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东
摘 要:随着金融体制与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进程的快速推进,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在财务管理层面进行了诸多的优化与革新,但是在整体的内控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財务内控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事业单位长效稳健发展,是事业单位落实反腐倡廉风险防控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与能力。本文以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着手,提出建设性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对策,旨在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质量和公共服务能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
相比较于企业而言,作为国家各项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和直接实施者的事业单位,自身承担着重要的公益服务职能或者是行政职能,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直接影响着单位社会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加上《新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相关文件的出台与落实,为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又提供了政策依据。本文主要通过三部分内容展开分析研究,以期对事业单位更好履行社会公益服务职能发挥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财务内控管理
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制度体系、制定具体措施、梳理和完善执行程序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对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与管控,助力单位实现控制目标。一般来讲,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最根本的目标在于确保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保证资产安全,提高资产使用率,为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保障,有效降低公款私用、舞弊、贪污腐败等无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从而提高单位整体公共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事业单位需要加大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优化与改善,针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加以研究,明确造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从多个角度着手予以改进和调整,逐步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二)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职能分析
建立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确保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在内部贯彻落实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单位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为单位提升整体运行管理水平奠定基石。
(三)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1、增强风险防控意识与能力
随着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进程的快速推进,单位发展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在随之加大,为了更好的应对各类发展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内控建设已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单位规避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差错,同时事业单位在落实财务内控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财务防范机制,增强单位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
2、提升资金使用率
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控减少国有资产流失,为单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授权审批机制有利于事业单位有效避免各职能部门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中出现资金浪费、公款私用等行为。
3、履行社会公益职能
事业单位通常以控制经费支出以及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为经营目标,因此,为了实现非盈利性质的经营管理目标,事业单位需要以既定战略目标为核心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内控在提升资产资金使用效率、规范核算以及降低财务风险不确定性的作用,助力事业单位高效有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实现既有战略目标。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现状
第一,对财务内控制度的理解不到位。目前,事业单位已相继建立了内控制度,但专项资金滥用、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等财务管理问题仍未完全杜绝,就其根本,源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已有内控制度的学习和理解不到位,对实施内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不足,简单的将财务内部控制等同于财务部门内部的监管工作。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将财务内控管理和单位决策管理工作二者进行了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财务部门在单位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是造成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单位实际管理模式出现脱节的主要原因,致使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第二,财务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缺少良好的执行环境。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虽已制定了财务内控制度,但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在单位内部设立独立的财务内控管理部门,一般来讲,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内控相关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将财务内控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这无疑对单位执行财务内控制度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以项目资金审批为例,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没有严格按照财务内控制度进行项目资金审批工作,一般只需要有管理人员签字,财务人员就会予以提款。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加强执行环境建设,为企业各项内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
第三,权力约束机制亟需健全。随着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大内控革新力度,但在权力约束机制建设层面却存在一定问题,内控约束机制流于形式,内控监督机制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过于重视业务活动开展,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尚未在内部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制约着单位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和全控制的“三全”目标。
第四,预算管理实施水平有待提升。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应用于研究上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单位内部缺乏良好的工作氛围、预算编制科学性不足、预算执行刚性不足、预算调整随意性较大、预算考核流于形式等,制约着单位发挥预算管理的优势作用,影响着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稳步持续提升。
第五,监管力度薄弱。从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单位针对财务内控制度的监管力度都稍显薄弱。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制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中缺失与监督相关的内容,削弱了内控制度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虽已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机制,但却没有制定与之相适用的奖惩机制。
三、建立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
(一)打破固有的财务管理思维
打破传统固有的财务管理思维,树立正确的财务内控管理认知是事业单位在内控重要性越发凸显的环境下建立完善的、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基础条件。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需要注重新的财务管理理论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及时革新管理和工作理念。并以此为基础紧密联系单位实际发展现状,制定契合性较高的、全面的、适用性较强的财务内控制度,帮助财务人员正确认知自身工作开展情况对单位发展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从而加快自身工作观念转变进程,严以律己。
(二)建立健全财务内控体系
1、制定完善的建设规划
