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

2022-02-22 08:42伍彩霞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偶像榜样大学生

伍彩霞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大学生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是特定经济背景下的一种常见文化景观,其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对偶像与榜样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特点与心理特征,深入探析其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偶像崇拜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概述

(一)偶像与偶像崇拜的内涵

“偶像”的内涵经历了丰富的变化。《说文解字》中的释义:“偶,相人也。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像,似也。”[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偶”就是类似人的一种俑,是按照人的样子制作的雕塑。《辞海》解释“用土、木、金石等制成的神像、佛像等,引申至盲目崇拜的对象”[2],意思是人们寻求神灵庇护的宗教式崇拜。“偶像”一词在古代通常是指用泥做成的雕塑,代表着先民对未知事物的崇敬和畏惧之情。美国学者利奥·洛文塔尔将偶像分为“生产偶像”和“消费偶像”两种类型,并通过对20世纪美国流行杂志中的传记专栏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伴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人们崇拜的偶像逐渐由前者转变为后者。[3]随着经济的发展,偶像的含义也逐渐发生变化,偶像由最开始指人像、神像到指宗教、统治阶级束缚人的教条,不同时代偶像有不同的含义,如今,偶像多指从事娱乐活动的明星,并慢慢演变为一种新生代流行元素,成为一个行业的代名词。

由“偶像”衍生出的“偶像崇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内涵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原始社会的崇拜反映的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之情与祈求神灵保佑生活和平安定的善良愿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偶像崇拜的含义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对自然物的崇拜转变为对神灵的崇拜,再从对神灵的崇拜转变为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人的崇拜。事实上,“作为文化工业的产物,现代偶像的本质更是物化的形象”[4]。对“偶像崇拜”一词的含义,现今的学者们表述不同,但意思相近。

大学生偶像崇拜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谈及的偶像群体既包括具有一定名气的明星人物,也包括并非具有一定名气的其他人。从情感上讲,大学生偶像崇拜是为了满足内心需求和喜好,对偶像人物的情感认同。它具有一定的可变性,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种情感现象。

(二)榜样与榜样教育的内涵

“榜样”两个字的合用最早出现在宋代张镃的诗《俯镜亭》中,诗文是:“唤作大圆镜,波文从此生。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在此处,“榜样”的含义是“模样”或“样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榜样”释义为“作为效仿的人或者事例(多指正面的)”,通常我们把榜样理解为值得学习和效仿的优秀典型、楷模。[5]如今,对“榜样”的理解多指某个人在社会实践中,自身蕴含了当时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能够使他人产生认同、感动甚至自觉践行、起示范作用的理想人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多指优秀的典型与模范,能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能够影响教育对象自觉践行社会主流价值,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榜样教育产生于文明时代,“是以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6]。榜样教育就是通过对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高尚精神、伟大理想和突出的社会贡献进行广泛的宣传,以榜样的价值引导人,以榜样的精神教育人,以榜样的事迹感化人,使受教育者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对榜样人物产生认同、赞赏和敬佩之情,从而自觉努力成为像榜样一样的人的过程。总的来说,榜样教育就是引导受教育者向优秀榜样学习,并在模仿中向预期目标靠近的过程。

(三)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之间的关系

偶像与榜样之间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偶像的产生一般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榜样一般形成于特定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宣扬的主旋律密切相关。偶像侧重外表形象,一般具有较高的艺术才华和亮丽的外貌形象;榜样侧重内在精神,往往具有高尚品德和突出的社会贡献。偶像对人的影响较为短暂,随着流行文化和大众审美的改变而改变;榜样对人的影响具有长久性,榜样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对大众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但是,偶像与榜样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偶像如果有高尚的品德和突出的社会贡献,也可以成为受人敬仰的榜样,榜样也可以凭出色的才华和良好的外在形象成为大众心中的偶像。

