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质量的公平课堂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区域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重难点。立足区域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既有问题针对性的个性化项目,又有整体关联性的项目群,形成资源公平、权力公平、教学公平的课堂建设动力系统、管理系统和策略系统,有效提升课堂育人质量,促进校际公平、学科平等、因材施教。
关 键 词 项目群 区域公平课堂 核心素养
引用格式 朱静萍.项目群驱动区域公平课堂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2(05):18-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总体教育战略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教育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式发展、以人为本,达到“提高质量”与“促进公平”的有机统一。课堂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从实践视角看,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是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
一、项目群驱动区域公平课堂建设的实践逻辑
1.目标驱动:实现“区域无弱校”
社会发展催生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不仅要提供让学生受教育的机会,还要通过学校课程教学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所处区域环境、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生源家庭等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校际质量不均衡、学生发展不充分,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面临的现实困境。区域学校面临的优质均衡发展难题,既有个性化的,也有共性的,单纯依靠学校独立解决,可能会导致校际差异依然存在,或许还越来越大,依靠优质学校“捆绑式”“零散型”的帮扶也难以解决区域学校整体优质发展的根本问题。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在于课程教学质量,体现在课堂教学公平、育人质量与效益等方面。教育的公平与质量首先体现在学校课堂的公平与质量,要实现“区域无弱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激发教师的内生力,统筹学校发展的外部支持力,强化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有质量的课堂公平并不意味着千校一面模式化、学科完全均等化、学生发展整齐化,而是在资源公平、学科平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禀赋和学习力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需要,公平地为学生发展增值,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机制驱动:发挥项目集群效应
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新时代区域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也是教育治理攻艰克难的重要任务。质量提升、公平维护和活力激发是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治理的核心取向,具有价值互动和动力驱动的双重作用。学区制、集团化为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的路径选择,从教育公平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等方面深入思考,还需要整体推进区域性的教学变革,提升课堂育人质量,为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与城乡一体化提供关键支点与发展方略。
深度剖析学校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问题与共性问题,统筹设计项目群驱动有质量的公平课堂建设。从项目形成的目的上,单个项目指向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具有针对性,也具有个性化特点;项目群则将各个项目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形成共同目的,即共同指向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项目群的运行既依托于单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也须发挥集群效应,促进各个项目的成果转化、推广运用,为有质量的公平课堂建设带来更优化的发展。由此,注重有质量的公平课堂建设项目群的价值管理、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建立项目群驱动机制与实践体系,形成个性与共性、自主与协同、局部与整体的共生互长的项目运行生态,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3.成效驱动:公平课堂的实践效果
提升区域教育领导力,统筹公平课堂建设项目群设计,从区域课堂公平而有质量的整体发展观出发,在教育深度变革中,采用“必选+自选+自荐”的方式,集群之全力推进,促群之全员参与,致群之全域提升,促进课堂教学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从项目运行的方式上看,各个项目具有自主权,根据学校发展实际需求采取有效的改革举措,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项目群实行统筹管理,区校联动、城乡一体,推进项目协同、资源共享、教学共研、文化共生、发展共进,实现项目群效应的最优化、最大化,促进校际均衡、学科平等、生生发展。
迭代升级项目群,成效驱动区域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精耕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课堂,依托有质量的公平课堂建设项目愿景与共同行动、项目目标与实践逻辑,加强项目群的协同,注重项目间的联动、协作,及时将项目经验转化为知识分享。项目群的整体运行释放集群效应,带动区域学校课堂教学的整体变革,催生区域多元化、学校高质量、学科个性化的课堂样态,促进高公平、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二、公平課堂建设的基本意蕴
1.公平课堂的基本内涵
践行“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重要教育理念,需要将教育公平的理论逻辑落实到学校教育实践,从宏观的教育公平制度转向微观的以生为本的教育公平体验。根据不同地域和学校的学生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过程评价机制,使教师能够在课堂内外均给予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平等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使每个儿童都能够得到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培养个性鲜明、 潜力得到发挥、健康成长的人。有质量的公平课堂是实现教育微观公平的核心路径。
