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文的目标指向和应然追求

2022-02-23 09:01黄敬统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梦圆习作情感

○黄敬统

“生活即教育”,无疑,生活作文着眼点也必然是完整人的教育。虽然生活作文的研究已久,而不少教师对它的内涵并没有真正厘清,生活的源头活水与实际的练文育人并没有真正疏通,更没有融合一起。笔者深感生活作文需要步入正轨、回归常态、走向坦途,让学作文与学做人,成为生活作文的目标指向和应然追求。

一、活动作文:丰富生活画册

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学生美好的记忆、快乐的童年,多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为他们组织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密切相关。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与自然、与社会的亲近中,形成真切的体验和健康的情感,享受童年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而这些,恰恰为生活作文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请看下列作文片段:

汰洗了三遍,羊毛衫已焕然一新。我左看右看,觉得它简直就是稀世珍宝。这时我才感到,双腿因长时间蹲着已经麻木。哎,奶奶长年累月为家人洗了多少次衣服啊!以后得多做点家务事,让她轻松轻松。(《我的羊毛衫自己洗》)

上述片段,是学生家庭实践服务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学生洗衣服的忙碌和尴尬、辛苦与快乐。蕴含其间的是认识能力、实践能力、作文水平和精神境界的综合提升。可见,活动作文可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丰富性。要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活动空间,仅家庭服务,就还有“我为家人送年礼”“今天早餐我准备”等,可谓数不胜数。而学校服务实践、社会服务实践也是空间广阔、内容丰富。至于“特长展示型”“亲近自然型”“生活技能型”等,同样为学生展开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如此开阔的空间,如此丰富的内容,需潜心思考,精心选择,让活动贴近生活、走近学生,让他们喜闻乐见,乐此不疲。

2.目标的融合性。一是活动的融合。可借助感受自然、训练技能、服务社区、走访英模等活动,以指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活动要给学生自主和自由,以活跃学生身心,放飞学生心灵,让活动过程成为汲取养料、陶冶情操的过程。二是作文的融合。作文应成为活动的组成部分,通过活动的回顾、梳理、总结、透视和表达,让习作成为提高认识、升华感受、丰富精神、展示个性的重要载体。

3.情感的诱发性。一是借情感诱发,引导积极参与。要让活动成为学生的主动担当和情感的真实表达,让学生明白:作为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的一分子,在享受自然赐予和他人关爱的同时,要担起责任,予以回报。二是借情感诱发,促进文思泉涌。活动是借行动表达真情,作文则是借语言抒发情感。活动后,要引导梳理,回味生活,叙谈收获,诱发情感,在活动与习作的联系中,催生语言的汩汩流淌,促进情感的真切表达。

二、随机作文:追逐生活精彩

进行活动作文时,教师还要有对生活的敏感,善于从平凡中发现精彩,从正常中发现异常,对生活中随机出现的奇妙的现象、场景、故事等,及时捕捉,随机运用,以打通人为活动与本真生活的通道,引导学生记下所见、所闻和所想,让瞬间成为永恒。请看下列作文片段:

昨天是重阳节,要不是老师提醒,我已忘记了这个果香、菊黄的日子。虽然迟到了,给外公、外婆的礼物还是要送……外婆回来时,发现窗台上静静躺着的健身锤和压在下面的纸条,喃喃自语:“乖孩子,真孝顺啊!”此刻,在门后偷看的我高兴极了,下次不能再让礼物迟到了。(《迟到的礼物》)

怎样寻觅时机,捕捉素材,进行随机训练呢?

1.时机的捕捉。随机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随机性,其素材来之突然,去之迅速,很多都在计划之外。因此,需要及时捕捉和运用,教师要有对生活的敏感,对自然世界的瞬息变化、社会生活的奇妙故事、学校生活的非同寻常等,能够敏锐发现、认真权衡、有效联系、果断决策,让生活的意外与作文的随机构成联系,以保证生活的意外转化为作文的精彩。

2.故事的演绎。随机作文的素材,多来自生活的瞬间,有时简单从事,直接拿来,从内容的丰富、情节的完整、细节的具体上,与写出像样的作文尚有一定差距。此刻,教师或者可以捕捉瞬间,定格镜头,带学生去感受;或者可以借题发挥,穿插环节,让故事更精彩……凡此种种,都在于通过故事演绎,细化生活镜头,丰富故事内涵,促进学生感受,以奠定作文的基础。

3.计划的调整。随机素材的获取和利用,必然会涉及到教学计划的调整。一旦发现生活中具有可遇而不可求的材料,则对教学内容及时变更。如果情况特殊,甚至可以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协商,进行上课时间的必要调整,而不让习作的机会错过。此外,由于计划中的习作目标与习作内容多有必要的关联,而随机习作材料与之难以完全吻合,因此,习作要求的调整肯定也是势在必行。