如今,社会不断发展,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将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深层次相结合,有利于协同二者发挥作用,创新教育模式。以榜样教育引领偶像崇拜,以偶像崇拜支持榜样教育,使榜样成为大众偶像,把偶像培养成榜样。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往往是多元的,存在非理性倾向和价值偏差,高校要对偶像崇拜现象加以引导和规范,强化偶像崇拜的正面作用,纠正偶像崇拜的负面影响。同时,学校和家庭要引导他们学会理性分析和全面认识偶像人物,正确认识自己和偶像的关系,充分认识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偶像的翻版。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现状分析

本文的落脚点在于为加强大学生榜样教育和以榜样教育引领大学生偶像崇拜提出对策措施。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必须了解大学生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数据分析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榜样教育和偶像崇拜现状,本文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有关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类型、原因及对偶像崇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二是高校榜样教育现状与大学生对学校榜样教育的意见建议。共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问卷193 份,其中有效问卷190 份,有效率为95%。调查人员均为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57 人(占比30%),女生133 人(占比70%);来自农村的100 人(占比52.63%),来自城市的人90人(占比47.37%),其中,来自省会城市的16 人,占比8.42%。2022 年4 月,对部分大学生进行预先调查,根据反馈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调整与相应的修改。2022 年5 月,设计了电子版的调查问卷,在网上借助问卷星生成链接,并以随机调查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2022 年6 月,针对回收的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最终样本进行分析。问卷调查具有真实性与实效性,能客观反映所要调查的有关情况。此外,还随机抽取填写问卷的同学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更为具体的情况,使得问卷调查结果更为可靠。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状数据分析

1.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存在偶像崇拜情况

对“上大学前,你有崇拜的偶像吗?”的问题,回答“有偶像”的共124 人,占比65.26%;在回答“你现在心中还有崇拜的偶像吗?”问题时,回答“有”的共109人,占比57.36%。调查人数中超过半数都有自己的偶像,可见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突出。

2.大学生偶像崇拜对象呈现多样化倾向

现在大学生更会根据自己对社会和事物的理解来选择偶像,以自身个体意识来定位自己的偶像,对“你现在崇拜的偶像是什么类型?(多选)”问题的回答,人民英雄占76.39%、革命先辈占64.58%、人民领袖占59.03%、科学家占52.78%、道德楷模占52.08%、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演艺明星或其他(见图1)。不同的类型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和观念,可见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类型是多样化的。

图1 你现在崇拜的偶像是什么类型?(多选)

娱乐明星作为一定时代的产物和新的文化现象,以新颖、个性、前卫、求异等特点对处在特殊时期和特殊阶段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动漫、小说、漫画、网络游戏里的各种虚拟人物也有着很大的学生“粉丝”,虚拟人物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与生俱来的独特魅力近乎是完美的存在,包含了太多美好的愿望和遐想,尽管虚拟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崇拜他们。

3.大学生偶像崇拜的价值趋向大多是正确的

对“你所崇拜偶像身上有哪些优点?(多选)”的回答,选择“坚强、勤奋”的人占比89.58%,选择“勇敢、善良”的人占81.25%,选择“聪明、乐观”的人占65.97%,这是该问题中选择最多的三个选项,被调查者绝大多数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可见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偶像时会考虑除颜值以外的其他内在品质。大学生崇拜的偶像相似点多于相异点:勇敢、勤奋、善良、才华出众是大学生普遍认为偶像应该具备的素养,着重突出人格魅力与道德品质。

在回答“对你的偶像是否存在模仿TA的做法?”时,选择“只模仿一部分我认可的行为”的人数占38.89%,选择“完全不会模仿”的人数占41.67%,选择“完全以他为行为标准”的人数占2.78%(见图2)。可见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总体比较理性,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没有盲目追求。

图2 对你的偶像是否存在模仿TA的做法?