何谓公平课堂?对公平课堂的理解,须基于对课堂公平、公平教育、教育公平、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等相关概念之间关系的梳理,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方能逐渐厘清公平课堂的内涵。从教育过程公平的微观研究出发,公平课堂是以有质量保障的公平为前提,将教育微观公平落实到课堂资源公平、权利公平、教学公平,实现每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为学生提供公平、适当的发展,整体推进校际公平、学科平等、学生发展。
公平课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环节,既要以资源公平、权利公平为前提,更要明确教学公平的关键是教师的学科育人质量和专业发展品质。面向区域每一所学校,力求在课程育人体系与教学资源配置上优化共享,致力于学生享有接受同等优质教育的权利,破解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师发展的瓶颈难题,提高教师理解和践行公平教育的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实现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教学育人质量的增值。
2.公平课堂建设的实践特质
区域公平课堂建设要立足课堂主阵地,区域、学校、教师三个环路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探索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具智慧、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区域课堂生态建设,推动课堂教学育人的实践创新。
(1)资源公平性。公平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追求教学资源的公平共享,打破区域、城乡的壁垒,突破学校间、学科间的资源差异,整合区域课程育人体系与资源保障,共享学科优质资源。区域统筹教育资源,编制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分阶段、分层次地系统推进学期课程计划与实施方案。基于实践中的差异性,完善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助推区域课堂资源公平。
(2)权利公平性。权利公平是公平课堂建设的主要指标,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享有接受同等优质教育的权利,主要指向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权利平等,待遇一样,并关照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基于课程标准优化生生适宜、人人发展的教学设计,学生课堂参与时发言权利公平、机会平等。研发公平课堂表现指标和观察工具,关注学生的获得感与学习效能,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展学生多层次的学习力。
(3)教学公平性。教学公平是在学科平等的基础上,强调学科间、班级间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领导力,面向教学的全体对象,保障每个学生平等的课堂权利和人格尊严,在每一堂课发挥共同性、发展性的教学育人效能基础上,因材施教帮助有差异的孩子得到适宜的、充分的发展,提高学生个体的发展体验与公平感受。
三、整体推进公平课堂建设的行动方略
1.区域公平课堂建设的动力系统
(1)愿景感召:激活全员动力
①幸福每一个孩子。学生只有获得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效能,才能感受教育的实质性公平,奠定个体全面、充分发展的基础。确立区域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幸福每一个孩子的共同愿景,系统性、持续性推进有质量的公平课堂建设,以整体视域、发展眼光审视教育深度变革与课程教学改革,坚守国家课程的基础性、主导性地位,处理好区域统筹设计与学校实践创新的关系、课程管理制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堂机会公平与发展质量的关系,整体推进区域公平课堂建设。
②实践意图引领。从教育实践方面来说,任何有教育意图的实践行为,不管其具体的行为内容有多大差别,都有其自身的一般结构或生成原则,亦即都有其自身的逻辑——受事先习得的习性的支配;受虽有所准备但仍不断被情境因素所修正或改变的意向的支配;受固定的、单向的时间结构的支配;受身体—心理—社会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的支配;受上述各因素的共同、交互与重叠的支配。有质量保障的公平课堂建设,终归是教育实践者探索资源公平、权力公平与教学公平的实践,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个孩子的实践意图,引领教师课堂实践与自觉反思,激活教师内生动力,调整有教育意图的课堂行为。
(2)关联改进:区校一体化推进
①实践自觉的组团联动。通过愿景感召的双向选择,区校联动确立课堂建设核心项目、支撑项目、改进项目,组建多层次、多类别的项目群,组团联动、协同推进课堂教学目标与观念、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策略与评价的关联改进和持续优化,以联动展示、项目考核、结项评估等机制,促进区域一体化统筹、学段一体化推进的项目实践。
②专业引领的反思改进。公平课堂建设的根基在于教师群体的专业品质。通过项目群组建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现代信息素养与运用工具改进教学,提高基于情境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教研机构组织项目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发展教师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力,反思改进课堂资源供给、教与学方式、质量评价,提升公平课堂实践品质。
2.项目群驱动公平课堂建设的管理系统
(1)集群建构:优化要素结构
①激活变革元素,优化项目管理。根据公平课堂发展战略目标,以专题培训、校情学情分析大会等手段,激发每一位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热情。编制项目申报指南,引领实践意图变为项目行动。构建项目群管理实施模型,优化区域项目管理(如图1)。
②联合同类项目,形成结构支撑。围绕教学改进的关键问题,建立核心项目群、支撑项目群和关联项目群。让每一所学校积极建立教育哲学,不断完善课程规划,不断夯实公平课堂建设基础。让每一位教研员立足教研转型,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③项目动态调整,项目群迭代升级。按照高质量发展格局中的课堂教学改進需要,对项目进行定期展示、绩效评估,动态调整项目群,更新项目、迭代升级。注重全学科的课堂教学改进,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教师明晰学科育人价值,注重研究教学目标叙写、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索教学方式变革。注重评价改革与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协同,让每一次课堂评价都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2)项目协同:强化变革行动
①区校项目协同。区域建立课堂教学改进项目发布、申报、双选与支持机制,统筹项目计划管理、协同推进、专家指导。组织面向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多层次的、多类别的赛训结合活动,确保学校项目与区域项目群良性互动,搭建项目交流平台,分享知识转化运用。
