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且丰富,对世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家具文化的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式家具拥有着独特的设计魅力和审美价值,代表中国古代家具的高峰。本文通过对明式家具历史发展的概述,对其设计特色与设计理念的分析,对它的审美意识的阐述,希望能够为今后家具文化的长足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明式家具;设计特色;设计理念;审美意识
一.明式家具概述
(一)定义与概念
明式家具是独具特色的传统家具,它是指明至清前期能工巧匠制作的精美的硬木家具。这个时期不论从家具的质量来看,还是从家具的艺术价值来看,都可谓传统家具的黄金年代1。
明式家具并不等同于明代家具,明式家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明式家具不仅只包括制作于明代的家具,也不仅局限于一个种类,只要具有了明式风格,都可称之为明式家具;狭义的明式家具指明代以来到清初制作的家具。
(二)发展与演变
明式家具,是在继承宋元家具传统样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结构、材质、造型、装饰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从元到明,以优质硬木为材料的日用家具开始逐渐出现,材质多选用江南地区的榉木;至明中期,材质更多选用花梨、紫檀等品种;明晚期,由于文人的参与和倡导,这种家具以其独特的风格迅速兴起;明末清初,明式家具进一步发展,在装饰上出现了各种雕刻及曲线的运用,在种类上更加丰富,桌椅类、几案类、屏风类应有尽有。
(三)内涵与意义
明式家具的材质、结构、造型,展现了创作者自身的思想觀念,也体现了中国家具的传统之美,这是明式家具的美学内涵。此外,明式家具融合了不同的创作思想,通过对自然之物的观察来达到理解、通过沟通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2,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内涵和追求,这是明式家具的文化内涵。
明式家具以其结构简练、造型大方、材质精良,成为中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在世界家具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
(一)材质美
明式家具在用料上多选择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名贵木材,如紫檀、黄花梨、铁力木、鸡翅木、乌木等。明初国力兴盛,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了许多珍贵木材,使人们认识到这些优质木材,所以明初优质木材海外供应充足。再之后由于封海闭关,也会适当选用其他木材。《考工记》中曾说道“材有美”3,这是两千多年前关于材料自然美的思想,在明式家具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明式家具使用的木材可以分为硬木和普通木两大类,工匠根据木材的不同特点进行制作,将材质特性得到完美展现。明式家具在用材方式上遵循木材的自然纹理,追求天真、自然、朴实的美。杨耀认为,紫檀与黄花梨为最静雅之材,二者又各具特色4。花梨木可分为新花梨和老花梨,老花梨又称为黄花梨,黄花梨木颜色生动多变、纹理美观,工匠以通体光洁的手法进行处理,尽量不掩盖它的自然纹理美。紫檀在各种硬木中质地最坚硬、分量最重,除多为黑紫色以外,有的黑如漆,几乎看不见纹理,被认为是最名贵的木材。
总之,明式家具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呈现出原有的天真与自然,彰显出其对天然之美的崇尚。
(二)结构美
明式家具在整体结构上主要是以框架形式为主的结构造型,包括束腰和不束腰两种结构特征。在工艺上主要运用榫卯结构和攒边工艺来使家具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连接,使家具更加坚固结实。它注重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形成了以“线脚”为主的造型样式,浑厚流畅。
榫卯结构可谓明式家具的精髓,据研究,榫卯种类可多达几十种。格角榫,多使用在桌椅等的面框架部分,分明榫和暗榫两种,可以消除边框因面心作用而脱榫胀裂的隐患;插肩榫,是案类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它是腿子在肩部开口并且外部削成八字斜肩,用以和牙子相交,可以使咬合更紧密;抱肩榫,是束腰家具水平部件与垂直部件相结合的榫卯结构,多用于器物的肩部和束腰家具的束腰处,使束腰和牙条结实稳定。榫卯结构可分为点结构、面结构和部件组合三类,这些都是榫头与榫眼进行结合,并不破坏整体造型,却使各部分的结合更为密切5,达成一种统一协调密切的效果。
攒边工艺是表面上的框架结构处理,使家具的各部分得到了完美展现,不可或缺。它解决了木材的无伸缩无张力的问题,使木板表面的纹理之美得到了完整的彰显。
总之,明式家具的结构美是科学性的体现,设计的巧妙与结构的合理,足见其艺术魅力之大。
(三)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千变万化但稳重大方,几根线条的简单组合便能呈现出简单稳重的艺术效果。此外,其适度的比例又符合着人体工学的基本特征,体现了明式家具的卓越设计能力。
如黄花梨琴几,整把琴几只用三块板式构筑而成,在以直线为基调的整个造型立意下,在两侧板式腿上各开了一个椭圆形的亮洞,洞的轮廓与长方形板式形成线形对比,又与长方形统一起来。板式腿与几面之间又有着以云纹为特点的三角形象牙,与板式腿上的椭圆形亮洞相呼应,局部与整体和谐一致。这件琴几之所以有如此的视觉效果,不仅是线的比例关系,还有着不少的细节处理。
又如黄花梨香几,扁圆形造型,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这是因为古代香炉的摆放方式为独立摆放,此造型可以让观者从任何角度去进行欣赏。在以曲线为基调的整个造型立意下,五条长腿很有设计。当香炉被点燃时,上升的香烟与“S”形几腿交相呼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以上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扁平的横向构图,一个是修长的竖向构图;一个是以直线为基调的造型立意,一个是以曲线为基调的造型立意;一个有着明确的左右方向性,一个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尽管两者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良好的比例关系,都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总之,明式家具线的造型魅力巨大,坚毅的直线与柔美的曲线相互结合,直线是挺拔、简洁的,给人稳重平静的感觉;曲线是流动、富于变化的,如“S”形曲线,给人活力多变的感觉。一动一静,构成了明式家具的无限造型。此外,不同形式的线可以组成不同样式的面,变化中又有和谐,体现了明式家具的韵律之美。
