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发科,邹璇,罗明华,刘萍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或外伤造成[1]。LDH发病情况无显著的性别、地域差异,但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坐姿问题等因素有关。LDH患者发病后髓核向外突出,从而导致纤维环受损,髓核会对周围的神经根和马尾神经进行刺激,促使神经根水肿[2],严重影响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LDH[3]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LD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LDH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各34例。传统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48~67岁,平均(58.47±3.09)岁;病程1~9 年,平均(5.07±1.14)年;病变部位:L4~524 例、L5/S110 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7~69岁,平均(58.41±3.04)岁;病程1~9 年,平均(5.01±1.18)年;病变部位:L4~523例、L5/S11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分会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影像学证实为LDH;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高。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性基础疾病者;近6个月内有外伤史者;节段性不稳或腰椎滑脱者;马尾综合征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恶性肿瘤者;神经源性跛行者;不能明确表达自己感受者;对本研究药物存在禁忌者。
1.2 方法 传统组接受全椎板切除椎间盘取出术治疗。切除棘突和棘上、棘间韧带,咬除双侧椎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内侧部分,扩大双侧隐窝和神经根管,松懈神经根,并摘除突出椎间盘。观察组采用PTED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腰部悬空,C臂透视,确定穿刺点和穿刺角度,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穿刺针穿过距中线12~14 cm的Kambin三角,确认位置后,放置工作套管和内镜,建立人工通道,使用髓核剪除去病变髓核和突出物。
1.3 观察指标 ①腰椎功能:治疗前和术后3 个月、6个月使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检测患者腰椎功能行,ODI共有10个条目,满分60分,分数越高表明腰部功能越差。②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通过感觉评分、运动评分等评价临床疗效。感觉评分:包括正常(2分)、异常(1分)、消失(0分),最高224 分,分数越高表明越正常;运动评分:运动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越正常。③疼痛:治疗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疼痛,总分10 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④并发症:包括便秘、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及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ODI指数比较 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 ODI 指数降低,且观察组术后 3、6 个月 ODI 指数均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ODI指数比较(,分)
表1 两组ODI指数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传统组t值P值例数34 34术后6个月9.06±1.18 18.98±11.19 23.928<0.001术前30.18±2.71 30.16±2.73 0.354>0.05术后3个月19.16±1.24 24.17±1.29 7.162<0.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传统组t值P值运动评分73.81±3.96 62.17±3.98 23.925<0.001例数34 34感觉评分165.47±20.19 141.29±20.13 8.517<0.001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VA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传统组t值P值例数34 34术前8.18±0.15 8.13±0.16 1.329 0.188术后3个月3.47±0.33 4.01±0.39 6.163<0.001术后6个月2.16±0.14 3.98±0.19 7.581<0.001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低于传统组的38.24%(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腰椎间盘结构复杂,主要承受着机体轴向载荷和屈伸、侧弯曲[4-5]。LDH是生活中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主要发病原理在于本应生长在椎间盘内的髓核、纤维环等内部组织由于某些原因脱落,导致其腰部周围的脊髓或神经受到挤压,进而造成疼痛、麻木的现象。LDH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6-7]。近年来,由于人们坐姿不当、缺少运动等多种原因导致该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该病是由于腰椎受到外界或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纤维环出现一定的破坏,进而影响神经根、马尾神经等周围相邻神经的病变。该病的致病原因较多,如外力损伤、生长发育不全等[8-9]。该病患者最常表现为腰痛,其他症状多为双腿麻木、抬腿困难、反射改变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等症状,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尤为显著。研究显示,该病以L4~5、L5~S1发病率最高,约占95%[10]。
PTED 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常规研究多为传统开放手术与内窥镜下手术相比较,对PTED 术与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的研究较少[11-12]。目前,PTED 已广泛用于腰椎疾病的治疗,其优点为[13]:①手术全部过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保持清醒状态,医生能随时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减少了麻醉风险,有利于保护神经根损伤。②术后疼痛较轻,几乎无需镇痛药物。③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快。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ODI指数低于传统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高于传统组。分析原因为,PTED 手术方式为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因有效避开了后路手术,术中不会损伤黄韧带和椎管内结构,进而减少术后瘢痕形成。即使LDH术后复发,再次手术难度亦较小;同时,椎间孔镜系统设备较先进,加大了穿刺针与神经根距离,对神经根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提升疗效[14-15]。
PTED 在进行椎间盘病变去除时,经皮椎间孔镜三角工作区域相对安全,有利于神经根地减压,进而减少对LDH患者的脊髓损伤,手术在局麻下操作,腰间盘突出患者全程清醒,可减少出现医源性损伤,且对患者的韧带及椎管内结构影响较少,降低LDH 患者术后瘢痕率,有利于术后及早康复,并发症少[1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了PTED 治疗LDH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原因为,PTED 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不咬除椎板和关节突关节,不干扰椎管内结构,进而术后疼痛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该病具有明显反复性,且整体病程较长,患者在身体疼痛的影响下,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异常,影响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治疗LDH通常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然而保守治疗期间患者常会因疾病认知不足及疗效不显著而出现治疗依从性低,因此,临床中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还需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保证临床疗效,增强治疗效果,这也是今后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
综上所述,PTED 治疗LDH 患者能减少Oswestry 功能障碍、疼痛、并发症,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