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翟各庄辽墓考古发掘简报

2022-02-23 01:11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文物春秋 2022年6期
关键词:光素腹径圆唇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北京 100009)

2019—2020年,在配合北京市卫生职业学院新院区建设项目进行的两次考古勘探中,共发现魏晋至清代的各类遗迹现象110处,包括墓葬69座,灰坑35座,窑址1座,沟1条,井3眼,墙1处。经北京市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现为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遗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翟各庄村东,北临漷兴北一街,西临漷城西一路,南临漷马路(图一)。其中,2019年5月至7月发掘的2座辽墓(编号2019TZM29、M30,以下简称M29、M30)保存相对较好,出土随葬品较多,均出土有在北京地区墓葬中较少发现的白瓷净瓶。现将两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翟各庄遗址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与结构

两墓位于发掘区东北部,均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开口于③层下,向下打破生土。均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因早年被盗扰、拆毁,顶部破坏严重。

1.M29

方向199°。墓圹南北长6米,东西宽4.12米,墓口距地表0.8米(图二)。墓砖规格统一,长35厘米,宽18厘米,厚5.4厘米。

图二 M29平面、剖视图

墓道 位于墓葬南端。竖穴式,平面呈长方形,长1.86米,宽1.88米,深0.67米。

甬道 位于墓道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宽 0.66~0.7米,进深1.14米,残高0.14~0.21米。顶部残缺,两壁为顺砖平砌,残存底部2~3层砖。

墓室 位于甬道北部。平面呈圆形,内径2.18米,残高0.61米。墓壁砌法为一层顺砖、一层侧立的丁砖,残存2~5层砖。墓室内西南角残存炭化物痕迹,以炭屑为主。棺床位于墓室北部,黄土夯筑,床面对缝平铺一层顺砖,立面由一层顺砖立砌而成,中部破坏严重,残长2.1米,残宽0.68米,高0.46米。随葬品分置于棺床东西两侧,包括瓷罐、净瓶、盘、碗,陶桶、杯、盘、盆、簸箕、熨斗,铜镜及铜钱。

2.M30

东距M29约15.3米,方向202°。墓圹南北长5.02米,东西宽3.16米,墓口距地表0.82米(图三)。墓砖规格统一,长35厘米,宽18厘米,厚6厘米。

图三 M30平面、剖视图

墓道 位于墓葬南端。竖穴式,平面呈梯形,长1.15米,宽1.23~1.4米,深0.56米。

甬道 位于墓道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宽0.68米,进深1.06米,高0.06~0.27米。顶部残缺,两壁为顺砖平砌,残存底部1~4层砖。

墓室 位于甬道北部。平面呈圆形,内径2.3米,残高0.47米。墓壁砌法为一层顺砖、一层侧立的丁砖,残存1~5层砖。墓室内东南角残存炭化物痕迹,以炭屑为主。棺床位于墓室偏北部,中部破坏严重,残长2.27米,残宽0.9米,高0.2米。黄土夯筑,床面南侧横向平铺一层顺砖为床沿,北部对缝平铺一层纵向顺砖,立面横砌三层顺砖。棺床上发现少量墓主人烧骨。随葬品主要位于棺床东西两侧,包括瓷盘、杯、器盖、净瓶,陶簸箕、盘、盆、三足盘、熨斗、桶、勺及铜钱等,另在棺床南侧地面上发现少量随葬品,有瓷碗、盘,陶釜、罐、三足盘、甑等。

二、出土器物

两墓共出土随葬品44件,包括瓷器、陶器、铜器以及铜钱,除陶桶M29∶5残缺提手外,均保存完整,。

1.瓷器 共12件。均为轮制。

净瓶 2件。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直口,圆唇,长颈,溜肩,弧腹内收,平底,圈足。颈中部凸出一周盘状宽棱。肩部一侧置一管状流。白胎,胎质细腻,器身施白釉。标本M29∶2,口沿下有4周凸弦纹,下颈部饰多道弦纹,圈足露胎,外底足心有一乳突。口径0.8厘米,腹径4.5厘米,底径3厘米,流长1.4厘米,高12.8厘米(图四,1;图五,1)。标本M30∶19,口沿下有2周凸弦纹。口径0.8厘米,腹径4.4厘米,底径2.9厘米,流长1.4厘米,高13.3厘米(图四,2;图五,2)。

图四 翟各庄辽墓出土瓷器

图五 翟各庄辽墓出土瓷净瓶

罐 1件。标本M29∶1,盖顶呈弧形隆起,中部有圆柱形捉手,盖口平直。器身为敞口外折,圆唇,粗长颈,折肩,直腹内收,平底,圈足。盖面和器身内外施酱釉,器身施釉不均匀,盖口和足底无釉。盖径4.1厘米,高1.9厘米;罐口径4.2厘米,腹径5.8厘米,底径3.2厘米,高7.9厘米;通高9.5厘米(图四,3)。

