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合作视域下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意蕴与保障路径

2022-02-24 00:05汪小娟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服务

摘 要 “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各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地。在协同合作视域下对小学课后服务的三大价值意蕴进行分析解读,进而探讨小学课后服务在学校、家庭、政府层面凸显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协同合作视域下小学课后服务的保障路径:更新家校思想观念,发挥家校育人合力;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构建课后服务智慧平台。

关  键  词 协同合作 “双减” 小学 课后服务

引用格式 汪小娟.协同合作视域下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意蕴与保障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05):5-8.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课后服务的时间、质量、渠道、线上学习等方面全面部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着力解决困扰民众已久的“三点半难题”。这是继2017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对课后服务这一重大教育民生问题的进一步推进与完善。探讨协同合作视域下小学课后服务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可行性保障路径是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和谐发展的有力手段。

一、协同合作视域下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意蕴

课后服务是学校为解决部分家长接送难、学生学习与课后安全等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在正常教学活动结束后提供的延时服务,属于非营利性的准公共产品。课后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放学后托管服务、初中晚自习服务、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以及为在校学生配套提供的就餐服务等。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本体价值、工具价值和社会价值。

1.本体价值:涵养学生生命,回归真实校园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学校教育不仅有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价值,还有发展思维、涵养生命的价值,它让学生从自然生命过渡到社会生命,再向精神生命不断升华,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与高度。曾经,繁重的校外培训与作业负担让大部分学生缺失了对生活的探索与思考。学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在解决学生课后学习活动资源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方面有著较大的空间。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承担着养育学生的重任,不能只让学校在课后服务这个大舞台上“独舞”,社会和家庭应当发挥好辅助作用,与学校共同谱写好课后服务篇章,让学生回归真实的校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

2.工具价值:缓解教育焦虑,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

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发自内心具有热情的事情,然后去实现它,而不是把教育作为一块敲门砖、一个功利性的尤其是短期功利性的工具。课后服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首先,从课后服务时间与对象上看,它是在国家规定的正式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有需求的中小学生进行的服务,解决“学校放学早,家长接送难”的问题。其次,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作业、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其专业性、系统性是校外培训无法实现的。再次,从保障机制上看,课后服务已被纳入非营利的准公共产品范畴,意味着政府、学校具备以准公共产品属性来制定课后服务政策、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的资格,是真正让家长放心、社会安心的普惠产品。

3.社会价值:促进教育公平,顺应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强调: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全面开展课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和托管服务,推动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课后服务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与义务教育质量,与国家“三孩生育政策”相呼应,有助于降低家庭教育成本,减轻家庭养育子女的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进一步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二、协同合作视域下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当前,课后服务已由初步探索阶段转变为全面改革发展阶段,具有相对完善的体系和保障措施。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现阶段,学校、家庭、政府在课后服务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1.学校方面

(1)学校服务意识不强,课后服务同质化严重。一方面,学校将课后服务目标功利化,教师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对“双减”政策中的课后服务解析、落实不到位,将课后服务看作是课堂的“补丁”或“加长版”,看作提升学校升学率、提高学生成绩的附加产品,仅仅将课后服务理解为轮班辅导学生作业、进行答疑解惑、保障学生安全的延时服务,忽略了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在场地上,学校为保障学生安全,主要以校内活动为主,与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与社会资源联系不够紧密;在内容上,由于师资与技术的匮乏,大多数学校课后服务以形式单一的作业辅导、新课讲解、兴趣小组活动为主,缺乏对学校、社会、家庭等已有课后服务资源的深入挖掘和课程整合。

(2)教师负担加重,专业素养亟待提升。在课后服务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开展兴趣活动以及保障学生安全等;课后服务结束后,可能还需要备课、自主学习、处理家庭事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另外,学校师资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学校已有的课目,如体育、音乐等学科的师资无法满足课后服务的需求;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书法、武术等学科的师资过少,或没有此领域的师资。同时,教师在课后服务过程中暴露出实践性知识缺失、班级管理能力匮乏等问题,实践性知识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对自身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在“双减”政策颁布前,只有少部分教师在学校开设的课后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课后服务活动的“新手”,缺乏课后服务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若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管理的方法好、成效高,那么学生将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个性化学习,反之亦然。

2.家长方面

(1)家长共育意识薄弱,课后服务参与度低。有的家长,尤其是农村地区家长,受限于文化程度,将课后服务等同于“学校补课”,对孩子课后服务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家长认为,课后服务很好地解决了自己无法按时接送孩子、辅导孩子作业的问题,将课后服务看作是学校的工作,无需家长的参与;还有部分家长将学校课后服务与校外培训机构对比,认为学校课后服务针对性不强,既浪费了孩子去学习“量身定制项目”的时间,又不能促进孩子个性发展。总之,家长在对学校课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并未意识到家校共育在课后服务工作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2)家长缺乏有效的策略性教育知识。课后服务结束后,对学生身心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改变家庭的育人模式,知识传播和接受之间的基础是接受者的知识储备,那些外在的、他人的教育知识与不同的家庭、家长的个人经验、孩子的特点之间存在多个断层,若家长在孩子接受课后服务后仍旧将传统的教育观念传递给孩子,忽视对孩子身心的关怀,直接将其认同的策略性教育知识嫁接到学生身上,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排异反应,造成家庭教育的“知行困境”。

3.政府层面

(1)政府指导细则不够准确健全。《意见》中强调:“课后服务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教育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課后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但各级政府在制定地方课后服务指导细则时,对引入校外师资的准入标准、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优秀教师轮岗制度等问题未进行详细说明。

