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观,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既能够使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的价值观,又能够让学生发掘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小学生年纪小,他们对于生命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同内容中渗透生命观,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珍视生命,是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的重要手段。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人文性的最终体现就是生命和生命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引领学生走入语文世界的启蒙教师,其责任就是努力挖掘语文学科中与生命观、人生观相关的元素,让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得以凸显,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推动语文教学纵深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其中很多内容都具有可深入挖掘的生命内涵。比如,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大多涉及热爱祖国、热爱自然、关爱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等内容,既有突出的人文因素,也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洁易懂,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课文的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丰富的、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既能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也能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的意识。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突出与生命观相关的要素,深化学生的认识,凸显语文教学的意义。
以《比尾巴》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不但要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从“长、巴、比”等字讲起,还要组织学生分角色演绎、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这些小动物的可爱,抓住它们不同的特点,更要挖掘其中的生命内涵,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课文中提到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等,这些大多是学生熟悉且喜爱的小动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这些小动物的美丽、可爱的尾巴,通过多媒体把它们的生活习惯展示出来,让学生联想到大自然、这些小生命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生命与爱一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写不尽、道不完的教育话题。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命的丰富性、多样性,且将其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一些与生命元素相关的活动,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之轻,更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之重,认识到生命的丰富性。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强调生命的价值,通过课文中人们的慌乱、喊叫、奔跑等,来表现人对生命的珍视,更要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哈尔威船长的人性光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哈尔威船长指挥大家逃生,最后自己与船一起沉没,这能说明他不珍爱生命吗?他真的只是履行义务,忠于职守吗?”教师可以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意识到哈尔威船长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而不仅仅是履行职责、忠于职守这么简单,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被哈尔威船长打动,从而达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化学生思想认识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延伸空间,对此,教师要让学生不断深入学习,探索不同的世界,让学生跳出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内容局限,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从中汲取养分。因此,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课外阅读方面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自己喜爱的内容,让他们在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故事中感受生命的价值,给自己的生命增加厚度。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或者引导学生读一些与生命有关的课外书籍,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失落的一角》《黑羊》《鸽子》《活了100万次的猫》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去体验,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比如,有一名学生与妈妈一起精读了《活了100万次的猫》,笔者让他在课前分享了他和妈妈的阅读感受,他说:“我们从这本书中明白,如果我们不努力地赋予自己的生命更多的内容,让生命更丰富,即使活上一千次也只是不断重复。我们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让自己真正属于自己,生命才有意义,不管长短都没有遗憾。”这就是阅读的魅力,阅读能让学生意识到生命要有宽度和厚度,让学生拥有更大的格局。
如果说阅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认识,是引导学生树立生命观的重要途径,那么写作就是学生经过思考、总结、分析后对生命认识的输出,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写作练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融入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体现生命的意义,提升写作的水平。
例如,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作文主题为“那一刻,我长大了”,很多关于生命和成长的内容学生都可以写。笔者在这一主题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件,挖掘其中的价值,然后展现自己的成长,这也是学生对生命的另一种体验。有的学生写道,她本来以为全班同学都会因她长了六指而嘲笑她,不喜欢她。有一天,一个同学嘲笑她时,班长严厉地批评了那个同学,并指出了这个同学的一个缺点。然后班长告诉大家,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所以我们不能瞧不起别人,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后全班同学都不再对她区别对待,而是与她一起玩耍、游戏、学习。显然,这名学生从这次事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包容。的确,生命的意义非常丰富,它不只是生与死、开始与结束,还有更多美好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意义。
笔者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用心并抓住契机,在任何环节都能融入生命教育。
导入环节有两点关乎课堂教学的成败:一是导入方法的设计,二是导入内容与教学的契合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导入环节就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探险之旅”这一主题的作文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生命中最有趣的体验是什么?它对你的生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上问题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能使学生展开想象,这不但能为更好地进入教学主题做铺垫,还能让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之旅充满期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的品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在导入环节渗透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环节更要把握契机,把生命教育融入其中,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讲解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后,笔者问学生:“老班长把吃的都让给战友,他是真的不需要吗?”学生当然知道他也是需要的,笔者的问题是想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看到老班长的人性之光、生命之光,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再如,在《军神》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把刘伯承生命中的坚强品质提炼出来,就要通过课文插图或者其他更真实、更直观的图片来体现他勇于直面伤痛的品质,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更全面的认识。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后,整个课堂似乎都有了生命,学生不但学习兴趣高涨,还受到陶冶与感染,教师从而能在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升华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
总之,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又要有教书育人的大局观。教师应凸显语文学科的教育作用,挖掘其中与生命观有关的内容,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发现生命的可贵,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