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成功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各类会议上做出了多次的强调,发表了多次重要的论述,核心要义是通过劳动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质,他讲劳动教育概括为了劳动素养、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2020年初国务院发布劳动教育相关建议和意见,确定在新时代各类院校中开展劳动教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随着意见的提出,劳动教育有了专属自己的政策和法规,并且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欢迎和期待。劳动教育最后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笔者认为还是得依靠各个地区的各类院校和教育工作者才能够实现。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通过《杂交水稻科普》为例,分析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根据课程提出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入课程内容中,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观念;劳动感悟
随着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也开始了深入的改革和创新,教育部门越来越将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到了教育最重要的位置。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开展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最关键因素。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主持召开了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他提出了新时代的教育就是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接班人和时代新人,要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劳动教育意见就是用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意见的实施说明,对于新时代的人才明确了综合素养的要求,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确定了前进的方向。因此,对于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相关属性,如何实践等需要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一、引导感悟劳动作用
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民族停止劳动就相当于灭亡,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所谓劳动就是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活动,通过劳动产生价值,维持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将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要依靠劳动来实现生存和发展。
现在的学生对于劳动的概念越来越薄弱,家庭生活富裕了,很多学生甚至在家里都没有开展过任何劳动,对于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很好的认识,甚至家长和老师对于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不重视,很多家长存在着思想误区,认为今天孩子努力学习,自己的辛勤付出就是为了以后让孩子少劳动,这样的观念慢慢的侵蚀着现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出现了不愿意劳动,甚至以劳动为耻的现象。因此想要劳动教育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首先需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感悟劳动的作用。
在“杂交水稻科普”课前导入环节,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课堂内容:“我们为了生存每天都在吃饭,那么,大家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的回答应该会是五花八门,比如:“超市买的”、“外卖点的”、“农民伯伯种的”,这些回答是否正确老师不用立马去判断,可以将学生们的回答串联出来,写出粮食从一开始到最后的饭桌上思维导图-“饭菜-超市-工厂-农民伯伯”,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建立出来直接的关系。
随后老师可以再引进一首学生们从小到大都在背诵的的唐诗《悯农》,将诗和学生们回答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课前的导入,告诉学生们“盘中餐”就是我们每天吃的饭菜,但是还有同学没有第一时间将粮食和农民伯伯联想起来,老师认为这是大家缺乏了劳动实践的关系。
接下来,老师可以播放“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谈劳动和实践的相关视频。讲述袁隆平爷爷为了让全中国老百姓吃饱饭,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中,通过常年的劳动和实践发明了“三系法”杂交水稻,从而创造出了杂交水稻的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袁隆平爷爷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们体会劳动对于我们的价值,明白劳动是所有财富的源泉,劳动可以创造价值更能够创造幸福,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通过劳动去实现的。
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针对学生来讲,去高谈阔论劳动带来的辉煌价值,会给他们产生距离和疏远感,因此从他们身边最日常的衣食住行来讲述劳动的价值能够更加的引起他们的理解和共鸣。
在讲授“杂交水稻科普”时,可以通过杂交水稻产量占比数据来做展示,通过数据直观的让学生们感受到杂交水稻对于中国带来的巨大成就和贡献,并且将其和袁隆平爷爷以及相关团队的辛勤劳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通过劳动可以创造无限的价值和辉煌。
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个体,在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制造业第一、货物贸易第一、商品消费第二等等,从科技、文化、教育都取得了巨大的飞跃。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也导致了我国劳动力规模持续扩大,人民GDP也在不断的增长,我国各行各业都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发展规模世界瞩目。而这所有的发展和价值并不是凭空出现,天上掉的,而是通过14亿中国人民不懈的努力和劳动去实现的,去创造出来的。在这部分内容中,老师不仅可以运用到袁隆平爷爷的感人事迹,在各行各业中努力奋斗和劳动的人们的事迹都可以拿来给学生作为素材使用。马克思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所谓的历史就是人民通过劳动换取的社会发展和价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明了,每个人有通过劳动去创造和改善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在这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我国宪法内容去做阐述,宪法规定,劳动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同时,在讲述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讲到劳动是分为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种,虽然学生天天在学校上课,接受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教导,但是也是在每天开展着劳动,只是现在的劳动价值没有现实的体现出来,需要通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积累以后,在日后走上社会的时候才能够实现。因此在学校的每一天,学生专心听课,认真学习,开展好学校内的劳动技能活动和项目,通过这样的教育和培养增强学生们参与劳动实践的观念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加强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J]. 张传忠,王巧玲.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1996(01)
[2]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律商[J]. 何云峰. 上海教育. 2020(36)
[3]在勞动教育中立德树人[J]. 敬昌宇.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20(11)
[4]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担当[J]. 成尚荣. 中国德育. 2021(16)
课题名称:“魔稻之魅 劳动之乐”——杂交水稻文化科普体验活动(编号:2021ZK4433)
作者简介:向敏 (1970-), 女, 湖南洪江, 副教授, 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教育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