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信
摘要:随着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全面优化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成为教学实践中的关键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分别从创设故事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方法与路径,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对创新型教学方法产生了强烈需求,使传统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着挑战与考验。当前形势下,数学教师有必要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靈活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全面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创设故事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对于新鲜事物往往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创设故事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以此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在故事化的课堂情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大胆探讨,勇于表达自我观点与想法,阐述自我在知识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以六年级上册《圆》一课教学为例,由于圆的认识是学生接触曲线图形的开始,从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无论是知识内容本身,还是教育教学方法,均应有所变化,因此教师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的层面来认知圆,体会与把握圆的本质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围绕“圆”这一主题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探究圆形和正方形等其他图形之间的异同,活跃学生思维,将本课教学目标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之中,以加深学生记忆,进而精准把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等知识点。
2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及时有效的课堂设问对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有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因此,教师可坚持问题导向,将数学知识融入科学合理的课堂问题之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问题难度系数过大,脱离教学目标实际而挫伤学生学习信心。比如,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课内容教学中,本课旨在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教师可在提供学具钟或教具钟的基础上,组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设计“一天有多少个小时?钟表的每个针在每天会转动多少圈?”等问题,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性学习方式寻找问题答案,进而充分认识钟面结构,实现在问题中感知、在感知中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问题设计中,可充分突出问题的探索性与开放性,使学生高效掌握课堂知识,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
3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从以往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来看,更多的教师倾向于选择单一化教学方法,过度依赖课堂讲解,忽视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活动与交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有效体现,与新课改的宏观趋向不相吻合。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固化教学思维观念的束缚,搭建师生沟通交流的渠道与纽带,强化师生互动,真正建立和谐一致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做到师生平等、师生融合。通过高效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可精准把握班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分析学生在数学知识消化吸收中的实际状况,找准教学实践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予以修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同样可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展现自我、防松自我,紧跟教师课堂教学思路与节奏,增强学习信心,使自我内心深处的疑难困惑能够得以及时解答,进而感知到数学知识的精髓与奥妙,在数学学习进程中渐行渐远,实现更多收获感,有利于促进数学综合素养的有序养成。
4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适当开展拓展训练
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对于点燃学生思考兴趣,培养良好思考习惯,做到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等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可立足生活实际,充分挖掘蕴藏于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之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结构性特点,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将不同模块的知识点有机关联起来,增强学习体验。以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教学为例,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具有多种多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可指导学生选择生活中收纳盒、小药箱等某一特定物体,测量其各个面,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尝试着计算其侧面积、表面积等。通过上述方式,学生可通过实际操作,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之间的联系,并对其侧面展开图有所感知,增强空间观念和知识体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讲解,组织必要的拓展训练,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加深学习层次。
5结语
综上所述,受传统课堂教学思维观念的束缚,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不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应立足教学目标要求,充分有效整合既有教育教学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点燃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全面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奠定基础,为促进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默默.计算能力,提升数学成绩的根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J].新课程(中),2017(03):211-212.
[2]张朝阳.朝花夕拾返璞归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感的三步构建策略[J].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2019(02):135-136.
[3]王飞洪.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2019(04):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