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秀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数据审计技术的三个基本步骤,并结合某集团公司销售业务专项审计为例,阐述了大数据审计技术的运用,提出了加强大数据审计技术运用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技术 方法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运行与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工作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大数据审计运用的基本步骤
(一)大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大数据审计的基础。只有采集到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数据,才能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发现问题线索,并在此基础上收集审计证据,从而精准、高效地完成审计项目。大数据采集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数据梳理。审计组应当根据项目的内容,梳理出需要采集哪些方面的数据,作为下一步数据采集的基础。
2.数据采集审前调查。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承载数据的平台、应用系统,如财务系统、业务系统、办公系统等;其次,要了解系统的品牌、模块和所使用的数据库,以及连接系统、获取数据的方式和格式;最后,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对数据的备份管理。
3.制订数据采集方案。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审计组提出数据采集方案,明确数据采购的具体方法。
4.实施数据采集。审计组按照方案实施数据采集。除了企业内部的相关数据外,为了满足审计需要,审计部门可按照方案要求,采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外部数据,包括对标企业的数据、行业相关数据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外分布的相关数据等。
5.数据安全。审计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
6.审计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为了保证审计的质量、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内部审计部门可在历年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审计数据库。比如,审计部根据历年的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数据,分类建立工程竣工结算数据库,并据此明确各类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标准,为大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汇总数据由专人进行加工、转换,最终加载到Oracle数据库中。如果审计人员需要查询或分析数据,需要进行申请、登记,严格把控数据的流向,防止泄漏。
(二)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审计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通过大数据分析,审计人员能发现相关数据的异常或者偏差,并以此为线索,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查证,进而发现业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分析技术有多种,其中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对比分析法。具体包括:纵向对比是将相关指标的實际完成情况与目标、标准、往年数据等进行对比分析;横向对比是将本企业相关数据与标杆企业、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对比分析。相对来说,横向对比往往更有说服力,但需要通过购买数据等方式采集其他企业的相关数据。
2.趋势分析法。将不同时期相关数据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
3.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有关指标的比率,观察比率变化,分析经营状况和成果。
4.结构分析法。对相关指标的构成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变化。
5.因素分析法。对相关指标的构成因素以及各因素对指标变化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除了这些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分析方法:
1.异常筛查法。运用关键字或者设定标准,对数据进行筛查,发现异常情况,并以此为线索进行进一步查证。
2.关联度分析。利用采集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并以此为线索进行进一步查证。
(三)大数据审计证据的获取
大数据审计中,审计人员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应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
1.审计证据的类型。大数据审计中,审计证据除了传统的审计证据外,还包括电子化数据;电子化数据中不仅包括结构化数据,也包括非结构化数据;不仅包括电子数据本身,还应包括数据库技术白皮书,数据提供方的承诺,审计人员采集、验收、整理数据的过程记录。
2.审计证据的获取。大数据审计中,审计组在数据采集阶段,对于数据库技术白皮书、数据提供方对于数据真实性的承诺书等作为整体性证据予以保留。在数据分析阶段发现的线索,或者直接认定为问题的,及时获取相关电子化数据作为审计证据予以保留,并纳入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完整记录分析数据时的审计思路、具体的程序语句等。在线索查证阶段,根据所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对形成的审计证据予以保留,并纳入审计工作底稿。
3.审计证据的复核。审计组长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复核,以保证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
二、大数据审计技术运用——以某集团公司销售业务专项审计为例
某集团公司审计部按照2021年审计工作计划,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开展销售业务专项审计。
(一)大数据的采集
审计部组成销售业务专项审计工作组,梳理出与审计项目相关的数据清单,包括客户及其分类、销售产品及数量、销售价格、销售折扣与折让、销售合同、发货、销售回款、应收账款及坏账损失、销售费用以及与销售相关的生产、客户投诉、客户满意度调查、合同纠纷与诉讼等。
审计组通过与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信息中心的了解,发现该企业所使用系统是由德国开发的企业管理软件(SAP),SAP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管理软件,包括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模块,其中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SAP可以通过互联网,以VPN方式访问登录,并通过SAP导出Excel格式。该企业SAP系统数据三年归档一次,即将连续三年的数据保存在一个服务器上以供查询。2015年至2017年数据在一个归档数据库上,2018年至2020年数据调查时存放在生产系统上。
