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关怀,一生温暖

2022-02-23 10:04郭井爽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

郭井爽

摘要:作为人名教师,教育学生的最好方式是“关怀”学生,用心呵护学生的闪光点,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面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自闭儿童等,面对心理和家庭上都有缺陷的孩子,教师的一句关怀、一生问候、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拥抱,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一个学生的一生,让孩子们找到被关爱的感受,感受世界的温暖,培养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青年,牢记“立德树人”的教师使命,

关键词:问题学生    情感关怀    积极鼓励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确立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基础。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个温暖的笑容,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耐心的关怀指导……都是转化后进生的一切技巧与方法,更是给那些胆怯自闭孩子的一剂良药。

二、案例再现

张同学是我们学校出了名的“特殊人物”。逃课、打架、破坏学校设施样样在行。他平时不仅不爱说话,甚至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有暴力的倾向。那是四年级的秋天,下午上课的铃声早已经响起,半节课快过去了我还是没有看到他的身影,联系他的妈妈得知孩子早就来学校了。于是,我带了几名平时和他谈的来的学生,在学校的周边寻找他,结果在校外的一个土沟里找到了他。当时张同学满身泥土,手腕上还划了几道口子,情急之下联系他的妈妈到了现场。可无论大家怎么劝他他也不吭声,他妈妈拽他起来,他竟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和他的妈妈动起手来,并且表情里充满了憎恨。当时我一把将愤怒中的张同学抱入怀里,不停的抚摸他的小脑袋,嘴里一直安慰他,同学们也围上来开导他,这样才让他情绪稳定下来,大家一同搀扶他把他带回了班级。

还有一次体育课上,一个调皮的学生向他做了一个鬼脸,张同学就认为是这个同学取笑他,气愤异常,便对那个做鬼脸的孩子大打出手,后来体育老师将他拉开送到教导处。我过去后一直给他讲解做鬼脸同学只是想和他开个玩笑并非他所想象的瞧不起、取笑他的意思。做鬼脸的同学也表明是想和他一起玩才冲他做鬼脸。

三、剖析心理

张同学的种种行为表明他心理缺乏安全感,轻微的自闭心理刚刚要形成,内心正处于矛盾的状态。通过走访了解张同学的家庭情况,得知他从小父母就离异,他归母亲一人抚养。其母亲不仅脾气暴躁,而且因为孩子一点小错误就经常对他打骂。在张同学6岁时其母亲就将他寄宿在幼儿园两年多,直到他上小学才将他带到身边一起生活。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关爱的张同学深切的感受到不被爱的滋味。所以,才形成了他提前叛逆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认为父母的抛弃是一件难堪的事,他不想别人知道他的过去从而看不起他。当别人对他做鬼脸时,他会认为别的同学知道他被“父母抛弃”的过去来取笑他产生个人臆想,同时又渴望被别人关心与关注。这才导致他经常逃课,逃课后大家都会关心他、四处找他、母亲也会过来陪伴他,更能引起大家的重视,这样他能找到被关爱的感觉。

四、问题处理

都说发自内心的关爱能将一座冰山融化。自从全面了解张同学具体情况的那天起,我就潜移默化的走进了他孤独冰冷的世界。

首先,将他的座位调到我的讲桌前,让他在校的每个细节都尽收我的眼底,每节课我几乎都会第一个提问他,即便刚开始他总是一声不答也从未举过手。我也一直坚持着,直到现在他站起来敢大声的读课文、勇敢的举手回答问题。平时哪怕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投去肯定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大拇指竖起的手势,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感受老师的关爱,从而融化他冰冷的内心。

其次,在班级里鼓励其他的孩子和他一起做游戏、谈心、多沟通,并且让班干部帮助辅导他不会的知识,化解他和个别学生以往有过的冲突矛盾。让他感受集体的关爱,老师的关怀,大家庭的温暖。

最后,到张同学的家里与他妈妈谈谈孩子的种种情况。告诉其母亲孩子内心的渴求,多与孩子沟通不要打骂孩子,提倡说服教育,多关心孩子。告诉孩子父母并不是不愛他抛弃他,虽然父母离婚不能在一起生活但对他的爱都不会减少一分。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让他找到自信心。让他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他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五、收获总结

如今,张同学课上不仅积极回答问题,课下也开朗很多,再也没有逃过课,没有和同学们发生过任何冲突,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一个赞美的手势,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往往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请多给学生一点关爱和赞美吧,你的一句关怀将会是他一生的温暖。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
赏识教育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感化作用
巧用“正能量”,疏导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
浅谈如何实现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的转化
转化“问题学生”,做智慧班主任
正本还需清源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