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2-02-23 08:11高国琴
幸福家庭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文/高国琴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可以让学生敢于对疑问和想法进行大胆思索,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问的内容,教师也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规划好教学问题情境模式,引导学生探索、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教学重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在小学的教学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是基础的数学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础知识、建立数学思维方式,与此同时,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重视数学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探究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问题引导,还要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收获数学基本知识、思想、技能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问题情境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欠缺相关的教学经验,设置的问题情境重点不明、内容不够全面。背后原因是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有限,专业素养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较为有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重点把握得不够准确,这就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二是在教学方面的经验较为欠缺,无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对学生的发展特征了解不足,这就导致教师的知识传授效率低下,创设的课堂问题情境很难发挥本身的价值。教师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到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很少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认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可以满足当下的教学所需,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问题情境教学质量不高,并且难以为继。

(二)缺少问题分层的意识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缺少问题分层的意识,只是在主观上设置问题情境,引入具体的问题,但是对问题的难度很少进行分层和分类,在给学生布置问题的时候,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就使得一些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无法通过问题情境得到应有的锻炼,而一些学科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匹配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后可能会停止思考,这些超出了学生能力范畴的问题,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错误的问题匹配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果很难在问题情境中达到最优化。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维,其学习能力、理解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此,教师应明白,只有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才能够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问题设置缺乏趣味性

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实现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很少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原因在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缺少趣味性,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毫无吸引力。部分教师只是主观臆断地选择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缺少综合考虑,设置出来的问题情境形式化,无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策略

(一)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增添学习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很强,很容易被教师的语言所带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课本中的知识,提前创设问题情境,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串联在故事中,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创新数学教学观念,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数学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增添学习趣味性,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对学生说:“小明的同学小红、小兵来家里做客,小明妈妈做了三块一样大的披萨,妈妈把第一块披萨平均分成两份,分给小红一份,分给小兵一份,小兵说太少了,他要两份。于是,妈妈把第二块披萨平均分成四份,给小兵两份,小明说自己最能吃了,可以吃下四份,于是妈妈把第三块披萨平均分成八份,分给小明四份。听完这个故事你们觉得谁分的披萨最多?分别又是多少呢?妈妈是怎么满足他们的要求的呢?”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在听故事的情况下就进行了数学知识的学习。

(二)创设游戏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贪玩好动是他们的本性,对于游戏的诱惑是很难抵挡的,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可以提高自身的专注力,收获愉快的体验。所以,教师也要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应用游戏,创设游戏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游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与探索。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顾客、收银员,给“商店”的“商品”进行明码标价。在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布置隐形的购买任务,如用两元买几颗棒棒糖、用五元买几块橡皮等,并让学生通过抓阄的方式选择购买任务。在购物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记账的习惯,算一算自己花费了多少钱。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模拟真实的购物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有助于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创设复习性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温故知新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学习特点,就是对于新鲜事物学习得比较快,但是对于一些知识遗忘得也比较快。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先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复习性问题情境,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复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旧知识的巩固,从而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复习性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有助于学生创建数学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

(四)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一提到数学会使很多学生感到头大,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掌握数学学习思维,在学习时对于一些知识很难理解,导致数学学习困难,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有所降低。

为了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教师就要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通过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点之间建立连接,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数学学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

(五)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状态不积极,且由于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多采用灌输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没有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进而就不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的体验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敢于探究数学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均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一改往日的教学方式,不是选择出几个数让学生直接计算平均数,而是通过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如“在期末考试中,小凯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在90分,已知小凯的语文成绩是95分,数学成绩是90分,那么小凯的英语及格了吗?又考了多少分?”将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贴近生活的方式表达出来,给学生制造一定的学习挑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质量。

(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发展,扩充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余数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将余数写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初期,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误区,在找到学生的不足之后,针对这些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方式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丰富的数学知识,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培训活动,并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自身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也应该多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在和其他教师交谈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解决一些应用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找出学生的易错点和疑难点,借助应用题目的已知信息,找出对应的等量关系,写出方程式,然后围绕着方程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相关的难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建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后续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