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香
诊室来了个15岁的乖巧女孩小嫣,身高只有142厘米,2年半之前就出现了月经初潮,近半年身高一点都没有增加,腕骨片提示骨骺基本闭合。当我告诉她属于矮小症时,小姑娘泪眼汪汪哭着对我说:“阿姨.我是不是不能长高了啊?同学们都取笑我是“小矮人”,那该怎么办呀?”小姑娘的父母身高都不高,父亲身高163厘米,母亲身高148厘米。此前.父母认为孩子的矮小是由于父母遗传因素引起的.应该没有什么办法治疗,一直没有带孩子就医.这次因为同学们取笑小嫣是“小矮人”.在孩子的要求下才带孩子来看诊。
很多身材矮小的儿童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每年的矮小儿童义诊活动中,总是会有一些家长带着十五六岁的孩子来参加,经过x线检查骨骺发现,大多数孩子的生长潜力都消耗殆尽,最后只能是家长失望,孩子遗憾。有的家长很早就发现自己孩子比同龄儿童矮,但总是抱着“等一等”的心态,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还能蹿一蹿,结果耽误了孩子的治疗。有些家长(像小嫣的父母)认为身高是遗传的,是不能改变的,从不带孩子做检查,最后也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矮小也是病,医学上称为矮小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个体的身高<正常人群均值2SD或<第3百分位数,称为矮小症。
矮小症并不是一种病,而是许多复杂疾病的总称。导致矮小症的常见疾病有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小于胎龄儿,染色体疾病如先天性卵巢功能发育不全(Tumer综合征),骨骼系统疾病包括软骨发育不良、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等,以及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性早熟、肾小管酸中毒、家族性矮小、特发性矮小等。
正确诊断矮小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医生要详细询问孩子的出生情况、生长发育情况、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等,父母的身高和青春发育情况,以及家族中有无矮小症患者,等;其次,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除了常规体格检查外,还需要测量孩子当前的身高、体重,检查身材的匀称度、皮肤颜色、有无特殊面容和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第三,精准的实验室检查,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的资料,除了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选择性完善骨龄、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特殊检查,必要时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段,才能明确矮小症的病因。
矮小症首选的治疗方法是病因治疗。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治疗方法是口服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时间越早越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定期随诊,调整药物的剂量,切记不能随意停药;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小于胎龄儿、染色体疾病如先天性卵巢功能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家族性矮小等疾病,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可以选择注射生长激素治疗改善终身高。注射生长激素治疗的关键时期是4岁~青春期前,因为这个时期儿童骨骺的软骨層增生及分化活跃,孩子生长的潜力大,治疗效果好。如果等到青春期发育晚期,骨骺即将闭合的时候再去治疗,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各地各级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如雨后春笋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筛查出了大量的矮小症患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矮小症患者都得到了规范的诊断和合理治疗。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身高发育迟缓,相比其他同龄孩子明显矮小,不能一味等待,应尽早到具有规范诊断和治疗经验的医院就诊,明确矮小症的真正病因,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