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

2022-02-24 06:56:52张春明
中国民商 2022年1期
关键词:区域性

张春明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而如今我们对于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评价指标主要是对于BPEIR概念模型的应用以及特尔菲法的选择方法。而我们本次主要是利用提到的相关指标对青岛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相关分析,通过我们对当地的考察以及研究分析发现对于该地的综合评价指数主要是位于1~1.6之内,同时我们能够发现对于限制青岛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为资源的不合理化分配及利用。另外,相关的因素如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及利用、农业循环利用、资源环保以及财政支持对于青岛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限制的贡献分别为58%、15%、10%以及17%。最后我们针对限制青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同时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农业技术经济学是探索农业再生产中技术措施、技术方案和技术政策的效益。可行条件的前提是科学,科学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这样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的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区域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改善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逐渐被提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当中,对于这一新提出的农业发展理念正逐渐被人们接受。而对于当下现代化的传统农业正面临着环境污染程度大、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生产效率低下等难题,我们迫切需要符合现代化新农业的发展模式。首先对于发展农业其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我们必须对当下农业拥有一个符合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新农业。为此我们对农业进行分析,首先对于农业而言,其本身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密不可分,简而言之,农业参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另外对于农业的一个特点是其与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林业等等甚至于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及贸易、服务业等都与农业联系紧密,农业与它们之间都拥有能量交换以及相关的物质循环。对于这些内容,正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建立循环经济發展模式,以推进农业产业整体的发展为目的,促进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下面我们首先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具体内容分析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含义

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内容,其是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物质的合理化运用,同时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物的排放量以及附近废物的回收利用。其能够保证更多的物质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而其最终目标是为了能够实现农业上以及生态环境上的双赢,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为此我们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提出了一个BPEIR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主要是以农业的物质投入、能量投入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为起始端。最终以农业的物质输出、能量输出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为结束端,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循环进行整体评价。我们通过以上模型,还可以计算出整个循环系统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消费多少,如我们对于一个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及能量投入加大,而最终的物质及能量输出却变小,因此我们能够总结出整个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循环总量这么大,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压力增大,进而使得系统向不利于生态系统发展的方向发展。对此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如对于化肥的过多使用,请会使化肥的效用越来越低,而其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带来土壤酸碱平衡失调,进而导致农业生产作物的产量降低等。

(二)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路线的评价

首先,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而对于评价的总体方向,主要是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现状以及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基础分析,简而言之,便是对于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

首先我们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而言,主要是以节能减排、回收利用、二次循环为总体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还需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我们需要通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生态平衡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整体分析。我们需要对农业整体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及能量输入和物质及能量输出,同时包括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为整体的评价指标。

而我们本次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便是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简而言之,便是对于其能够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其是对于生态系统的输入输出以及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效能。而特别的我们将农业生产机械的总动力投入和总生产的商品率作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而第二点主要是对于资源的合理化运用,对这一点主要是用于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总投入量现状进行分析;而最后一点是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程度进行整体评价。

目前,讨论了现行标准结构化分析方法,现阶段,需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反映具体的经济效益。创建一个综合评价函数公式很重要,而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满足这个要求,而且随着SAS APP的日益普及,以后使用会越来越广泛,其中的优势是:

①对比化。在整个分析过程中,需要对每个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个指标值之间突出对比性。

②广泛化。通过变换寻找主成分, 避免了原始指标相关性的影响。

③合理化。在整个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权重系数的明确,摆脱了一些评价方法中人为因素的不足。

由于危害农业的因素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一种主要的评价方法很可能只反映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因素。换言之,在技术经济运行分析中,单一的指标值通常不足以达到综合分析的目的。农业技术对策的内容不同,目标函数公式不同,也规定选择不同的。

也正因如此,农业技术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类型,每种方法都都各有特点,主要对农业技术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两种方法,进行一定地对比。

二、对于青岛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分析

首先对于青岛地区,其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发展地区,众所周知,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优良发展需要当地拥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以及社会发展背景,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发达的农业加工与再加工技术以及深厚的经济物质基础以及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够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对于青岛地区而言,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同时对于全国范围内人们的食物总体消费结构也拥有了巨大改变。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业与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发展造成我们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因此当下我们更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護。

根据BPEIR模型,将青岛近年来的农业循环经济相关要素数据代入到模型中,得到青岛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1-1.6之间,在不同的年份综合评价指数不同,而限制青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素主要包括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及利用、农业循环利用、资源环保以及财政支持,它们对于青岛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限制的贡献分别为58%、15%、10%以及17%。

首先,资源分配与使用的不合理,青岛的农业循环经济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沿海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并没有产业化的农业种植。加上青岛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以农业为主,所以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数量并不足够,与青岛的农业产值不相匹配。

其次,农业循环利用不足,仍旧采用传统的化肥、农药种植模式,对于农业副产物的应用不足,缺乏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

第三,资源环保不足。农业循环经济对资源环保有着一定要求,需要使用较多的清洁能源和无污染资源,比如有机肥等,但是青岛在环保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最后,财政支持不足。财政支持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青岛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使得政府对农业发展投入的财政资金并不足够,财政支持能够满足青岛的传统农业生产与销售,但是对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设施建设则并不足够,这也导致青岛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三、对于改善青岛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促进资源的合理化运用

