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龙
舟山市普陀区美景
在普陀用“幸福”密码开启现代化城市之窗的过程中,对什么是幸福、怎样建设人民的“幸福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
一个个基层创造、一条条治理妙招在普陀开花结果,形成了享誉全国、全省推广的社会治理“普陀模式”,给出了社会治理时代考题的普陀解法。
普陀地处舟山群岛东南部,作为全国12个海岛县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区、陆地小区,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近14倍,拥有455个岛屿,且集聚了浙江70%的海岛品牌旅游资源。这里不仅有“望山见海”的眼福、“靠海吃海”的口福,还有追求“共同富裕”收获的民生之福,人均GDP达到14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62。
普陀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发源地。2007年,普陀把乡镇(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组建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等职责,把群众工作有效延伸到最末端。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于2009年在浙江全省推广,又相继获得“首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2010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等荣誉,从普陀一域走向全国各地。
普陀也是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的样板地。2017年,普陀创新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引入社会治理领域,成立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整合15个群众矛盾纠纷化解诉求最多的部门入驻,构建网格—社区(村)—乡镇(街道)—区四级联动体系,被形象地称为“诊治社会疑难杂症的综合性医院”。
“普陀模式”于2019年获全省推广,次年又被写入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普陀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发源地。
普陀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县域模式的探索地。2020年,普陀发挥社会治理首创优势,作出《打造县域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全面构建“一中心—四平台—大网格”基层治理组织网络。作为普陀县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实体窗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心应运而生,以党建引领,有效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普陀连续16年获浙江省“平安区”称号,捧回“一星平安金鼎”。
普陀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地。共同富裕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幸福理想”,在此背景下,普陀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方面宽领域、多层次的“大治理”。
普陀聚焦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治理痛点、破解难点、疏通堵点,自由贸易先行区成效持续扩大,海洋产业新高地加快打造,海上花园会客厅愈发温馨,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越是走进普陀,就越能体会她的自在平和,越能读懂“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真谛。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一个永恒的时代命题,是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关键。2018年,普陀首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基于“最多跑一次”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还荣获了组委会推荐案例。
此后,三度荣膺“最具幸福感城市”,既是对普陀过往努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普陀进一步提升的鞭策和激励。
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中,普陀锚定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典范的目标,致力于打造现代化海岛花园城市,基于網格化的社会治理创新体系也将继续升级完善,浓厚幸福城市的底色,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石。
在普陀市历任领导看来,幸福就是城市价值的追求和鲜明标志。而在连续四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过程中,普陀的目标就是立志打造“幸福”的标准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