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娟 陈旭东
摘 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尽管我国疫情防控形勢积极向好,但国外疫情依然严峻,国内也偶有发生,态势逐渐向“后疫情时代”过渡,高校辅导员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新的课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心态变化、网络招聘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工作路径,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输出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降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影响,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保障。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3.028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全球疫情仍呈现出不断蔓延态势,这是疫情防控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决定的。在后疫情时代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运行尤为重要。
党中央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尤其强调做好“六稳”,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国家、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灵活性大的就业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于2020年2月5日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教育部于2020年3月4日印发《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3月18日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无疑给毕业生吃下了“定心丸”,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1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现状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巩固疫情防控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高校采取了相对封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取消大型聚集活动等举措。面对线下招聘会取消、招聘人员不能进校等现实状况,高校与用人单位纷纷采取网络招聘模式。尽管网络招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但也存在着信息真实度低、体系不成熟等弊端,尤其是在疫情下采取的“被动式”网络招聘模式仍需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1.1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2020届高校应届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2021届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为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逐年增长,屡创历史新高,这无疑说明全民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用当下比较流行的一句网络语来说,就是“内卷”更严重了,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势必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筹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地方先后出台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全力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部分企业出现裁员、降薪、效益负增长的现象,为了减少培训成本,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会更加苛刻,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1.2 毕业生就业心态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毕业生对学历的追求不断提高。据统计,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201万,2018年报考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报考人数达290万,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达341万,到2021年,报考人数高达377万。仅5年时间,考研报考人数增加170多万,尽管研究生录取人数也在增加,但远远不及报考增长人数,考研报录比逐年增加,意味着本科毕业生面临逐年递增的“上岸”压力。
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出现担心能否顺利毕业、能否及时就业、能否高质量就业的焦虑心理。高校复学延期导致毕业生毕业论文工作进展缓慢,存在得不到导师的“面对面”指导、不能使用仪器设备、没有实验数据等问题,部分毕业生心理压力愈发增大。此外,网络招聘和线上就业服务给毕业生带来了陌生感,考研录取结果延期公布给毕业生带来了不安全感,毕业生的求职心态逐渐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从而增加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难度。
1.3 网络招聘是机会也是挑战
长期以来,传统的线下招聘会已经备受毕业生青睐,但是因疫情兴起的“云端招聘会”“线上双选会”等走进毕业生视野。教育部推出“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活动,保证就业服务“不打烊”,大力推广远程面试、“云端”招聘,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搭建沟通桥梁。网络招聘成本低,毕业生只需提交电子简历或进行视频、电话面试即可,不受时间、场地等限制;网络招聘效率高,毕业生可以快速筛选自己心仪的相关职位信息,用人单位可以迅速匹配到需要的人才群体;网络招聘范围广,用人单位可收到大量毕业生的简历,毕业生可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招聘信息,扩大了双向选择范围。然而,网络招聘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对用人单位来说,面对海量的简历,面试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缺少“面对面”的沟通使其对毕业生的了解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毕业生来说,他们失去了参与宣讲会的机会,对企业的了解不够全面,人职匹配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此外,传统的招聘模式能让毕业生感受到浓厚的就业氛围,这是网络招聘所不具备的。尽管我国网络系统建设逐步取得成绩,但对某些偏远地区来说,网络环境不稳定仍然成为网络应聘的重大阻碍。
2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路径
2.1 召开会议充分动员,营造浓厚就业氛围
很多高校把就业工作纳入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校、院两级“一把手”责任制,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分析实时就业状况,根据疫情形势变化采取及时、准确、有效的就业举措。辅导员可利用网络直播、视频会议等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讲和就业发展指导,将教育部提出的扩大硕士招生规模、扩大专升本规模、鼓励参军入伍、“24365校园招聘”服务、扩大重点领域的招聘、毕业答辩、学位审核适当延长、扩大见习规模、强化困难帮扶、建立招聘黑名单等政策准确传达给每一位毕业生。就业动员会议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不间断的、实时的,充分动员毕业生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保证“就业工作不打烊”“就业服务不断线”,营造浓厚就业氛围。
2.2 举办活动科学指导,全方位满足毕业生需求
疫情期间,线上活动成为就业指导活动的主流。辅导员应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主阵地作用,录制精品微课、进行就业指导直播,加强对毕业生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辅导员可通过公众号整理推送相关就业攻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简历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敲门砖”,决定了面试官对毕业生的第一印象,辅导员可通过“简历‘加工站’”等活动,对简历进行修改,帮助毕业生打开求职“第一扇门”,让毕业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此外,“模拟面试厅”“创意微视频”等活动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线上面试环境,真正从实处帮助学生提高求职能力,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2.3 全面摸排暖心服务,精准帮扶毕业生就业
