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 _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要把握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好”的高质量教育深刻内涵,一是要熟知基础教育的普惠福利公益性、平等包容学术等独特属性;二是要立足实际,如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三是要更加深刻领会党从“人民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嘱托。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宏伟目标指引下,在基础教育实践中,校长要主动“向内看”“向上看”“向外看”,看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使教育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一个关键变量。落脚到小学教育发展上,就是要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小学教育现代化,以创新精神、不懈奋斗开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征程。
回顾过去,一百多年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始终与民族、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满意当作我们的使命,厚植清华大学“家国情怀”之责任,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价值取向转化为学校办学的教育哲学,即教育学意义的“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管理学意义的“教师站立学校正中央”。师生站立学校正中央,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学校最本质的体现。儿童今日站立学校正中央,就是明日之人民站立社会与世界正中央。几十年来,清华附小从语文学科的主题教学对新课标作出贡献,到百年成志学校凝练的“成志教育”的立德树人全国样本;从“全天候1+X”课程体系建构到“双减”下统筹课内课后“双体系育人”的学校一日生活新学校生态;从免费推送乡村的“空中课堂”到疫情危急时刻参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现场直播《同上一堂课》近千节的公益引领;从合作办学集团化到拉手边远山区学校等优质资源辐射促进的教育公平,都在努力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与此同时,学校担当作为,为儿童走向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那么塑造的未来之“人民”,就会理解这个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就是使其成为未来个人价值观与国家价值观统一的合格优秀卓越之“人民”。
立足当下,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为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夯基垒台。我们要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努力做好“五个牢牢把握”。
第一,牢牢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支撑作用,勾画出事关我们共同未来的紧迫政治行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这“六个坚持”深化办学理念和实践,坚定民族和学校发展历史自信,锚定强国目标,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学校实际,依靠党领导下的教育部、教育学会、所属区域等各个层面,团结合作、统一行动,探索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教育机制与育人模式,从学校到社会再到国家,不断提升在减量发展背景下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战略空间中的共享和共用,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础教育新篇章。
第二,牢牢把握学校育人主场,让立德树人不仅“落实、落细、落小”,更要“落稳”在一所所真实的学校场域,才能重新构想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未来。接下来,清华附小将率先制定具有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学校质量标准,让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满足所有儿童的需求,确保所有儿童的权力得到尊重,培育学生的同理心、道德感、想象力,增强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与生态意识等,为儿童成为具有未来素养的人民打下坚实基础。由标准还要进一步优化教育部委托的关于学校立德树人管理机制课题,如时间安排的协调机制、成长方向的统一机制、育人内容的整合机制、活动形式的衔接机制、家校社团体协调机制等,不断调整“育人目标与手段”的互动关系,带头破解“三点半困境”,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解决民生困扰,营造和谐正气的多元共生成长的新天地。
第三,牢牢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因素,立教师于教育变革的核心地位,方能因大国良师育为党之人民。十九大以来,清华附小依据五元理论、三定方案、四个激励体系、N个岗位说明书,进行教师队伍和机构岗位设置的专题改革,努力把教师视为知识的生产者、实践的反思者及课内课后的双育人实践者。采取学校年段进阶成长研究,重组跨学科教师教研组,探索老少教师“央央亲友团”最优规模与最佳组合方式,集成管理用“一日蹲班”减轻教师被教研、被抽查、被开会等多头多重管理……竭尽全力让教师个人天赋与相互协作、支持得到加强,让所做的“关系性”和“互动性”、智力专业前提下的体力和情绪工作特征转化为带着“奋斗与创造”等道德情感的育人素养,进而建设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队伍,营造涵养敬业、仁爱、儒雅的集体“人民教师”新气象。
第四,牢牢把握以自我革命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的改革精神,面对世界多变、教育挑战和不确定的未来,韬光养晦中居安思危实现自我超越的新生长。我们要战略性改变行动路线,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教育整体变革,将传播知识的学校物理空间转换为更多参与探索可能性的关键时空,聚焦正在变革的学校数字化转型,增加资源平台聚合性功能,使数字化成为学校提升育人质效的内生驱动力。同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贯穿课内课后全过程,在探索利于学生协作分享,利于建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与不同境遇的互学互帮学伴群落,利于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学校教育数字治理中,探索与时俱进的“基础+科技教育”新范式。
第五,牢牢把握同心共圆的中国人民共逐中国梦时代要求,建构信息分享的学校课程,形成集体共识、团结合作的社会契约。结合义务教育新课标,制定实施落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改进学校一日生活课程表,同时结合学校特有资源,纵向构建大中小思政教育、科技教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深度转型,横向规划好多元主体,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释放学校边界空间的教育潜力,建立学校更多“关系客户”协商对话机制,订立契约,实现共治共担共承诺,发挥政府功能及相关团体作用,构建同向共育的教育共同体的新关系场域,激发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动能。
展望未来,勇毅谱写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小学现代化新华章。我们有二十大“自立自强”的要求在,有“自强不息”的清华校训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强国之路贡献基层学校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