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教材,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2022-02-22 20:18张长利
学习与科普 2022年6期
关键词:提升

张长利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用好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读懂数学教材、成为编者的真正知音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读懂教材;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一、通读全套教材,读懂一个知识点的编排体系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乘法分配律》内容编排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之一是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以《乘法分配律》为例,它沟通了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间的联系,改变了运算的先后顺序。《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实际上还有许多变式;计算过程中还渗透了分与合、等量代换的思想,其本质就是乘法意义。在教材中对于分配律的编排具有前有孕伏,后有照应的特点。前面的孕伏阶段有:乘法口诀;整数乘、除法计算;长方形周长;实际问题等。在四年级下册学习明确阶段 :乘法分配律。在应用阶段,主要有行程问题;小数乘、除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长方体表面积;工程问题;圆环面积;解方程;分数、百分数應用问题等这些知识内容。从教材的分类编排知识体系来看,在数的计算这个板块中,有乘法口诀、整数乘、除法计算、乘法分配律、小数乘、除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等;在图形与测量这个板块,有长方形周长、长方体表面积、圆环面积;从解决问题这个板块看,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问题等。乘法分配律应用广泛,变化多样,如(a+b)c=ac+bc ;(a-b)c=ac-bc;(a+b)÷c=a÷c+b÷c;(a-b)÷c=a÷c-b÷c 。a、b、c表示的是有理数,可以有多个数相加或加减混合,可以是多项式的乘法、因式分解的运算,还可以是数列的极限运算。

(二)读懂了乘法分配律在数学教材中的编排体系,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一点建议:

(1)孕伏阶段:①挖掘运算中的渗透点,有意识地渗透;②自觉地应用运算律的形式和结构;变换书写方式

(2)学习明确阶段:①要注重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②对结构形式的关注;③加强读算式的练习,进一步理解与把握算式意义;④对规律得来的回顾与反思

(3)应用阶段:①加强推理,用学过的运算律解释应用的合理性;②自觉应用,能简算的一定要简算;③加强反思,注意回头看

二、精读同一类板块结构教材,读懂各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读懂教材各板块部分知识本身的内容、目标和策略

以图形与几何这个板块为例,包括有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图形认识是从边、角的数量及其关系、运动的角度刻画的;测量是从数据的可量化再次认识图形;测量还能帮助学生沟通代数、几何和其它领域描述位置也离不开测量中的具体数据;图形位置是学生从空间角度认识现实世界的一个角度;图形运动是一种思想,打开了学生对图形认识的新视野……这四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体现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之间的转化、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的转化。

而对图形认识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二是对图形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在三个学段中,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从“辨认”到“初步认识”,再从“认识”到“探索并证明”。

(二)读懂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从运动角度认识图形

在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运动,直观地刻画图形的属性。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等图形,在认识它们的特征时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的变换,发现图形的特征。

2.从运动角度理解度量

小学阶段,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时刻都能感受到运动的价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会用到拼凑、割补等多种推导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利用了图形的运动。

3.图形认识与图形运动、测量、图形与位置之间的联系

长方形的认识教学是从生活中的桌子面、屏幕面、数学书封面等这些原型中抽象出长方形模型的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再回到生活中应用。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认识长方形呢?一是从运动和测量的角度认识图形: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水平放置,向下(上)平移3个格(3厘米)后成为一个长方形,这就是线动成面,其中与测量也建立了联系;二是可以从一个直角入手,在角的两条边上截取固定的长度后,让两条边平移需要的距离也能形成一个长方形; 三还可以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刻画:“对边平行且相等”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再加上“邻边垂直”就是长方形的特征,用这种方式刻画,也能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三、品读本课教材,读懂核心问题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

几何重要的是对图形的刻画,那么在计算的背后蕴含着哪些思想和方法呢?比如学习《周长》这一课,人教版教材提供的素材是比较全面的,有曲边图形,有直线形多边形,有直线形四边形,有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这些实践活动,积累活动经验,建立周长的数学模型概念,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从起点回到起点,理解周长的本质是用可以度量的线段顺边加,回到知识的原本,比学生表象记住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宽)×2,这种建立在数学活动经验之上的模型思想,比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或公式模型的重要性要大得多。

作为教师,读懂教材是一项最基本的功夫,只有了解了知识编排体系,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教学内容背后的思想方法,可以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重组、改造或补充,设计有价值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灵活地运用教材教结构,经历和走实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关键步子”,引领学生探究模型的内在联系,以老师有结构、有深度地教,促进学生有关联地学,让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潘丽.读懂教材——让数学教学走向深入[J].小学教学参考,2017(08):63-64.

猜你喜欢
提升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从专业技术人员到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提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