三、命题作文:唤醒生活记忆

我们必须寻找这么一个点,能激活他们独特的生活;着力寻觅这么一根线,能串联他们独有的故事,而传统的命题作文形式就有这种神奇的功能。可借作文命题,唤醒他们的记忆,激活各自的生活,以分享故事、叙述感受。这样,通过生活的引进、剖析和透视,通过情境的引入、创设和运用,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诱发学生对生活的表达,就能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内心的渴求、情感的需要,让习作成为学生描述生活、抒发情感、舒展生命、张扬个性的依托。请看下列作文片段:

看着手上男子60 米跑第一名的奖状,我简直如在梦境。当初老师让我在校运会60 米短跑中争取佳绩,那是对我的期待和鼓励啊!想不到,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酸甜苦辣,我就圆了自己的冠军梦。(《梦圆冠军》)

以“梦圆__________”为题,让学生在诸多实现美好愿望的故事中,选择写自己圆梦的过程,圆梦的体验,学生肯定是有经历、有感受。可见,命题作文成功的要诀就在于命题的精心设计。

1.命题的联系性。试想,如果不是命题作文这独特的形式,梦圆的故事只能久久地沉睡于学生心灵深处,不会与他们新的学习、与他们的情感世界发生联系,以产生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新的作品。可见,命题须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能叩响学生心灵的回音壁,以最大限度地唤醒他们的生活,激活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过往的故事与眼前的生活、眼前的世界发生联系。

2.命题的新颖性。像“梦圆____________”一题,如果变成“我的愿望实现了”“那件事真让我高兴”“令我激动的一件事”“那次我成功了”等,也未尝不可。但与“梦圆____________”相比就显得逊色。可见,命题要给学生新颖的感觉。看到文题,就能眼睛一亮;听到题目,就能为之一振。与题目相关的故事就能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现,并马上产生不吐不快、不写不行的冲动。

3.命题的发散性。为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回忆、触发联想,为每个学生展现选材空间,命题还需要发散性,借助题目这个点向四面八方发散。如“梦圆___________”,题目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心仪已久的图书、玩具、礼品、宠物,获得了追求很久的成绩、证书、奖状、奖品,参加了向往已久的竞选、比赛、旅游、演出等。这样,选材面开阔了,每个学生就能从自己生活中寻觅到最为合适的材料。

四、随读作文:弹奏生活插曲

语文教材为学生生活的唤醒、利用推开了另一扇窗户,它是指导读写的重要凭借,是学生吸纳语言素养、学习规范表达的经典范例。可合理而巧妙地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作文因素,安排相应习作,既让学生走进教材去享受世界的奇妙,还带他们运用教材去丰富世界的色彩。请看下列作文片段:

我找来感冒冲剂,用开水冲好,端到妈妈床前,扶起妈妈让她喝下。我又问妈妈要不要打电话告诉爸爸,没想到妈妈竟说:“孩子,你的感冒冲剂,让我一下轻松多了。谢谢你,我的好孩子!”看到妈妈两眼的泪花,我眼睛也湿润了。(《慈母情深》随读作文《爱的回报》)

这样随文练笔,拓展了语言背景,促进了语言运用,升华了语言情感。可见,随文练笔设计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相似事物的匹配。课文中写物的不少,或细致描述凸显特点,表达喜爱的情感;或透视特点揭示内涵,说明深刻的道理;或叙述事情突出关联,阐述生活的启迪……在阅读理解、把握写法后,可由课文走向生活,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写熟悉的事物。这样,有了事物和写法的匹配,迁移运用就显得自然而顺畅。如阅读《落花生》后,可引导历数相似事物,形成事物与人物内在的联系,像小草的坚强、谦逊与奉献,松柏的不屈、无私与智慧,路灯的谦虚、奉献和低调,镜子的真诚、豁达和友善等,从而让学生亲近事物,透视本质;借助习作,突出内涵。

2.相似人物的筛选。对以事写人的课文,迁移写作方法,进行写人训练,需近距离地用好课文,近距离选择人物。这里的“近距离”,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由文本走进生活、确定人物。这样筛选关联,对学生来说就顺心、顺手。如《少年闰土》是写儿童的经典之作,可引导运用外貌描写精要、动作描写准确、语言描写形象、对比运用鲜明方法,选写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伙伴),写出他(她)的特点。

3.相似主题的拓展。文章是用来传情达意的,同样的主题可用来表达的内容很多。阅读教学中,虽不能穷尽相似素材表达某个主题,却可由主题生发开去,寻求能够表达相关主题的素材练笔。阅读《搭石》后可这样引导:一条普通的小溪,几块普通的搭石,一群普通的村民,演绎出了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生活中,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班级、学校、小区、街道都有,你能列举吗?此后,让学生选择一件事,学习《搭石》叙述有序、语言朴实、情感真切的方法写作。

活动作文、随机作文、命题作文、随读作文的形式,不仅赋予了生活全方位、多角度的真正内涵,让学生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置于生活的范畴,让生活回归本来面貌,让作文回归生活本源。有的放矢的作文形式,能将生活的丰富和拓展、习作的练文与育人,有机联系并水乳交融,以助力生活作文走向我们期待的美好境界。

猜你喜欢
梦圆习作情感
万家梦圆
梦圆中国
中秋月圆 中华梦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梦圆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