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血清OPN、TIMP-1和MMP-9水平的影响

2022-02-23 10:24周新欢杨弋弋邹科孙君华孙勃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异位症内膜子宫

周新欢,杨弋弋,邹科,孙君华,孙勃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疑难疾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侵犯子宫内膜外,使得该部位形成肿块,进而引发患者痛经、不规则腹痛、月经紊乱及性交痛等诸多临床症状[1]。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可达10%,且近年来该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3]。目前学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在位内膜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干细胞学说和免疫学说等[4-6]。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此前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存在易复发等特点,因此目前研究有效的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着重大的意义。米非司酮自问世以来,已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安全性和副作用已得到了检验[7],此前也有研究[8]证实,米非司酮也已经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地诺孕素作为新一代孕激素,有研究[9]表明其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药物,能够直接抑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减轻临床疼痛症状。本研究通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地诺孕素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OPN、TIMP-1和MMP-9水平的影响[10-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选取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7±3.6)岁,病程7个月至3年1个月,平均(1.7±0.6)年;联合组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28.7±3.6)岁;病程7个月至3年,平均(1.8±0.5)年。分组受试者在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上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道德伦理要求。

表1 受试者临床一般资料(±s)

表1 受试者临床一般资料(±s)

分组 n对照组联合组t值P值60 60年龄(岁)29.7±3.6 28.7±3.6 1.621 0.108病程(年)1.7±0.6 1.8±0.5 1.083 0.281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12];(2)经过B超或临床病理检查;(3)已经确诊近半年未接受药物治疗;(4)对米非司酮、地诺孕素不存在禁忌症;(5)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免疫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2)合并多囊卵巢综合症和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3)有药物流产史及人工流产史的患者;(4)宫内有节育器的患者;(5)3个月内服用激素药物的患者;(6)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米非司酮治疗(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提供),25 mg/次,1次/d,空腹口服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地诺孕素片(德国拜耳先灵制药公司提供)10 mg/次,2次/d。受试者均在月经周期第2天起开始服药,连续治疗6个月。

1.3.2 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评价 治疗后对受试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询问并记录受试者有无痛经、不规则腹痛、月经紊乱及性交痛等临床症状发生,并结合B超复查情况综合评价疗效。基本痊愈:显效:无上述临床症状,B超检查盆腔内无肿块;有效:有轻微上述临床症状,B超检查盆腔内无肿块;无效:有严重上述临床症状,且B超检查盆腔内有肿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血清OPN、TIMP-1和MMP-9的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收集患者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出血清,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TIMP-1和MMP-9及血清OPN,试剂盒均由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方差齐的两组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双连续变量相关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1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与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22,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1.2 血清OPN、TIMP-1和MMP-9的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联合组患者血清OPN、TIMP-1和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OPN、TIMP-1和MMP-9均低于治疗前 水 平 (t对照组=5.932,5.740,12.032;t联合组=9.846,9.730,22.797;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OPN、TIMP-1和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t=4.208,5.402,12.422;P<0.05)。见表3。

表3 血清OPN、TIMP-1和MMP-9的比较(±s)

表3 血清OPN、TIMP-1和MMP-9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分组n O P N(ng/mL)治疗前治疗后T I M P-1(pg/mL)治疗前 治疗后MM P-9(pg/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联合组t P 60 60 21.20±5.70 20.79±5.40 0.405 0.687 14.80±5.30*10.80±5.11*4.208 0.000 203.49±26.64 198.80±26.69 0.963 0.337 175.39±24.22*151.29±24.64*5.402 0.000 301.29±34.01 289.70±36.52 1.799 0.075 229.80±31.19*156.00±33.84*12.422 0.000

2.1.3 血清OPN、TIMP-1和MMP-9水平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分析 分别以血清OPN、TIMP-1和MMP-9水平为因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血清OPN、TIMP-1和MMP-9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r=0.489,0.538,0.222;均P<0.05)。见表4。

表4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雌激素依赖性慢性疾病,多发生于育龄女性群中,病变的部位通常在盆腔、隔膜和肠等多种不同部位,不同患者临床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包括痛经、周期性直肠刺激、性交痛和月经不调等症状,同时子宫内膜异位症还能致使女性不孕,据统计有50%的患者在伴随盆腔疼痛的同时,合并有不孕不育症状[13],这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尽管近年来医疗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医务工作者仍然面临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难题。

OPN能够改变细胞骨架,促进细胞游走,有研究[1]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OPN存在过表达现象,血清中的OPN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和疗效的生物标志物。MMP作为依赖Ca2+、Zn2+等金属离子的一类蛋白家族,可降解除多糖外细胞外的所有基质。MMP-9作为家族一员,同样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可以增强子宫内膜组织细胞间粘附,促进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种植生长[14]。TIMP是MMP的的特异性抑制剂,而其中对于MMP-9,TIMP-1是活性最强的抑制剂,在人体正常情况下二者水平大致为1:1,保持组织细胞修复和破坏的一定平衡,动态维持机体的稳定,但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起二者异常的升高,进而导致比例的失调[15]。由此可见,OPN、TIMP—l及MMP-9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米非司酮作为孕酮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与孕酮受体结合,阻止内膜组织的发育,使得异位部位的子宫内膜萎缩,从而起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地诺孕素作为一种选择性黄体激素类药物,可以与孕酮衍生物特异性结合,进而达到稳定子宫内膜组织的作用。有研究[16-17]表明,二者均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上有一定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单独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地诺孕素。在经6个月的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受试者血清OPN、TIMP-1和MMP-9水平的检测,得到以下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OPN、TIMP-1和MMP-9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OPN、TIMP-1和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这一结果提示,较单独使用米非司酮来说,米非司酮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好,联合用药组的血清OPN、TIMP-1和MMP-9也较低,TIMP-1与MMP-9的比例更趋近正常水平。通过对血清OPN、TIMP-1和MMP-9水平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分析,得到血清OPN、TIMP-1和MMP-9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这一结果。这一结果与此前诸多研究结果吻合[18-20],证实了血清OPN、TIMP-1和MMP-9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21-22]。

综上所述,与单纯的米非司酮治疗相比较,米非司酮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调节OPN、TIMP-1和MMP-9的失衡[23],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复发率,这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异位症内膜子宫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