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但一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导致学生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尝试着找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研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逻辑思维能力的产生需要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逻辑循环,也需要让学生找到自己逻辑循环上的不足,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逻辑循环,而这些思维逻辑循环有正确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呈现出一种正确的形态,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习惯为根基发展逻辑思维,当然在此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概括能力,通过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结合来更加完美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重視思维过程的组织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过程的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些事件之中肯定会存在,起因也会存在结果,而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将起因和结果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比如学生在理解某一个较为困难的应用题时,教师需要先让学生找到题干之中隐藏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关的解答,在解答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相关的运算,而解答和验算的过程考验的便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运用更加详细的教学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我在辅助学生理解“倍的认识”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会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组织,因为倍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但倍数相关的知识点之中,也有许多小的细节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因此我会在基础的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询问每一个学生对倍数的认知,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倍数就相当于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后者或者前者都可以作为另一个数字的倍数。这样的回答并不是错误的,但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我也会从学生这样的回答之中找到学生逻辑思维上存在的缺点,结合他的逻辑思维过程,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发展逻辑思维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特点不同,喜欢的东西不同造就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方式,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选择一些固定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但这样的做法是具有局限性的,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遵循自己的习惯,遵循自己的特点的,强加给学生的逻辑思维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效果。
例如,我在辅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会尝试着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为分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数字概念,学生在此之前或许对小数有着一定的了解,但小数也是有着一定的具体的概念的分数,并不是有着一定的具体概念的,比如1/3和0.3,两者的大小是非常接近的,但1/3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学生在理解这一知识点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可能会思考,在1/3所呈现出来的小数的无限循环的某个点上,会有一个终点。这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常见的,因为他们的阅历较浅,思维方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我就会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比如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来让学生明白,无论经过多少次的循环,1/3所呈现了出来的数字,终究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
三、激发发散思维, 培养概括能力
发散思维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发散的思考和延伸并强化学生的概括能力,因为逻辑思维能力所呈现出来的便是对于过程的诠释,如果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大脑中模拟出起因是经过了什么样的过程得到了结果,但他没办法将过程呈现出来,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
例如,我在辅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因为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是几何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无法理解,但长方形和正方形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之中随处可见,我会以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为基础,让学生去解决应用题,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让自己能够通过简练的语言去概括某些知识点。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独立的解决一些问题,并让学生能够重视过程,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较为单纯,他们会重视起因,也会重视结果,但却不会重视如何得到这个结果,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工作重点放到过程上,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万莉.核心素养下思维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学周刊,2022
[2]李红艳.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J].新课程,2021(4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