盘 4件,均施白釉。标本M29∶3,敞口,平沿外折,尖圆唇,浅弧腹,平底,圈足,外底足心有一乳突。白釉泛黄,内壁施满釉,外壁施半釉,足底露粗胎。口径14.2厘米,底径5.1厘米,高3.3厘米(图四,6)。标本M29∶4,敞口,折沿,尖圆唇,浅腹,平底,圈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半釉,足底露粗胎。口径14.8厘米,底径5.3厘米,高3.3厘米(图四,8)。标本M30∶15,敞口,折沿,尖圆唇,浅弧腹,平底微外凸,圈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半釉,足底露粗胎。口径14.7厘米,底径5.5厘米,高3.2厘米(图四,11)。标本M30∶3,花口,折沿,浅弧腹,平底,圈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半釉,足底露粗胎。口径14.4厘米,底径5.9厘米,高3厘米(图四,12)。

碗 3件。形制基本相同,均为敞口,尖圆唇,斜腹,平底,圈足,施白釉。M29∶10,内壁施满釉,外壁施半釉。口径13.8厘米,底径4.9厘米,高4.3厘米(图四,7)。M30∶1,外底足心有一乳突,内壁施满釉,外壁施半釉。口径13.6厘米,底径5.1厘米,高3.8厘米(图四,9)。M30∶2,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露胎处残存红色彩绘痕迹。口径13.9厘米,底径5.2厘米,高4.2厘米(图四,10)。

器盖 1件。M30∶18,盖面呈弧形隆起,塔形钮,盖口平直,宽沿。盖面施白釉,口部无釉。盖径8.4厘米,口径5.3厘米,高3.1厘米(图四,4)。

2.陶器 共21件。除簸箕为模制外,其余均为轮制。

桶 4件,形制基本相同。均为敞口,圆唇,圆弧腹,圜底,口沿处有桥形提手。桶身饰柳斗纹。标本M29∶5,残缺提手,口径 6厘米,腹径7.7厘米,残高6.7厘米(图六,1)。标本M29∶14,口径 6.1厘米,腹径7.7厘米,通高7.8厘米(图六,2)。标本M30∶13,口径6.1厘米,腹径7.7厘米,通高8.3厘米(图六,3)。标本M30∶20,口径5.7厘米,腹径7.9厘米,通高8.3厘米(图六,4)。

盆 3件。标本M29∶6,敞口,卷沿,圆唇,斜弧腹,平底。口径16.4厘米,底径7.4厘米,高5.9厘米(图六,5)。标本M30∶9,敞口,卷沿,斜腹,平底。口径17.2厘米,底径7.7厘米,高5.5厘米(图六,6)。标本M30∶12,敞口,圆唇,斜腹,平底略内凹。口径11.5厘米,底径5厘米,高3.6厘米(图六,16)。

甑 1件。标本M30∶7,口部变形。敞口,卷沿,圆唇,斜弧腹,平底。底部中心有一较大圆形穿孔。口径15.3厘米,底径7.2厘米,穿径6.2厘米,高4.9~5.6厘米(图六,7)。

图六 翟各庄辽墓出土陶器

三足盘 2件。均为敞口,浅腹,平底,下附三矮足。标本M30∶6,圆唇,足跟较细。口沿处有一对对称的圆锥状立耳。口径12.8厘米,底径6.6厘米,足高1.5厘米,通高5.2厘米(图六,8)。标本M30∶10,卷平沿,足跟较粗壮。口径12.2厘米,底径7.2厘米,足高1.6厘米,通高3.9厘米(图六,9)。

早志留世万洋山序列多呈岩基状、岩株状,少数为岩瘤状产出,据1∶25万广昌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早志留世万洋山序列岩体被燕山期花岗岩体吞蚀、分断。其与围岩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侵入面呈舒缓波状、弯曲状,外倾,倾角40°~70°,有时接触面上见有伟晶岩脉。围岩接触变质现象明显,但变质程度较弱,可见角岩化。

盘 2件。均为花口,浅腹,平底。标本M29∶12,平沿上折,沿下饰一周凹带纹。口径14厘米,底径9.6厘米,高3.2厘米(图六,20)。标本M30∶14,平沿下卷,弧腹,底微凹。口径14.4厘米,底径8.9厘米,高3.3厘米(图六,21)。

罐 1件。标本M30∶5,敞口,圆唇,短颈,圆鼓腹,下部斜收,平底,内底中心有一乳突。口径10.3厘米,腹径14.6厘米,底径6.1厘米,高12.3厘米(图六,17)。

杯 2件。形制基本相同,均为撇口,圆唇,深直腹,平底。标本M29∶8,口径11.6厘米,底径6.4厘米,高12.5厘米(图六,18)。标本M29∶13,口径11厘米,底径7厘米,高12.4厘米(图六,19)。