(三)大学生偶像崇拜原因与影响

1.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

对“你觉得自己崇拜偶像是出于什么目的?(多选)”(见图3),62.5%的人回答“确立发展目标,把偶像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59.72%的人回答“提升思想境界,把偶像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50.69%的人回答“生活中压力大,用偶像为自己生活增添乐趣”,39.58%的人回答“排解心灵空虚,从偶像身上寻找精神寄托”,回答“没想那么多,随大流”的人只占20.83%。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都有一定的主观目的和客观原因,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偶像崇拜行为缺乏深入思考。

图3 你觉得自己崇拜偶像是出于什么目的?(多选)

2.偶像崇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对于“偶像对你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多选)”的问题(见图4),回答“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占比61.11%,回答“影响生活态度”的人占比56.94%,回答“影响专业(职业)选择”的人占比28.47%;对“你是否认同自己偶像所呈现的生活方式?”,44.44%的人回答“比较认同”,13.19%的人回答“高度认同”。由此可见,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图4 偶像对你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多选)

大学生有偶像崇拜情况不是偶然的。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一部分学生对未来就业与生活没有规划,对自身能力没有信心,自己的能力水平与理想生活存在较大差距,影视作品中偶像所呈现的生活方式吸引着大学生,这也是大学生崇拜偶像的原因之一。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奋斗是艰苦的,所以部分大学生借助偶像崇拜来缓解自身压力,激发自身奋发向上的斗志。

在回答“如果有关自己偶像活动的时间与你的课程冲突,你会?”问题时,48.61%的同学选择“果断放弃,上课很重要”,25.69%的人选择“无所谓,可去可不去”,15.97%的人选择“很想去,但是上课更重要”,6.25%的同学选择“很想去但是不敢翘课,忍痛放弃”,3.47%的人选择了“果断参加”(见图5)。3.47%的比例虽然不高,但却反映了不加引导的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有侵蚀作用的。我们必须重视这种偶像崇拜的偏激现象,避免追星给这类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图5 如果有关自己偶像活动的时间与你的课程冲突,你会?

(四)大学生榜样教育现状分析

对于“你认为目前的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多选)”(见图6),77.08%的人认为“只宣传好的一面,榜样似乎成为没有缺点的‘完人’,可敬但难以学习”,54.71%的人认为“榜样的事迹有夸大的成分,让人感觉不真实”,45.14%的人认为“教育归教育,党员、干部需带头向榜样学习,否则,会影响教育效果”。可见,大学生榜样教育效果不佳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宣传上,虽然都强调所选榜样的精神价值,但宣传模式千篇一律,有的榜样教育没有考虑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现实需求,导致榜样教育实施困难,效果甚微。为了更好地开展榜样教育,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形式势在必行。

图6 你认为目前的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多选)

问卷调查的结果间接地说明了榜样教育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一是榜样宣传方式相对单一,固定刻板的宣传模式让一些大学生觉得榜样缺乏亲和力,难以产生认同感,甚至引起少数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偶像更容易引起一些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满足个体成长中的情感需要,因此,部分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偶像而不是榜样。二是少数大学生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容易受从众心理和外来因素的影响,盲目崇拜偶像。三是榜样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以往,榜样教育一般多是在特殊纪念日或特殊活动上集中开展,较少开展专门的榜样教育,且往往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三、优化大学生榜样教育的路径研究

