资源展开文言文教学工作。在语文的感性课堂上,常规教育总是与德育教育相联系的,教师应当十分注重学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以所学的文章观点为论据跨越教材的局限,为学生普及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目的,让学生了解到时代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和文学作品所带有的时代烙印。
《鸿门宴》也是高中语文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极长,并且涉及了许多晦涩难懂的词语和陌生字词。这是一篇史传文,所描写的情节跌宕起伏,因此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也比较广泛,教师如果只依据课文对这篇文言文进行讲述,学生很可能在学习之后还是一头雾水。因此,对于这类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就要以课本的文章为依据,并在教授的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拓展课外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充分联系当时的历史情况,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所讲述的内容。在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留下的任务,对该篇文言文的历史背景进行搜集,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为学生补充鸿门宴在现代的含义,主要是不安好心的宴席等。通过结合历史史实,学生在学习这篇文言文时,有效地拓展了课外知识,并且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借助微课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高,加上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造成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将其充分把握和理解透彻。而且在文言文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可能会存有一丝疑惑,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而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代表性技术,能够为文言文教学提供更为优质且高效的科技助力。所以,教师可将微课渗入到文言文教学中来,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优势,助力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例如,在讲授《六国论》时,本课中虚词的理解与应用是一个难点。对此,教师首先可依据教学内容,制作精良的微课。在微课中既要包括,词句解释、翻译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也要拥有一些与虚词教学相关的句例与问题。
三、结论
总之,教师要从根源入手,抓住学生的心理,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立文言文的学习情景,点燃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氛围,消除学生视文言文枯燥乏味的惯性思想,全身心地投入文言文的课堂学习中,从而达到当代语文教学对学生素养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殷德旺.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1).
[2]邵陆平.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J].孩子天地,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