首先,对于河南省洛阳市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于化肥以及农药的滥用,进而导致当地土壤环境的改变以及土壤肥力不足,同时还造成当地的水污染严重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保证化肥以及农药的合理使用,我们在能够保证生产目的以及消费目的的前提下来减少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当下的先进设备及技术与化肥,农药的使用比例进行合理分配,以此来减少对于消化物质的使用量,另外我们可以加大对于生物农药以及有机肥的使用,充分保证优化物质对于生态环境的最低破坏。

(二)推进农业的现代化管理

对于现代化农业的最大的限制条件在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制因素是科技,因此,当下我们必须要关注科学技术对于循环经济生态系统的应用,同时,我们需要加大对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研究。促进当下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促进资源的有效应用,现在我们需要理解对于食物链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以及发展规律,为此,我们需要通过增加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种类来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以此来提高对于资源的合理化应用,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促进农业的工业化发展

我们除了对于现阶段的资源合理化应用以及物质的循环利用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此来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促进物质循环利用,同时能够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物质投入的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农业的工业化生产,农业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工业化生产的同时,需要充分保证资源的合理化应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

(四)促进耕地保护,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土地的轮番作业以及当下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得土壤的利用程度较高,进而使得土壤负荷加重,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保证土壤的肥力,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应用。同时我们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农田面积的稳定,同时对于土地的土壤肥力进行一定的标准化控制,以此来缓解耕地面积减少的发展窘况以及土壤肥力不足等问题,因为我们可以实施土地的合并运用,以此来保证土地的规模化生产以及集中管理。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总体效率,这对于实现粮食的供需平衡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实际评价方法

(一)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简称NPV。还有一种方法是内部收益法。也可以被称为,贴现现金流量法。

两种方法都是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方式。两种方法都考虑资产的资本时间价值,它是农业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中常用的两种关键方法。由于这两种方法的计算方法相似,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定义上的混淆。因此,正确区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在净现值法中,净现值法根据新项目追求完美项目投资的实际效果选择一个折现率,计算在该项目使用年限内现金注入和现金流出的累计折现率次数。投资方法,作为评论和选择计划的依据。评价标准为:NPV≧0,方案可用; NPV <0,计划为负。进行多方法比较时,以较大的NPV为中心。

其计算公式为

NPV = F+A(F/A,i,n)

应用净现值法很容易引起对 NPV 的误解。由于无论NPV ≧ 0 还是NPV < 0,都无法表示该计划的一定盈亏,其大小仅与选定的贴现率进行比较。比如一个农场,项目初期投资1990元,以后每年的净现金流为500元。如果贴现率i=5%,则NPV=174.7元;如果i=10%,则NPV=-100元。在同一个计划中,NPT 是积极的和消极的。是盈利还是亏损?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净现值规律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NPV 方法基于选定的贴现率来查找计划的 irr。因此,选择这个贴现率是 NPV 方法的一个主要问题。实际上,这个折现率是指基准收益率,即该地区或单位确认的项目投资应达到的收益率。一般情况下,在各种自有资金的预期价值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和可变性的危害,衡量最不可行的收益率,并作为对经济发展实际效果的评价。投资方式。区分投资方式是否可行的主要标准称为基准收益率,也称为最低预期收益率(俗称MARR)。

只有当价格真正反映使用价值时,价值才趋于一致,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原因的变化,才应尽可能调整价值。通常该值不能设置得太高或太低;太高了,很可能会更换一些经济回报好的计划;太低,极有可能会采用一些经济回报较差的计划。

实际上,净现值法是根据最小预期收益率MARR来求irrNPV。 NPV资产的含义是:NPV ≧ 0,表示除了预定的收益率外,该计划还增加了利润;并且 NPV <0 并不表示赤字。而是收益率小于MARR的值,即达不到预定收益率。退货率规范。因此,可以对上面的例子进行合理的分析:当i=5%时,irr{记为NPV(5%),相同},说明该计划除了保证可以额外赚取174.7元5% 的利润。即当MARR = 5%时,该计划可用;而NPF(10%)<0,仅表示该计划的收益率低于10%,不符合10%的盈利标准,因此当MARR=10%时,该计划不可取。同样的计划,因为设定的目标不同,然后得到了两个相反的结果。

(二)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法也考虑了资产的时间价值。计算指标值,为农业部门操纵农村经济实效给出统一的评价指标。在净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总投资大的计划的IRR肯定会很小。因此,在净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纵项目投资,而不会受到计划周期时间长短的操纵。它的主要缺点是仅适用于项目的投资方法。因为IRR大的方案,不一定优于IRR小的方案。 例如,有两个方案:甲方案F1=1515万元,A1=203万元;乙方案F2 =350万元,A2=56万元;n均为20年, MARR为10%,试评价并选择方案。这里,可以计算出 IRR (甲)=12%,IRR(乙)=15%,都大于10%, 二者均可以。而甲的内部收益率< 乙的内部收益率,则,应该选择乙方案。

五、结束语

我们本次通过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能够对当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进行一定的分析,进而提出对于当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通过对当下农业的现代化管理以及工业化生产和耕地保护工作等措施来实现对于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绪.基于多元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能力评价模型及其实证[J].科技广场,2012(01):219-221.

[2]马妍,朱晓东,李杨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优化调控——以扬州市邗江区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08(04):67-70.

[3]马其芳,黄賢金,彭补拙,翟文侠,刘林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06):97-105.

猜你喜欢
区域性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 国办发〔2017〕11号
青海政报(2017年3期)2017-07-24 14:05:26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5:57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4:07
北京区域性新城带动区域城镇化研究
基于“文化润教”的区域性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7·28”渭河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区域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以连云港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