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灵翠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在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作为教师,怎样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怎样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呢?
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思考,交流展示;对话分享,点拨指导;分层训练,达成目标。
其次,制订优质课堂教学的标准:充分实现育人价值;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设置有效学习情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体现课程标准。
再次,深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授课、作业等方面都有适切的要求。
备课——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学案。把学生放到教学设计中心,知识结构逻辑清晰,把问题转化成学习任务,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体现学科特点。
授课——要善于处理鲜活的生成。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话、分享、反思、内化、应用,及时追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保护好奇心,激发思维热情,实现学生的成长。
作业——设置基础、提高、拓展的分层作业。学生根据知识掌握程度和兴趣,自主选择,每周三为学生无作业日,以多元空间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开展多彩作业展,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教学改革。
指导教师读懂学生。读懂学生是课堂的起点,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读懂学生的特点、基础、需要、思路、错误、情感,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学案,创设情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以学为主的课堂。
教给学生学会思考。要求教师一节课设计问题2~3个,而且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并适度引导,进行知识延伸和能力拓展。
燃烧学生思维热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课堂生成,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话、分享、反思、内化,实现成长的过程。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先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质疑、评价、探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学校以“问题式学习”小课题研究引领课堂的发展方向,通过培训、观摩、研究、反思、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度课堂研究。
教师人手一册“问题采集本”,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提炼、整合、反思,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校定期开展主题培训以及课堂观摩研讨沙龙、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指向深度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新问题出教室,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进步,有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