②校际项目协同。指导中小学教育集团教研一体化,鼓励跨校学科教学联盟,引导和实施不同类型、不同学段和不同层级的项目,达到资源分配最优化,改进效益最佳化。项目群管理通过项目论证、展示、交流等活动,促进校际项目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改进形态。
③校内项目协同。校内组建行动共同体,依据学校教育哲学体系与课程建设要求,探索项目协同建设公平课堂的发展路径。编制各学科单元纲要,凸显反映学科特质的项目价值,形成丰富的反映公平课堂教学改进的课例,注重课堂教学与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
3.公平课堂建设的策略系统
(1)以课程规划引导公平课堂建设
①整体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群的形成基于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与学校的个体发展,致力于解决课程领导力和各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于落实教育公平与提升教育质量的协同问题。在项目群驱动下,持续深化课程领导力建设,定期开展校情学情分析,完善学校教育哲学,按照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性确立学生发展目标。运用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图、课程层级图、课程群图、课程设置表和课时安排表,克服碎片化、点状式课改,整体提升城乡间、校际间、学科间的课程育人质量。
②系统优化课程育人体系。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完善“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育人体系的科学性、操作性。开齐开足、学全学好国家课程,多项目协同开发可以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校本课程,夯实培根鑄魂、启智润心的核心载体,促进课堂资源公平。
③持续提高课程育人质量。从符合育人目标、完善课程方案、落实课程标准、尊重学生差异、资源供给公平、教学过程满意、人人获得发展等关键环节,落实教育微观公平。建立项目现状调研+问题梳理→顶层设计+方案制定→项目团队+实践探索→效果分析+完善提升→经验提炼+成果转化→区域辐射+推广应用的机制,让每一所学校的课程理念更清晰、课程结构更完善、课程实施更有效,不断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2)以学科育人为核心建设公平课堂
①强化学科平等。学科平等是制约公平课堂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各学校师资配备的平等,配足配齐学科教师,开足开齐开好各学科。教研机构配齐配强学科教研员,引领各学科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其次是加强学科功能室建设,满足各学科对学习空间、技术装备、情境营造等的专业需求,丰富资源供给。再次是学科教学管理平等,在招生政策、班级设立、作息时间、课时安排、工作量计算、研修经费等方面平等保障。
②增强资源共享。知识共享、资源共享是项目群驱动的应有价值,教研在资源共建共享中发挥着支撑作用。建构区域协同创新的三级教研联动机制,组织课堂展示、主题教研、项目研究、课例研修、专题培训,丰富教研形式和内容。破解学校间、学科间资源不足、质量不均等难题,评审全学段、全学科的优秀教学案例,推进区域优质资源共享。
③共担育人使命。高度重视重大主题教育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与项目群相整合,深度研究、及时落实革命传统教育进课堂、劳动教育进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法治教育进课堂、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统战知识进课堂。主题教育与学科教学共同育人,为学生未来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3)以素养培育为重点落实公平课堂
①全学段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进。关注学段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学段发展的独特性,以区域必做项目为统领,以学校自选项目为支撑,各学段、各学校、各学科协同推进。聚焦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探索项目群驱动资源公平、权利公平、教学公平的课堂建设路径,整体推进区域公平课堂的实践体系建设。
②推进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专业引领是项目群优势,研究学期课程计划与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模板,支撑教师做好课堂教学“三件事”:“教”-“优化备课思维”、“学”-“优化教学方式”、“评”-树立“事中评”的意识。开展单元作业设计和基于现实情境的课堂评价研究,将评价指向学前、学中、学后各个阶段,重点关注不同学生认知起点差异,上好每一堂公平而有质量的课。
③统筹推进课堂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评价。课堂文化是公平课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性别学生群体认知能力发展差异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编制班级课堂文化建设标准与流程,师生共同制定“课堂公约”,尊重学生的参与权、表达权、知情权,人人权利平等,唤醒师生的课堂文化自觉。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时空,课堂上人人机会平等。推进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从明确学习目标、协同思考、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恰当的期望和鼓励性评价等维度研究课堂上学生个体增值发展的评价量规,收集学生信息,反思学生发展轨迹,为学生有质量、可持续、差异化的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决策。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1-10-2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ivk_sa=1024320u.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19-02-24].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224/c1001-30898642.html.
[3] 李鹏,张琳琳. 教育公平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N]. 四川日报,2021-09-13(011).
[4] 邹维.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治理:取向、模式与展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05):176-182.
[5] 郭少榕.论学校教育的微观公平[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68-72+81.
[6]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3-9.
[责任编辑:白文军]
*该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重点课题“项目群驱动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变革实践研究”(2021-09-21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