为了更好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和实际困难,辅导员可采取合适的调研方式摸排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心态、就业能力等,同时对未就业学生群体建立“一人一策”就业工作台账,为不同类别的毕业生制定不同的就业指导方案,精准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同时,辅导员要牵头发挥班导师、优秀校友、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骨干等群体力量,开通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关爱通道,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指导,密切关注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与未就业毕业生实现100%对接,全力帮助毕业生就业。
2.4 挖掘资源拓宽渠道,增强毕业生就业信心
疫情期间不能参与线下招聘成了毕业生的新难题,及时准确传达招聘信息、充分挖掘就业资源也就成了辅导员攻克这一难题的重要保障。教师资源、校友资源、就业市场建设资源等都能够帮助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经过高校的精心组织,“云端双选会”的企业数量和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这也会为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毕业生将花费大量的时间筛选求职信息。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团队的作用,筛选并定点推送与不同毕业生匹配的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便利、更有效的就业渠道,增加毕业生就业路上的“源动力”,在体现学校人文关怀的同时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增强毕业生就业信心。
2.5 利用网络云端服务,优化毕业生就业流程
后疫情时代,很多企业仍然采用网络面试方式进行人才的选拔,无法完成传统的三方协议签约流程。很多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保证能够完成审核、管理、签约的前提下,不断开发并优化网络系统,力争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一键签约”,实现高校对毕业生的“远程指导”。此外,开发模拟面试、人职匹配测试等模块可以“云端”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选择职业、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探索新时代的就业服务模式,主动沟通、积极行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毕业生创建网络面试室、签约服务室等,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条件保障。
3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3.1 就业工作网络系统“智能化”发展成为趋势
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很多高校采取线下签约模式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签约模式,这无疑保护了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三方的权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疫情期间,很多高校“临时赶工”开发网络签约系统,在此期间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网络系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优化,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不断适应了这种签约新模式。在后疫情时代,就业工作网络系统“智能化”发展势必成为趋势。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有官方的就业网站,但是就业工作网络系统“智能化”发展是大数据智能时代的知识产物,需要在实践和发展中不断进行更新,只有不断优化系统,才能让就业工作更加“轻便”。传统的签约手续较繁琐,存在时间延迟、就业数据更新不及时问题,但网络签约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就业工作网络系统还可以涵盖简历指导、招聘信息匹配、模拟面试、就业统计、毕业生跟踪调查、资源共享等模块。针对低年级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网络系统“智能化”也可以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更多的科学性依据,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从学生入学开始,结合成长背景、大学经历和个人特点,科学匹配相关职位,让在校学生走出“迷茫”,更好地完成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3.2 就业工作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成为趋势
目前,高校就业工作队伍主要由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辅导员队伍组成,新时代下,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成为趋势。“00”后即将成为毕业生群体的主力军,受成长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影响,“00”后群体的个性化更加突出,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倾向“短平快”式的就业方式,这也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工作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服务毕业生为根本任务,不断为大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因此,辅导员要根据毕业生的特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更加专业地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毕业生可能会出现信心不足等负面情绪,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用专业知识解决毕业生的实际困难。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使就业工作队伍更加“专业化”是后疫情时代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培训内容可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进行补充和更新,诸如网络智能化就业、网络签约手续办理、疫情常态化下的就业指导等,不断提升就业工作“专业化”水平。
3.3 毕业生自身成长“实力化”发展成为趋势
在后疫情时代,毕业生较以往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只有“实力化”发展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毕业生要有良好的心态,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面试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的高低,而是代表HR对人职匹配的认可,很多毕业生在投递简历没有回应或者面试失败后产生自我怀疑等心理,便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辅导员要引导毕业生树立信心,在挫折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提高能力。毕业生要有合理的目标,就业目标切忌过低或过高,要结合就业市场现状和趋势,根据自身积累的知识、能力、资源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也要关注疫情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毕业生要有过硬的能力,毕业生的“内力”是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在后疫情时代,企业对人才的选拔将更加严格,毕业生要将自己的成绩、知识储备、综合素养等“硬实力”与就业能力、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软实力”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毕业生自身成长“实力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4 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就业质量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成果,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线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复工复产持续稳步运行,大学生就业是一項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工程。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关注、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决策,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就业资源,优化就业指导服务,用有温度的情怀和有效力的行动为大学生就业注入“强心剂”,助力毕业生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关司祺,贾小晨.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282-283.
[2]张美玲,赵子涵冰.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7-73.
[3]厉东伟.新冠疫情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07):14-15.
[4]沈洁,王方.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河海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4):62-63.
[5]石璐.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路径探析[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0,(0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