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蕾 黄旭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又一重要目标,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注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对此,本文分别从“兴趣化教学推动核心素养落实、综合性实践推进核心素养落实、数形结合推进核心素养的落实”三个维度展开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基于新时代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应应用多种教育方式,笔者认为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师要具体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小学数学与学生实际两个角度展开以期科学化的进行构建。第一要点应是以兴趣化教学来有效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这是影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落实的最大因素;第二要点应是结合综合性实践活动来有效推进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全方位提高性,结合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开展相应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第三要点则是结合数形结合教育思想来有效推进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可以围绕数学学习的基本特点进行有效融合。
一、兴趣化教学推动核心素养落实
兴趣是任何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而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第一要点应是注重兴趣化教学的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点不断的创新数学教学形式,结合学生认知条件落实兴趣化教学理念,以更好的推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教学中教师可将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艺术化处理,通过多媒体演示技术以动画的方式进行播放,将相应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动画式处理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数字化教学技术来让学生认知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推动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笔者认为围绕兴趣化教学推动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根本目标在于教师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以学生认知能力与基础为目标,结合数学核心素养落实的具体目标与要求推动相关教育教学的有效落实,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需求不断的变换教学形式,以确保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持续性提高,也确保核心素养落实的长久性。
二、综合性实践推进核心素养落实
综合性实际活动是数学理论结合数学实践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落实,要通过构建相应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来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同时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数学广角的教学环节,通过数学广角中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来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年月日》相关教学中笔者通过 “数学广角”活动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并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把握能力。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注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方面要综合学校情况、学生情况及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即不要偏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不要超脱自身经济实力情况,我们要合理的利用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创新性的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的同时,最大化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三、数形结合推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相互结合既可以实现数学学习的高效率、高质量性,更可以将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化为趣味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苦中作乐”,逐渐的爱上数学。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以生活概念为基础的,生活就是以形而定的,从哲学概念上来看数代表理论,形代表实践,通过数的概念与指引能够形成完整的形,而通过形的启示与拆分能够让数更加精准的定位出其中的含义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知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高效率性、高质量性,更应让学生认知到数形结合的兴趣性和趣味性。
例如,《长方形与正方形》章节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案上多以文本教学讲解为主,而其中的知识概念也多为枯燥且单一,学生学习起来虽然较为容易,但长久以来会导致缺乏学生缺乏兴趣性,这既不符合義务教育阶段的实际要求,也不符合数学教学的宗旨,而既是教师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教学,长此以往也难以维持学生的兴趣要求,因此改变教学方式,以数形结合思想为基点让学生认知到数学学习的魅力,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所提高。在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能否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问题的本质包括了数量之间、位置之间的变化关系。对于比较抽象的几何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作辅助线,或者标注运动轨迹。而在借助图形解决问题这个测试中,为了把题意梳理清,有时可以借助示意图、数轴等辅助图猜想满足条件的可能情况以及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关系,从而解决学生思维局限的问题。
总之,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数学学习相应知识概念不断的创新教育形式,以确保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振华.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1(48):29.
[2]陈功.聚焦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2021(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