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婷
(梧州职业学院教育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艺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功能是具备审美价值,但它并不局限于审美价值,还具备如教育功能、陶冶功能、认知功能和娱乐功能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着重提升对音乐、绘画、舞蹈的艺术感悟。
借助艺术能够让人们准确区分善与恶、美与丑。毕竟艺术本身就是美的体现,能够让受教育者认识到哪些事物是美的、哪些事物是善的,从而不断培养和提升受教育者的美感。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人们往往在艺术的熏陶之下感受生活中不一样的美。艺术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公德就是以艺术的美育教育功能为基础。
艺术的教育功能往往能在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感悟中凸显出不可或缺的力量,艺术的感染力会教育人由内地崇尚美、发现美、感受美,在无形中能让人发自内心的思考,产生新认知,提升对事物共情的能力,对事物的正向价值观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艺术的教育功能作用并非单一的,其能激发个体的共性和个性,激发个体对于自身潜在的感受力。艺术有正面,也有负面。教育会使个体产生对事物正面的情感,对生活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有心理作用和生理作用,二者相辅相成,能促进心理健读和艺术教育从生理上健全脑力活动。绘画艺术的教育功能是通过用画笔勾勒出事物的形象,从而提升人的审美情趣,训练其对事物的观察力、创作力、感知力,对智力也有很大的提升。舞蹈艺术的教育功能通过舞者用肢体动作去展现抽象的道德情操,去提升人的审美思想,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要从德育工作抓起,以德方能行天下,在人生旅途中不偏不倚的坦然走下去。《礼记·大学》中提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艺术的提高能内化于心,修身而修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信念、目标,端正自己的思想。
艺术的感知、认识是多面的,艺术的共通性与等同性是学习的整体动态过程。因音乐的美而直激心灵;因美术的美而带出视觉的震撼;因舞蹈的美而融入身体。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苏珊·朗格曾讲到,“艺术作品是把个人的情感用形象化的方式来进行展现,从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经典且广受人们赞扬的艺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们在生活中主动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在提升个人艺术素养的同时更对整个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属于师范类专业,将来会步入教师行列中,提高其艺术欣赏力对幼教的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幼师的正向艺术审美对幼儿的教育有着初步萌芽的引导作用,故给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学生的学生生涯中陶冶艺术、提升情操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在音乐中,汲取红色养分,使人在负面情绪中得到治愈;在绘画中,激发创造力,增长见识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并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动力。
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是让我们意识到真理的诺言。”艺术可以影响一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社会的认知,通过艺术教育人们能够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艺术文化,在深切体会艺术美感的同时感受文化的包容性,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当一个人懂得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时,那么他将会主动从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中积累经验,取艺术之精华,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音乐是声音、听觉、时间、情感的艺术,早在亘古时期,人们通过对音乐产生的节奏力度、强弱,对比声音的高低,从而感受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用音乐来表现内心的所思所想,这成为历史符号的象征,让国家人民的情感得以宣泄、寄托。绘画艺术不是单纯地用线条与颜色勾勒,也需要时间、情感、视觉的感觉提升才能形成,绘画是练心也是提升对美好事物的等认知途径,绘画中的感情认知过程也是感受与理解的过程,学生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审美的提升。舞蹈是社会反映的产物,是用肢体动作去产生艺术的美,随着节奏而舞、随着感觉而舞、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舞,是一种极强的情感渗透行为。
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状态以及对于外在世界关系的认识,也就是一个人对自身以及对他人关系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以及未来都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高职院校应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接受专业艺术教育时容易出现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或者无法快速正确地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情形,这也给他们认知能力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毕业进入社会后将会为我国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他们更要提高自身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为未来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会开设各类教育课程以及组织各样的艺术活动,比如音乐会、书法展示、舞蹈演出、艺术品展览等。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或学习基础较差,再加上该年龄段学生的情绪较为强烈,影响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平衡,对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等内容缺乏自我判断和认识,最终影响学生思维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除此之外,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够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无法正确看待个人与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将成为限制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上述情形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本研究根据对学生进行的心理测评经验以及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发现:一些学生自信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而一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调节能力有待提升等。上述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比如学习热情不足、自信心缺乏、纪律差、自我调节能力低、自我评价不高等,因此提升和增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迫在眉睫。
