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辉 _ 北京光明小学
随着队长轮换制的实施,每名少先队员都可以轮流佩戴队长符号,都有了成为优秀队员、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中队辅导员要积极发挥队长符号的标签效应,努力把队长符号打造成学生健康成长的标签,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作为辅导员,笔者对中小队干部有一项特殊规定——凡是当选的大中小队干部,必须每天佩戴队长符号。因为队长符号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标志。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凡是第一次按照要求佩戴队长符号的队员,都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在情绪上表现出自豪感,在行为上表现出自律性,在心理上表现出进取心。可以说,从佩戴队长符号那一刻起,标签效应就已经发酵,学生的成长也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身上的标签作用会有所减弱。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他们的队长意识,突出标签的积极作用。
工作量化评价,突出标签作用的常态化。当队员佩戴队长符号两周左右,他们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会有所减弱。特别是那些意志力薄弱、自身又有诸多不足的队干部,他们的情绪会出现反复,容易受到他人的干扰和影响,甚至表现出消极态度。辅导员要在关注这些学生的同时,注重日常的量化评价,如工作态度、工作情绪、工作效果、模范作用等,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标签作用能在每个人身上都得到发挥。
队长工作述职,突出标签主体的自主化。担任队长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工作兴趣和热情也会有所减弱,辅导员要重视这个问题。通常,笔者会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组织队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工作述职,包括工作内容、履职情况、团结互助、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等。目的不仅是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更是进行一次自我回顾和反思,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同时,促使作为标签主体的队长们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确定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增强作为优秀标签的自信心,使标签的作用最大化。
团队集体评议,突出标签影响的群体化。仅仅靠队长自身的工作述职对于标签作用的发挥往往不够全面和客观,因此,需要让全体队员都参与到评价中,在评议他人的同时,学会肯定别人的进步,勇于提出对方的不足,从而有效地扩大标签的影响力。如果能够在群体中达成对标签的共识,标签的作用会更加明显,这对于今后队长的轮换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发表主题演讲,突出标签效力的持久化。经过2个月的工作,队长们的标签意识已经得到加强。此时,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表达能力,使标签的效力在学期的后半段仍能发挥出来。主题演讲的内容可以自己拟定,如对班级建设的想法、对自身成长的展望、对自我表现的反思等。
大多数队干部都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过失败和挫折,几次失败后,有的队长给自己贴上了消极的标签,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理解和认可,甚至丧失了为大家服务的自信心,从而产生了标签障碍。实施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有效地帮助队长们克服标签障碍,树立信心。笔者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主题暗示法。笔者会主动和丧失信心的队长进行交流,告诉他们:“有信心不仅指有信心做好该做的事,更意味着当被误解、被奚落、被否定时,仍能继续前进,并最终获得肯定和支持。”学生听后一下子就变得释然了。二是语言暗示法。辅导员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积极的暗示语言,如“我相信你一定行”“你肯定能做得更好”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暗示训练,队长们的自信心会逐渐提高。三是行为暗示法。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当学生失落时,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带给他们莫大的信心;当学生成功时,一丝温暖的微笑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真诚的赞许。
对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他们都拥有成为优秀标签的机会和条件。辅导员要紧紧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使一批批队员从佩戴队长符号那一刻起,受到无形的激励,努力展现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