一是事业单位需要在内部设立完善的、科学的组织机构,实现分工制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财务内控意识,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参与财务内控工作的有效性;二是加强决策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健全监督与执行分离机制,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明确界定各部门在财务内控工作开展中的具体权责范围,确保各部门、各职工之间形成互相监督、通力合作的良好关系;三是理清并细化单位各经济业务开展流程,明確划分各主要业务如资产管理、预算收支等的具体分工、权利和义务,为各环节工作的深化落实提供有力保障,为单位实现长远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事业单位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不仅是为了加强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与降低经费支出,在财务风险识别与防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以现有经济业务流程为核心,通过构建风险识别机制、预警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等为单位降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奠定基础。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就经济业务流程开展中经常发生的风险执行对应的、科学的如资产负债率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并确保可以将达到限额的相关指标及时反映给相关管理人员;其次,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就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金融机构利率变化等委派专人开展调研活动,并以内审机构就内控执行出具的审计结果为依据,针对性的进行补缺补漏活动;最后,事业单位尤其是自收自支类或者是企业化管理类型的事业单位,需要为单位固定资产尤其是大型固定资产如专业设备、公车等购买商业保险,以实现转嫁风险目标。
3、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设立独立的专职内审机构,并选取专业的内审人员担任,建立健全内审监督机制,明确划定内审机构职责范围、工作开展模式以及工作权限,并调动各部门配合内审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其次,内审机构需要在年度初步制定与单位日常财务管理不足、切合度较高的审计规划,及时掌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各种违规行为,并快速开展纠正工作,提升财务管理质量;最后,内审人员在审计结束后需要编制科学化的审计报告,并及时上报至管理人员。在单位党组集体就审计报告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后,指派内审机构督促各科室针对性的进行整改,提升各科室管理水平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审计工作的形式化发展。
4、完善沟通机制
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沟通机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内部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内部沟通效果,充分发挥各岗位、各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为单位提升内控管理规划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三)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提升财务内控水平的有效措施。一方面,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认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财务部门需要深入学习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如《预算法》、国库集中制度以及当地财政部门出台的相关预算编制要求进行本单位下年度预算编制活动,并推动精细化管理,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预算执行的刚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开展有效的预算执行考核工作,将预算执行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和相关职工的业绩考核、薪酬待遇、福利机制紧密结合,保证各部门、全体职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积极有效参与预算执行环节。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就预算执行实际结果与既定指标存在较大差距的部门或科室进行通报、约谈等处罚,针对预算执行结果与既定指标出入较小的部门或科室进行口头表扬、发放奖金等奖励,助力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化落实。
(四)制定科学的内控制度目标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在执行中与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相符合,事业单位需要立足于整体战略高度制定科学的财务内控目标。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加强经济业务核算的规范性以及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事业单位更好的履行社会公益职能以及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同时,事业单位需要保证财务内控目标贯穿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中,充分发挥财务内控的监管作用。
(五)严格执行责任会计制度
一是建立包含利润中心和结算中心在内的责任中心。事业单位在建立责任中心的基础上,针对内部转让定价方式与费用摊销模式进行明确规定,为责任中心的有序建立以及深入营运夯实基础;二是制定科学的目标责任主体,合理进行成本指标的分解。事业单位需要参考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制定责任目标。并依据市场法则开展责任目标的分析计算工作,最大化满足责任目标的可控性、动机和整体最优化三大原则;三是编制绩效考评报告,落实奖惩机制。事业单位需要在管理会计报告编制过程中有效纳入责任单位的计算结果,以及责任中心的绩效考评报表等内容,保证计算目标数量与实际数量的真实性,并反映单位具体的管理要求。同时,财务部门需要集中会计(并行汇总)相关报表数据,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六)提升财务内控人员的综合素养
财务内控人员个人素养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的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单位财务内控建设水平。一方面,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在内部组织开展专业性的学习提升活动,帮助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内控理念,确保各职工树立积极参与财务内控工作开展意识,并结合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奖惩机制等,在提升职工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对职工工作行为的约束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可以提高关键岗位人员任职标准,既需要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综合能力,还需要较为成熟的财务管理能力以及财务分析技能,并针对新入岗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加快新职工适应本单位财务内控运行模式速度。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注重单位职工职业道德素养提升,通过建立健全相关人员的制衡机制等,实现贪污腐败行为的防微杜渐。
(七)完善监督机制,增设奖惩措施
以原有制度体系为基础,明确财务内控制度建立与完善的核心重点,增设监督机制,制定详细的奖惩措施,一方面可以有效帮助事业单位弥补和完善制度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提升内控制度的监督作用和约束能力,以便于充分调动有关人员工作积极性,为财务内控工作的贯彻落实提供保障。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应在财务内控制度中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制定完善的岗位工作规范,细化权责,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监督标准,并在单位内部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专门负责制度执行监管。针对工作不规范的职工,或是不严格按照监督机制执行的职工,应根据实际情节严重情况进行相应的惩处,以便于约束职工工作言行;反之,单位应予以相应的奖励,物质奖励或是精神奖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事业单位更好履行社会公益性职能、完成历史使命的有效措施之一。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贯穿单位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由于财务内控在事业单位发展时间较短,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开展财务内控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较多不足,單位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财务内控意识、建立健全财务内控体系、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效率、制定科学的财务内控管理目标、严格执行责任会计制度,以及注重财务内控人员综合素养提升等角度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随着市场环境和全球经济形式的快速变化,事业单位发展所需要面临的挑战也会随之不断加大,重视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升财务内控水平为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时效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石。
参考文献:
[1]孙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必要性[J].市场观察,2020(12):70.
[2]邱晓燕.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商讯,2020(23):174+176.
[3]常彩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269.
[4]张苏.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纳税,2019,13(19):146.
[5]刘文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21(05):76-77.
[6]吴亚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必要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0):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