通过数据采集审前调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审计组决定采用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案来采集数据:一是对于难以通过SAP软件直接导出的数据量大的内容,要求企业信资部门提供DMP数据库备份文件;二是对于分类业务数据,要求相关营销部、采购部等部门通过SAP软件提供的功能从前端导出Excel格式;三是对于重点关注数据,审计组直接从SAP软件中将数据提取并导出Excel格式。按照数据采集方案,审计组开展数据采集。
(二)大数据分析
销售业务专项审计组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分析。
1. 运用对比分析,发现集团公司2020年实际发生销售费用比预算高于15%,比集团确定的标准高出16%以上,存在明显的偏差,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2. 运用趋势分析法,发现2017年至2020年集团应收账款总额分别比前一年增长15%、2.3%、6.8%、28%,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且增长率均高于销售收入增长率,到2020年底,集团应收账款总额已达114亿元,规模巨大,面临严重风险。
3. 运用结构分析法,发现2020年底应收账款结构,在正常购销期的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36%,逾期在1个月内的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17%,逾期在1—3个月的应收账款占12%,逾期在3(不包含)—12个月的应收账款占18%,逾期在1—2年内的超过13%,超过2年以上的达4%。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比例达64%,同样证明企业面临巨大风险。
4. 通过异常筛查,共发现异常销售订单达300多笔,销售金额达21亿多元,存在订单销售价格严重偏离正常折扣、赊销订单不符合信用政策等情况;筛查发现,集团下属企业逾期2年以上应收账款近6亿元,但当年计提坏账准备不过2亿元,坏账准备计提严重不足;筛查发现,集团下属某企业2019年底对方偿还一笔3200萬元逾期达23个月的应收账款,同日向对方赊销一批货物,金额正好3200万元,显然是对方还旧欠增新欠,企业减少坏账损失以维持财务状况,类似情况多达12笔。
5. 运用关联度分析发现异常销售订单32笔。比如,某客户注册资本100万元,总资产规模不过2000多万元,而其先后11次向集团6家下属企业赊购产品共计3亿多元,应收账款总计达2.7亿多元。
(三)大数据审计证据的获取
针对大数据分析发现销售订单异常情况,除了已经获取的电子证据外,审计人员通过“两步走”进一步固化审计证据链条:对内而言,调阅了相关销售策略审批资料,重点了解销售价格、赊销期限的确定,与相关经办人员访谈,了解客户营销背景、客户来源;对外而言,通过网络、企查查了解客户基本情况,同时对部分重大异常客户开展现场走访,重点了解客户实力、客户对公司销售策略的理解。
三、大数据审计思考与研究
针对大数据审计中技术力量薄弱、人少事多矛盾突出、组织方式方法有待完善、审计资源统筹力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从审计队伍建设、审计组织方式、审计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思考研究。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注重审计人才培养
1.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具备信息化、法律、财经审计、工程建设等多领域技术人才,为加强大数据审计能力建设提供高技能的人才保障。
2.注重审计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既具备财经审计法律知识,又兼具数据采集分析能力、数据审计创新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和跨专业实践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为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不拘一格的晋升环境,营造人才能干、敢干、愿干的大数据审计环境,实现引进、培养和留住人才的有效结合。
(二)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整合审计人力资源
1.从制度层面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大数据信息化发展的规章制度,强化组织管理。建立数据定期报送、规范审计数据使用管理机制,用制度来促进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单位之间配合,确保审计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从程序环节实施动态管控。在大数据背景下,以年度审计计划为导向,以审计项目为单位,从审计实施进度到出具审计报告、下达审计整改等方面进行全程在线动态数据化跟踪管控,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效能、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提炼审计成果转化。
3.从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效应。一方面,整合内部资源,打破部门职责界限。根据工作要求,结合能力专长,统筹调配,统一部署,合理分工,充分挖掘审计人员的潜能,构建优势互补、协调统一、高效优质的审计项目团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提供技术支持。可以创新购买社会中介服务模式协审;也可以聘请工程造价、金融、计算机等行业专家进行指导。
(三)创新审计技术手段,推进精益化管理
1.创新审计技术手段,发挥大数据专业技术作业优势。不断完善和优化大数据审计技术创新环境,使创新人才能创新、敢创新、愿创新。探索模仿移植优势和本土自创集成,把实践创新、检验创新和完善创新有效结合;通过加大大数据审计投入力度深度挖掘创新,在制度、经费、考核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为大数据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经济后盾。
2.加强数据整合,推进数据平台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依托网络化管理及云计算技术逐步将各个数据平台、各个数据中心及各部室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立起审计大数据环境资源平台及基于人际关系大数据分析网络,满足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推进精益化管理,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健全审计计划管理滚动数据库、实施复核全程在线审理、防范大数据安全风险隐患等工作,确保审计目标明确、审计重点突出、审理及时跟进有效、审计结果安全显效,把精益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审计贯穿于审计项目始终,有效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
(作者单位: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030001,电子邮箱:zjxtysjt@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骏,时现.审计全覆盖驱动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研究[J].审计研究, 2018(5):22-29
[2] 陈伟,居江宁.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审计线索特征挖掘方法研究[J].审计研究, 2018(1):16-21
[3] 龙子午,王云鹏.大数据时代对CPA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的影响探究[J].会计之友, 2016(8):112-114
[4] 秦荣生.“互联网+”时代的审计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6(1):8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