(一)优化高校榜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伟大的时代需要高尚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7]高校要更新传统榜样教育的理念,丰富榜样教育的内容,提高榜样教育的成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追求自身完善的过程需要得到外部力量的强化,其中,榜样的强化力量是很重要的一方面。[8]首先,密切联系榜样。榜样的选择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注重选择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榜样,缩小榜样人物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从群众中选取被认可的、经得起社会考验的榜样人物,充分挖掘其正面品质和突出贡献,为大学生榜样教育提供正面的素材,更容易让大学生向榜样人物看齐。也可开展榜样日常工作体验活动,通过开展体验榜样工作的志愿活动,在课余时间带领大学生参与榜样的日常工作,亲身了解榜样人物的伟大之处,给大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感受,对他们产生真真切切的影响。其次,深入挖掘榜样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但目前一些高校的榜样教育大多停留在教育的理论层面,善于通过理论宣教的方式来进行榜样教育,并没有充分地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榜样教育的社会实践性”。[9]因此,学校的榜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对榜样的学习也不能只是模仿榜样的行为,而要理解和把握榜样所蕴含的真正精神价值,从气质、品德、行为等方面加以学习,通过学习榜样来完善自身。最后,拓宽榜样宣传渠道。学校可以运用各类新媒体,如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对教育内容进行宣传。在宣传时要确保内容真实可靠,应当顺应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增强优秀文化的吸引力,而不能像某些社会媒体那样为博取关注对一些人物进行捕风捉影、夸大其词的宣传。

(二)创新课堂榜样教育模式

榜样教育要摒弃之前的灌输式教育,创新榜样教育课堂新形式。在传统榜样教育中,“应景式”宣传现象层出不穷,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具有自主性,学生接纳教学内容有自己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原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经历对新的知识进行选择,对符合自我认知体系和价值标准的内容会选择接纳,而单方面灌输式课堂教育违背了这一规律,不能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因此,需要创新课堂教育方式,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指榜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代入式教育,需要教师将情绪融入其中,在课堂上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传导给每一个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所学内容印入学生脑海,产生持久效果,助力学生发展。以理服人是指在教学中,要尊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帮助大学生客观分析偶像与榜样的区别和联系,引导他们客观地看待偶像和榜样、评价偶像和榜样,了解每个人成功背后的努力,从内心深处感染他们。

(三)提高教师开展榜样教育的专业素养

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又未完全社会化的阶段,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精神品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专业性和挑战性很强的任务。随着互联网革命,世界联系加强,大学生接收新鲜事物和信息的速度加快,信息品类参差不齐,有积极健康的,也有不符合主流文化的,要改变榜样教育现状,需要具有多学科基础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的师资队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且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能直接影响榜样教育的成效,教师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利用道德示范功能去教育大学生,以身作则,努力完善自己,鼓励大学生见贤思齐。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所崇拜的对象有一定了解,面对学生的偶像崇拜,教师不能主观臆测,而要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及时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崇拜的对象的优良品质,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偶像值得学习的地方,增强榜样教育效果。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案,强化优秀榜样的宣传,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盲目和非理性的崇拜行为。

(四)加强对舆论的引导和监督

社会舆论对偶像和榜样人物的报道,会影响大学生对他们的认知。因此,要加强对舆论的引导和监督。某些敌对势力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散布否认国家和民族历史共识、否定革命、污蔑民族英雄和先锋模范的言论,矮化、丑化榜样人物,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干扰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导致少数大学生历史观、人生观偏离正确方向。对此,政府要加强对舆论的引导,净化媒体宣传环境,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高校也要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榜样教育,向大学生全面介绍革命英雄和榜样人物的事迹,用事实和真相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动本质和险恶用心,引导大学生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不断提升榜样教育的实效。媒体则要精选报道视角,在报道榜样人物时,要大力宣传其优秀品质。政府、高校、媒体多方联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舆论氛围,更好地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使大学生榜样教育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之,无论是社会教育还是校园教育,都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引导与示范、管理与服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10]。

四、结语

榜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网络舆论纷繁复杂和流行文化异彩纷呈的背景下,以营利为目的的偶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榜样教育。同时,国内外敌对势力极力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诋毁、污蔑革命英雄,矮化、抹黑先进榜样,给高校榜样教育带来一定挑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偶像崇拜和榜样教育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偶像崇拜对榜样教育的影响,提出加强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对策。只有创新榜样教育路径,将榜样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改变以往传统灌输式教育才能促进大学生榜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也对高校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加强榜样教育的针对性措施,以期通过化解各种外来因素对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消极影响来提高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偶像榜样大学生
偶像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