(四)装饰美
明式家具中的金属饰件构造小巧玲珑、美观大方,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此外,其装饰技巧、装饰纹样、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对图案运用于家具上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1.直接运用
直接运用是指将一些构图简单却又有内涵的图案直接用在明式家具上。明式家具中存在很多程式化的图案,其简洁凝练的外部特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喜爱,同时也蕴藏着人们的精神愿望与追求。比如明式家具中的回纹代表着生命之雨,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丰收,之后人们根据回纹盘旋环绕的特点,赋予其绵长的吉祥寓意。再比如龙纹,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代表着风调雨顺,被直接运用于明式家具上。
2.简单变形
简单变形是指将复杂繁琐的图案进行简化和概括,在保持原图案的本质和神韵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删繁就简,使主体形象更加凝练集中。比如对卷草纹的简化,保留着大体特征和线条走向。
3.抽象变形
抽象变形是指运用几何的曲线或直线对原图案的外轮廓进行抽象概括处理,组合形成几何形体。比如对饕餮纹的抽象变形,保留头部的大体轮廓,眼、鼻、口處结合卷云纹的特征进行曲线处理。
4.夸张变形
夸张变形是指对图案中的某个特征进行突出强调,它可分为部分夸张、整体夸张和动态夸张。部分夸张是针对图案的某个部分进行重点变形突出,改变其比例结构,以强化主题;整体夸张是从图案的整体出发,省略细节,突出夸大图案的外形特征;动态夸张具有强烈的韵律感,使其形象更为独特。
5.分解重组
分解重组是指对原图案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分离,再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图案。分解可分为自由分解和规则分解,自由分解是不限制地随意地进行,规则分解是按照横向、纵向、斜向有规律地进行。而重组的形式有重叠、变化、排列等,明式家具图案重组的过程中又适当加入符合当下时代的要素,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
总之,明式家具装饰纹样和装饰手法千变万化,与明式家具的端庄质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明式家具通常以简单化的程式来体现内在深刻的韵味6。
三.明式家具的设计理念与审美意识
(一)设计理念
在明代,并没有明确的设计理念来指导工匠们应如何制作,不过在其选材及结构造型上都体现出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选材上,明式家具多选取质地优良、木质坚硬、色泽深厚的木材,并且将色泽纹理精美的地方置于家具的显著位置,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结构上,明式家具使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极大地减少了化学材料对人体的危害。同时,明式家具以蜡擦代替油漆,体现出其中的绿色意识。
造型上,首先,明式家具的造型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特点,在满足明式家具独特造型的同时,又给人极大的舒适感和享受感。比如,明式家具座椅的后背多采用“S”形曲线,与人们的脊椎高度契合,形成了人性化的设计。其次,直线的造型可以给人们带来简洁、严谨的感觉,而曲线的造型可以给人带来柔和、放松的感觉7。明式家具曲直相融,从人的需求出发进行考虑,在生理满足的前提上使人的心理也得到抚慰。
总之,明式家具的设计与制造讲究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后世的家具设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二)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精神特征与精神追求。从明式家具的选材、造型、结构、装饰中无一不体现出其审美意识。
审美观念上,明式家具强调简洁、古朴、典雅。明代出现许多文人士大夫热衷于研究家具的造型与审美,因此在明式家具的风格中蕴含着士大夫的文人气息,这代表了士大夫的审美观念,崇尚自然。明代椅子线条流畅,结合绘画书法的艺术造诣,给予了椅子典雅的气质;明式家具吉祥图案的运用,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审美趣味上,明式家具追求和谐共生、内在统一。无论是部分上的和谐还是整体上的统一,都体现了古代儒家的造化万物论和共生论的思想8。例如束腰的香几,曲线的流畅,分割了内外空间又统一在整个空间当中,曲直相交,整体处于动与静的和谐美中。
审美理想上,明式家具追求以物反映精神特征。明式家具作为载体,使人格特征在家具上都得到完美的体现。明式家具选用高贵典雅的木材,折射出人们的坚毅自立的品格特征;明式家具不追求华丽的装饰,折射出人们无为自然的人格;明式家具吉祥图案的大量运用,折射出时代世俗化的倾向。
审美是自由的,审美方式是多样的。明式家具之所以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是因为明式家具设计时的材质美、结构美、造型美以及装饰美,还是因为其古朴典雅的审美态度、和谐统一的审美趣味以及将人格魅力寓于家具中的审美理想。通过对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和审美意识的研究与分析,可以让人意识到明式家具的卓越之处,也能够为现代家具的创造设计奠定基础与前提。
参考文献:
1.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6.
2.唐开军.中国家具的内涵与形制探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1):20-21.
3. [清]戴震.考工记图[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12.
4.杨耀.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9.
5.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79.
6.余肖红,李江晓.古典家具装饰图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0.
7.胡飞,尹定邦,柳冠中.工业设计符号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8.张家祺,于学敬.设计再思考——明式家具造物思想[J].美术大观,2018(02):78-79.
作者简介:
郭宗英,学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位:硕士,研究方向:艺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