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 _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基于对儿童学习的认知,学校育人模式从课程推动教学转变为学习驱动课程建设。我们将激发学生内动力的要素结构化和功能化,构建支持不同潜能学生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驱动系统、运行系统和保障系统,共同组成个性化学习系统。
驱动系统包括三个要素,即聚焦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源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与指引学习进程的一致性评估。
第一,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唤醒学生内动力。指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撬动课程转型的支点,它启发我们以大概念为核心构建学习目标模型。首先,以大概念为内核的学习目标明确预期学习结果,会让学习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大概念的“大”意味着与未来真实生活的关联性,对学习者的生活有意义的知识才能唤醒学习的内动力。最后,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学习目标会通过“预测”成功带来成就感。学生不仅亲历“具体-抽象”的归纳过程,更需要“抽象-具体”的演绎过程,从而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第二,指引学习进程的一致性评估:启动学生元认知。我们将评价分为三类,即学习性评价——为了推进学习而进行的评价;学习的评价——为了评定学习水平而进行的评价;学习式评价——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而进行的评价。“学习性评价”与“学习的评价”类似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基础教育阶段的评价目标是助力学生成长和发展,而非评价学生的优劣等级。因此,学习式评价是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启动学生元认知。学习任务中的学习评估主要是指学习式评估,学习式评估的意义在于为学生走向学习目标提供工具和策略,量化学生与学习目标的距离。学习或评估的方式有多种,如课堂问答、知识与技能测试、表现性任务、可视化思维工具、自我反思等。
第三,陷入学习困境的过程体验:感受学习的意义。学习需要激发动机,最好的动机源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学习任务的引入阶段,为学生制造悬念和惊喜。例如,一年级项目类跨学科任务“快递来了”。在任务开启前,学生们搜集各种各样的快递包装,并积累了非常多的问题和想法。在任务开启当天,我们邀请了一位快递员来到学校,这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自己发现的信息与快递员和老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梳理,并在大概念的指引下形成探究问题,此时会让学习者陷入学习困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对真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此后,学生需要利用快递盒子策划开学100天的庆祝活动,他们需要将先前的学习进行迁移和再创造,完成表现性任务。这个过程可总结为四个阶段:准备-建构-应用(反思)。准备是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方向,建构是通过具体的案例理解大概念,应用是将大概念用于新的具体案例中,而反思贯穿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整合。
驱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设计三类学习任务,也为学生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结构与功能的支持。
运行系统的四要素分别为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学习时间方面,课程标准指出各学科需要有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探索或项目式学习。学校将这部分要求和自主课时规划为小学段,每学年为期2-3周,学生在此阶段自主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在语言文学、数理逻辑、体育、艺术、劳育、综合六个方面开设100+项系列课程。
学习空间方面,打造具有学科特色,支持探究实践的学科教室;为班级教室划分功能区间和增加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功能设施;打破校园围墙,在家庭、企业、博物馆等外部环境中,创设学习空间;依托项目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创建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
学习任务方面,我们将一学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两个大学期和一个小学期,小学期的时间为期中阶段,大约为一周。学生可依据学习经验和个人兴趣,在项目类跨学科任务中,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内容,与项目组同学、导师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任务上,积极探索引入真实性问题情境,尝试项目化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关注自主、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方面,我们一直探索学科实践,研究以大单元、主题和项目式推进综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强化学科实践。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学习方式的变革对课程设计、实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学科都在研究自带动力的学习任务,用高阶迁移代替低阶认知,通过指向素养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各教研组开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工具、脚手架,并在学习进程中提供个性化指导。
第一,“从教走向学”的教师队伍培养。个性化学习中,教师的影响也尤为重要。例如,全校推广的家庭实验室项目。课题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培训主题,面向全校教师和家长提供工作坊培训活动和微课视频指导,让教师和家长亲历家庭实验室项目探究过程,深度体验项目实施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加清晰、适切的指导。
第二,个性化学习支持平台的建设。个性化学习的前提要素是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访谈、研发和整理统计形成学习资源清单。可通过校企合作研发项目学习支持系统。个性化学习将依托技术支持,实现资源检索和个性化推送、项目监管与评估定制化等需求。
第三,家校社企的资源整合。例如,在家庭实验室项目中,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进行学习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应用。家庭实验室项目的学习资源分为三类:支持类资源、工具类资源和任务类资源。依据家庭实验室项目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分别形成学校、社区和企业的资源清单,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