釜 1件。标本M30∶4,敛口,短颈,圆肩,鼓腹,肩部饰一周锯齿状凸棱,平底。口径7.4厘米,腹径11.9厘米,底径6.1厘米,高7.2厘米(图六,10)。

勺 1件。标本M30∶16,敛口,圆唇,弧腹下收,平底。口沿一侧有一锥形手柄和U形流。柄长4.5厘米,通长12.1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5.3厘米,通高7.4厘米(图六,11)。

熨斗 2件。形制相近,均为敞口,圆唇,浅斜腹,小平底,口沿一侧有一锥状手柄。标本M29∶11,仰折沿。柄长4.6厘米,通长12.7厘米,底径5.9厘米,高5.4厘米(图六,12)。标本M30∶11,柄长4.2厘米,通长12.3厘米,底径5.6厘米,高4.5厘米(图六,13)。

簸箕 2件。形制基本相同,均整体呈铲形,内底下凹,内壁饰柳斗纹。标本M29∶7,长13.6厘米,宽11.4厘米,高3.7厘米(图六,14)。标本M30∶8,长13.6厘米,宽11.4厘米,高3.5厘米(图六,15)。

3.铜器 1件。

为铜镜。标本M29∶9,圆钮,圆钮座,素缘。镜背靠近镜缘处饰一周乳丁纹,其与钮座之间由四组呈直线排列的乳丁纹等分为四个扇形区域,各区域中部饰一蝶状图案。直径10.5厘米,厚0.5厘米(图七)。

图七 翟各庄辽墓M29出土铜镜(M29∶9)

4.铜钱 10枚。均为范铸,包括唐代铜钱2枚和北宋铜钱8枚。

开元通宝 2枚。均为圆形方穿,钱文楷书,对读,背面光素。M29∶15-1,钱径2.42厘米,穿径0.6厘米(图八,1)。M30∶21-1,钱径2.43厘米,穿径0.7厘米(图八,2)。

天圣元宝 1枚。M29∶15-2,圆形方穿,钱文楷书,旋读,背面光素。钱径2.39厘米,穿径0.7厘米(图八,3)。

绍圣元宝 2枚。M29∶15-3,圆形方穿,钱文行书,旋读,背面光素。钱径2.34厘米,穿径0.7厘米(图八,4)。M29∶15-7,圆形方穿,钱文篆书,旋读,背面光素。钱径2.35厘米,穿径0.5厘米(图八,5)。

咸平元宝 1枚。M29∶15-4,圆形方穿,钱文楷书,旋读,背面光素。钱径2.48厘米。穿径0.5厘米(图八,6)。

熙宁元宝 1枚。M29∶15-5,圆形方穿,钱文楷书,旋读,背面光素。钱径2.33厘米,穿径0.6厘米(图八,7)。

图八 翟各庄辽墓出土铜钱

元丰通宝 1枚。M29∶15-6,圆形方穿,钱文行书,旋读,背面光素。钱径2.41厘米,穿径0.7厘米(图八,8)。

天禧通宝 1枚。M29∶15-8,圆形方穿,钱文楷书,旋读,背面光素。钱径2.43厘米。穿径0.63厘米(图八,9)。

景祐元宝 1枚。M30∶21-2,圆形方穿,钱文篆书,旋读,背面光素。钱径2.51厘米,穿径0.7厘米(图八,10)。

结 语

从墓葬形制看,本次发掘清理的2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砖室墓,为北京地区典型辽墓,与大兴、密云等地发现辽墓[1,2]形制极为相似。从随葬器物来看,白瓷净瓶(M29∶2、M30∶19)与北京顺义辽净光舍利塔塔基[3]和河北定州净众院、静志寺两座宋代塔基[4]出土的净瓶形制类似,应为北宋、辽时期器物[5,6];出土铜钱则以北宋钱为大宗,未见南宋钱,其中M29以“绍圣元宝”时代最晚(1094—1098),M30以“景祐元宝”时代最晚(1034—1038)。综合分析,M29年代为辽代晚期,M30年代为辽代中期。

白瓷净瓶在北京地区出土较少,根据已发表资料,仅在顺义辽净光舍利塔基遗址[3]、密云冶仙塔遗址[7]有发现,本次发掘在两墓中各发现1件白瓷净瓶,对研究辽代通州地区的丧葬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领队:尚 珩

发掘人员:尚 珩、张志伟、张 晨

摄影、绘图、拓片:张志伟

执 笔:尚 珩、刘乃涛、张志伟

猜你喜欢
光素腹径圆唇
山西离石后石村再次发现战国墓
山东日照市马庄遗址周代墓葬发掘简报
重庆市万州区瓦子坪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
刘 欣艺术作品欣赏
澄迈福安窑出土瓷器鉴赏
论紫砂壶“福圆”的艺术审美和美好祝福
论紫砂壶“虚扁”的工艺技巧和光素之美
甘肃嘉峪关市峪泉镇汉魏墓发掘简报
论圆唇在声乐教学中的效果
师古法道 简约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