艺术教育有利于平衡学生的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由于人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是相互交替不断循环的过程,是随着阅历的增加而逐渐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要想真正领会艺术的真谛,就需要长时间的反复体会和感受。从感受与体会到实践与认知,反反复复多个循环才能够保证自身能够对艺术产生深刻的理解,也就才能够确保学生对于艺术教育活动有着深切的体会。高职院校着力推动艺术教育工作,将有利于启发学生对于艺术的思考,由对艺术品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最终总结成为规律和经验。当学生能够真正做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的平衡后,那么将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他们的艺术活动学习效果,让他们在学习艺术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通常来说,艺术可被理解为是由知识和技能组成,优秀的艺术也离不开能力的支撑。艺术教育活动有利于让知识、技能与能力实现协调发展,知识是人们对于过往生活或学习等实践经历而总结的经验。苏联艺术家弗·谢·库津在《美术心理学》中提到,“思维是以已得的知识为中介的现实反映。脱离了知识的艺术是没有内涵的,也难以打动人心。技能是人们在反复的实践与练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或思想技巧,它体现的是一个人在一个领域中所占据的位置。能力则指的是成功实现某个目标所具备的心理或实践条件,反映的是一个人能够在某一个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艺术教育活动有利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并提高技能,对音乐、绘画、舞蹈艺术的感知往往不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水平不等于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教师教导学生是要让学生掌握并且能够把知识运用起来的能力,从而使智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虽然不同的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具备不同的表现,但是即便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获得与其他学生同样的知识与技能。
艺术教育有利于推动审美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作出贡献。冈察洛夫曾言,“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例如通过美术教育,人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对于美术作品的感知、分析以及判断,能够完成独立的欣赏与评价。艺术是审美教育的核心与基础,因此围绕艺术而开展的教育活动也是审美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审美能力因人而异,虽然有极少数人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审美嗅觉。但是大多数人仍然需要在反复不间断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的特点让他们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触艺术和感受艺术,更容易对他们的审美能力产生影响。各种各样如音乐会、舞蹈演出或艺术品的展览活动等,都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总而言之,艺术教育的功能不仅是在艺术本身的教育上,其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也能够对一个人自身的感受和意识产生强烈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人们习惯把“艺术教育”与“艺术生的教育”对号入座,强调艺术教育是专门用于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而言,艺术类教育活动却被当作是辅助和补充。在此类观点的影响下,艺术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功能也只能是被教师作为自身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一部分。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这种观念已经脱离了时代的发展。因此,深刻理解并分析艺术的教化功能,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念是真正提高艺术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前提。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实践工作,不局限于课上的理论教学而是通过组织丰富多种的艺术活动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如参与高雅艺术的音乐会、戏曲展演、舞剧、音乐剧、绘画艺术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等。其次,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并体会艺术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教化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于艺术类课程的学习热情,并能使之产生艺术创造力,艺术行为不是趋同的,而是肯定个体在其产生中的作用,并使之成为独特的正向个性美。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艺术课程的学习是对个人的审美能力、理性与感性相互平衡能力的要求。最后,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艺术教育与学生个人的成长及发展密切联系到一起,真正让学生在感受艺术魅力和体会艺术价值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艺术教师是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高职院校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引导艺术类课程教师更新个人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内容。教师既要遵循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真正通过艺术教育活动,能够在个人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等方面获得显著提升。从专业背景角度来看,艺术类课程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进一步发挥出艺术的教化功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就需要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艺术活动组织技巧和艺术创新能力。
时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育未来也应当持续推动课程改革工作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可将艺术教育活动以多种方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如多类主题的画展或书法展、音乐会或舞蹈演出活动、艺术品展览活动等,给予学生创作和展示自我的空间,引导学生重新感受和体会当前所处的时代,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以文艺表演活动为例,活动要求参与学生要有独特的创作理解力,要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艺。通过组织文艺表演活动,高职院校能够引导学生对艺术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所承担的教育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专业特征决定着他们须持续接受艺术教育,而艺术的教化功能也契合该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未来,随着高职院校对于艺术教化功能体会和感受的不断提升,艺术教育活动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中将会占据更高的比例,也将会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上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