(2)课后服务动态监督与反馈机制不够健全。网络是地方政府了解各项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地方政府对于问题存在四种网络回应模式:善治型、选择型、表演型和逃避型。各地在回应课后服务问题时,一般采取选择型和逃避型回应模式,并没有较好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把握课后服务的社会舆情,也缺乏针对性的课后服务网络回应和数据收集分析。

三、协同合作视域下小学课后服务的保障路径

由于学校、家庭、政府等育人系统在应对课后服务工作中缺乏联动,因此,优化课后服务工作要通过多方联动来整体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1.更新家校思想观念,发挥家校育人合力

(1)将学校作为课后服务主阵地,以点带面,不断更新教师、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观念。首先,学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和价值追求,将课后服务的服务价值与育人价值目标紧密结合,积极调动学校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多样化的课后服务课程与活动,整体优化学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与学校课后服务育人体系,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其次,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学校可以通过完善服务经费保障、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开展教师专业培训等方式全面关心、解决教师在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痛难点,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最后,更新家长思想观念。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更新家长对课后服务的刻板印象,定期开展线上家庭教育科普小讲坛,及时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家校共育新理念,使家校在育人观念上达成一致。

(2)家校合作共育。学校层面,要积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如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家长学校、亲子活动机构等,提升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参与感。同时,不断创新家校共育活动形式,引入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到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中,将家长自身优势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学校课后服务特色模式,开发家长专题的课后服务板块。另外,在教师专业培训中加入家校共育有效性方法的培训,如对家校沟通方法、家长群管理等进行全面培训,再将教师所掌握的家庭育人观念创造性地输出给家长。家长层面,家长要利用好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加强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获取碎片化网络教育信息的同时,要不断学习并合理运用策略性教育知识,增强对策略性教育知识的鉴别与选择,考虑家庭实际情况与学生可接受度,创新家庭成长新方式,如亲子共读、成长共享等家庭内部活动,不断增强自身对教育知识的“确定感”。同时,家长应大力支持学校和家委会工作,主动参与到课后服务工作中,协助学校共同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2.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1)增加课后服务教师数量。对于学校已有的课目,应让校内教师和区域内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到课后服务工作中,并将其纳入教师工作补贴、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对于学校课后服务中的其他课目,可以适当引入退休人才、大学生志愿者、家长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共同参与,让更多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素质类教育服务。地方、学校加强对课后服务教师组织管理能力和课程创新能力的专业培训,对于引入的人员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遴选,统一出台准入制度,确定准入“白名单”,供学校选择,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同时制定区域内优秀教师轮岗制度,弥补学校课后服务师资缺口。

(2)优化作业质量。重复性、机械性作业不仅影响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还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不是一味地减少作业的量,而是提升作业的质。课后服务工作中,对学生在校内要完成的书面作业应进行分层设计,建立校内作业公示制度,教师根据班级学情,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提供科学合理、丰富多样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

(3)优化课后服务活动结构。学校应遵循“精选项目,打磨特色”的原则,盘活教育资源,避免课后服务“形式多、效率低”。第一,分阶段规划课后服务时间。将作业与阅读作为课后服务固定项目,将素质拓展类活动作为学生自选活动。素质拓展类活动可以分为体育类、科技类、传统文化类、手工艺类、校外体验类、亲子活动类等,学校可以在课后服务工作中积极探索STEM教育,综合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学科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与实践探索能力。第二,打造个性化学生课后服务项目。为了让教育情景产生教育时机,成人必须站在某个孩子或某群孩子的位置上采取适当的教育行动,学校要将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作为开发课后服务活动课程的基础,结合自身条件、典型案例、学生状况等,精准定位,在众多课后服务项目中精选适合学生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张扬个性。

3.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构建课后服务智慧平台

(1)建立学校安全保障制度。在课后服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障学生的安全,包括校内和校外活动安全。学校应将安全教育贯穿于课堂内外,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课后服务结束后,学校安保人员或志愿者应与交通执法人员一起疏通学校周围交通,为学生放学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防止交通事故,同时制定学校安全应急方案,以便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将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2)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对于政府,应将课后服务这个民生工程纳入政绩考核中,加大课后服务经费向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参与教师倾斜;对于学校,应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评审制度中,不断强化学校课后服务制度建设和师生精神引领;对于老师,应将课后服务纳入教师工作补贴、职称评选、绩效考核中,制定教师课后服务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研究与实践反思,发挥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3)构建数字化课后服务网络平台。将所有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都汇集在该平台上,大家在平台上发布托管课程、授课老师、授课标准等供学生、家长选择,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掌握学校课后服务相关情况、家长评价等信息,以便相关部门及时化解课后服务难题,并做出改善性决策。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21-08-26)[2021-10-05].http://www.zj.gov.cn/art/2021/8/26/art_1229400468_59127697.html.

[2] 楼伟民. 做好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教师用心”的课后服务[J].人民教育,2021(18):17-19.

[3] 杨东平.教育应着眼于能力培養和幸福提升——如何破局教育内卷,引导孩子走向幸福之路?[EB/OL].(2021-07-16)[2021-10-06]. https://www.sohu.com/a/477692956_538655.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 [2021-10-0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5] 钱洁,缪建东.破解家长教育焦虑的可能路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J].中国教育学刊,2021(09):38-43.

[6] 薛海平,刁龙.课后补习网络舆情特征及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研究——基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大数据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9(03):32-45.

[7] 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9.

[8] 张喆涵.南宁市小学课后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9:39.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