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建设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02-22 08:24冯艳刚阜阳师范大学商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3期
关键词:评教金课供应链

冯艳刚 (阜阳师范大学商学院)

近年来,在全国教育大会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影响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21世纪企业面临的全球竞争环境为出发点,从传统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与当代竞争环境的不适应入手,深入、系统地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原理、运作策略及绩效评价等核心内容。[2]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研究如何在建设“金课”的背景下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其建设成为一门“金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拟结合近年来的一些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一、对“金课”概念的理解

“金课”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6月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同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给出了“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1]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一下对“金课”概念的理解:提到“金”这个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高价值、能给人带来高收益的东西。因此,“金课”就是指那些技术含量高、学生喜欢上、能真正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甚至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3]古人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说法,意思是说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经历过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金子。[4]要想将“供应链管理”课程打造成一门“金课”,同样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不断地革新,过滤课程教学中“水”的东西,变“水课”为“金课”。接下来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目前,该课程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教材知识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多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缺少专业负责人的通盘把关。有些任课教师为了教学方便,干脆不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最终导致该课程难度系数降低,学生学习起来缺少挑战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是该课程教材知识的更新速度却落后于时代发展,导致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比如,新零售、大数据技术等是近年来提出来的新概念,但现有的供应链管理教材中,涉及这些方面知识的并不多。有些任课教师为了驾轻就熟,多年来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本讲义,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在教学方法上,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以授课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授课教师往往满足于讲授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至于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如何,则较少关注。陈旧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课程想不“水”都难。

(三)考核方法单一,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

现有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考核,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一般要求学生两小时内完成。在题型的设计上,也多是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等传统题型,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题型则很少见。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即使平时不认真听课,考试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也可以获取高分情况的出现。那些靠死记硬背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往往在考试后不久就会遗忘,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教和同行专家评价两部分,其中学生评教分数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学生评教的分数往往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学生考试取得的成绩,老师在考试中给学生高分,学生就在评教中给老师高分,反之亦然。这就造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甘愿充当“老好人”,最终导致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

三、“金课”标准下“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正如吴岩司长所说的那样,“金课”应具备高阶性的特征,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因此,要将“供应链管理”打造成一门“金课”,需要改变现行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式,注重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借助ERP模拟沙盘资源,指导学生完成商业企业一个周期(比如说一个月)的供应链管理经济业务,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解供应链管理每一个业务模块的理论知识、业务流程及处理方法。通过这些做法,把企业经济业务同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游戏实验。比如,在讲授 “牛鞭效应”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啤酒游戏”,让学生扮演供应链中不同的角色,完成相关的任务和管理工作,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从中体会信息共享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依托教材但不完全依赖教材,及时补充供应链管理中的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内容。比如,针对前段时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授课教师可以收集供应链管理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案例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前沿知识。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5]在线上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点录制成微课教学视频,并将其连同课件、教案及学习资源等材料上传教学平台,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一些供应链管理的最新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授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可以形成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此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打造流程图

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三)注重过程管理,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要克服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还需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比如,提高平时成绩在期末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将其由过去的30%提高到50%,以此激励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避免学生靠临时突击、死记硬背获得高分情况的发生。平时成绩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形式,由平时作业、考勤、期中测验、课程论文、课堂提问等几部分组成,学生要想获得高分,每一个环节都需下功夫,以此提高课程的挑战度。

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上,改变过去期末一次性评教的做法,增加学生评教次数。比如,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开发随堂评教小程序,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学生以“打卡”的方式对教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匿名评价。学期结束时,以教师的每次评教得分求和后再求平均值的方法确定该门课程的最终学生评教得分,这样可以使学生评教得分更具客观性,避免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激励任课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以打造“金课”为目标,通过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及考核评价方式,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之符合“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是每一位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评教金课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