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混合式教学的观点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其概念提出的早期,混合式教学更多表现为面对面教学和线上教学的简单叠加,即在面授教学以外补充一定比例的线上教学内容,从而解决诸如师资不足、学生人数过多、学习场所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等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国内外的学者深入探讨和拓展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意义和模式。国外学者Driscoll(2002)提出可以从四个方面定义混合式教学。她认为:(1)混合教学可以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教育目标。(2)混合式教学可以采用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理论流派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结果。(3)混合教学可以将电影、网络培训等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师面对面指导培训结合起来。(4)混合教学可以将教学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以创造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和谐效果。[1]Valiathan(2002)定义了混合式教学的三种模式:技能驱动型模式、态度驱动型模式、能力驱动型模式。[2]Bonk和Graham(2006)认为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是面对面的教学和计算机支持的教学相结合。[3]
国内学者何克抗(2004)指出,在混合式教学中要结合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4]钟玉琴(2017)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如何借助网络技术创建有效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5]
可以看出,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意义逐步丰富和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不再是线上、线下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高度参与、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混合式教学的主要特点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把面对面教学和线上自主学习有机融合起来,从而最大化地提升学习效果、实现学习目标。
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口语表达和互动交流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在传统的视听说课程教学中,视听说课程的时间设置、学习方式、学生的听说水平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
1.在英语专业中,视听说课程时间设置较少,一般只在低年级开设一周为时90分钟的课程。在有限的视听说课程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听说水平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2.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范围比较狭窄,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英语使用方式和背景知识知之甚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视频材料的理解,也难以用英语阐述和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
3.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无法理解视频内容,更因为口语能力差而羞于开口,或者选择用中文进行交流。因此,教师组织的学生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提高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表达能力是教师们一直思索的重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不同课程应用与实践研究的日趋成熟,这种“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为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低、主动性差、学习时长不足、无法实现差异化教学等弊端。文章将具体探讨如何在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应用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于如何把“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功地应用到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作为教师,要实现混合式教学必须熟练掌握网络信息使用技术,通过超星学习、BB平台、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和软件建构视听说教学资源库,搭建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平台。个人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可以组建教学团队,通过集体探讨和分工合作的方式收集、整理、制作视频资料,满足视听说课程的教学需求。在选择视频资料,建立网络视频资源库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考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选择不同领域、类型多样的视听材料。教育部2000年发布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指出,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能在不同领域和部门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英语专业学生需要了解不同领域相关知识、掌握各种行业专业词汇以及表达方式,具备在不同场景下用英语流利沟通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可以按照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等不同的类别收集、整理、制作视频资料,建立分类视频资源库。对视频材料进行细致分类有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或者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选择视听材料,实现有的放矢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2)甄别对中国歪曲报道的视频材料。在选择视频材料时,教师要注意甄别视频内容,引导学生分辨西方媒体报道中对中国错误、歪曲、偏见性的描述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3)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者,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更肩负着展示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重任。教师在建立视频资料库的时候要不仅要收集介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视频,也要收集从治国理念、外交政策、经济发展等不同视角展示现代中国精神风貌的英语视频材料。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中国在精准扶贫、科技创新、环境治理、一带一路等众多领域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为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丰富的英语素材。(4)根据视频材料,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在选择好视频材料后,教师需要结合视频材料的主要内容,设计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启发性的任务。学习任务的设置要把握由浅入深的原则,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更要通过设置有深度的开放性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视听说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主导者,占据了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现代教学法一直倡导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教学理念在视听说课程教学实践中却是知易行难。准备和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论、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活动通常会占据比较长的课堂时间,在每周90分钟的视听说课堂内,学生能够学习到的内容和范围十分有限,课堂学习经常陷入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窘境。“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了多样性选择和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而是分散在线上课前学习、线下课堂学习、线上课后学习这三个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的学习过程中。
1.线上课前学习
线上课前学习是视听说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预习和准备阶段,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观看视频资源库里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的视听资料,通过完成相应的课前预习任务,学生会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有基本了解。这种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线上课前预习模式能够为随后的课堂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2)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课前学习。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要做出及时的评估和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能够依据学生课前学习的具体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难度和进度,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合理科学,适应学生的需求。(3)准备课堂小组活动。根据课堂的主题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分角色表演、辩论赛、小组主题活动、短视频比赛等。这些活动的顺利完成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查找整理资料、演练和探讨,把这些活动的准备工作前置到课前预习阶段,可以有效地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视频、电话、聊天软件等方式和学生互动交流,为小组活动准备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帮助。
2.线下课堂学习
在面对面线下课堂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中心和主角,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促进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协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因为在课前学习阶段学生已经按照老师的指导了解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关词汇和背景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阶段,老师可以直接把教学重心放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思维的拓展和观点的表达上。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相关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英语表述能力。(2)汇报课前小组活动成果。在课前学习阶段,学生们已经完成了小组活动的准备工作。在课堂展示小组成果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评委评价的方式,设置多种奖励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3.线上课后学习
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线上课后学习,复习巩固已学内容,完成拓展性学习任务。(1)回忆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在课后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发布个人课堂学习总结,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和复习。(2)课堂主题相关内容学习拓展。在线上课后学习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视频分类资源库中观看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的拓展视频并完成相应的练习,进一步补充和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3)完成课后听力和口语专项提高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在教学资源库里选择适合的听说专项训练材料,从而达到专项专练、专人专练的效果。
传统的英语视听说课程成绩评价主要由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成绩决定,这样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们只重视期末考试,对平时完成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任务缺乏热情,敷衍了事,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合理调整视听说课程的评价方式,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采用灵活多样的终结性评价。只有两种评价方式的合理配比才能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要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的所有阶段。在课前学习部分,学生需要完成课前视听材料的预习任务,这些任务会以选择、问答和讨论等多种题型出现,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这些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内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等标准给学生评分。在课后学习阶段,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在课前和课上学习展示出的英语水平,布置适合不同学生能力的拓展练习并按照学生的完成度给予评分。
2.终结性评价
学期临近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上传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试卷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复述题、开放式问答等多种题型,考试的视听内容囊括日常休闲娱乐、商业经济、医疗健康等不同领域。在学习平台上试卷以限定时间的方式开放,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线上答题并提交试卷。试卷提交以后,老师可以结合软件评分和人工改卷的方式,评估学生视听说课程的期末成绩。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能够降低学生对一张考卷定成败的焦虑感,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视听说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空间的局限性。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线上课前学习、线下课堂学习和线上课后学习形成了互为补充的良性循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高效学习。同时,教师也要通过不断丰富教学平台资源库的内容,采用灵活科学的教学形式,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达到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