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帆 王瑛
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在信息掌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新媒体素养、信息选择能力以及信息理解能力都有一定欠缺。由于新媒体素养与审美素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为了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审美素养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保证高校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与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相适应。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审美素养;和谐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但是由于高校大学生社会经验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很难對互联网中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分辨,并且也并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导致其三观很容易受到相关信息的影响。当前互联网上充斥着低俗化、庸俗化的内容,对于审美观并没有完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相关内容很容易影响高校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在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因此,在当前互联网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以及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新媒体素养以及审美素养概述
1.1新媒体素养
相关学者对新媒体素养作出以下定义,即新媒体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能力:①受众对新媒体使用以及认知能力。②受众对新媒体传播、接收、了解、辨析以及批判能力。③受众对新媒体生存、发展以及运行机制认识的能力。④受众对新媒体对个人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所带来影响的认识的能力,以及新媒体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因此,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可以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理解为对新媒体理解以及认识的能力,对新媒体上相关信息的判断能力,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运用能力[1]。
1.2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即指个体基于美学理论以及其审美经验所形成的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审美心理活动以及审美实践两个方面,主要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审美实践四个维度。大学生审美素养则主要表现为感性特征,但是其素养中依旧包含相应的理性成分。在进行相应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大学会以感性体验为主,并辅以理性的思考。作为价值观的一个分支,审美观念中包含大量理性成分,其主要表现为情感态度、生活品位以及精神气质,并且还表现为价值选择以及理想追求,其中既包含感触、欣赏以及识别能力,又包含相应的创造能力。大学生审美素养具有广泛性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校教育、成长过程以及新媒体的影响,大学生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都会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并且具有观念差异化、趣味多样化的特点。除此之外,大学生审美素养还具有发展性的特征,在其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之后,其审美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审美经验也会得到不断丰富,创造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效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进而有效实现审美素养的发展。正是因为大学生审美素养具有发展的特征,所以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应当综合新媒体素养实现其与审美素养的和谐发展,保证大学生审美素养可以与当今时代相适应,进而在满足时代要求的背景之下,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有效促进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2. 新媒体素养与审美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
①统一性。通过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新媒体素养中包含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运用能力与审美素养中包含的鉴别能力、创造能力有着非常明显的统一性,两者都是当前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群体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在对大学生新媒体素养以及审美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两项工作一定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由此可见,新媒体素养以及审美素养之间存在统一性[2]。②交融性。新媒体素养与审美素养之间的交融性主要体现在两项素养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当前大学生在应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浅显低俗的虚假信息的影响,或者面对海量信息显得束手无策,无法有效对相关信息进行鉴别与筛选。该种情况下仅仅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培养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过程中协调培养其审美素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③和谐性。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功利化现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对高校大学生的情感培育以及精神塑造,在该种情况下高校大学生往往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是审美素养严重不足,并且对相应的审美活动也缺乏一定的兴趣,无法有效理解高雅的文化艺术。因此,在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校方应当注重新媒体素养以及审美素养培养的和谐性,实现两者综合统一培育,进而在满足时代要求的前提下,促进新媒体素养与审美素养的和谐发展。
3. 当前大学生新媒体素养以及审美素养不足的具体表现
3.1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相对不足
大学生新媒体素养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欠缺,批判性认识能力不足。由于高校大学生社会经验相对不足,进而导致在互联网上很容易轻信他人,进而导致其成为互联网上谣言传播的媒介,为不法分子提供更多便利。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因为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的缺失导致其很容易成为网络谣言的推手,对于相应网络谣言其会不假思索地对其进行传播,进而导致相关谣言所造成的影响愈发恶劣。并且在对信息获取的过程中,相关谣言往往会通过具有蛊惑性的标题来麻痹大学生,进而导致大学生对相关信息思辨的时间进一步缩短,直接对相关信息进行转发,从而造成恶劣的影响[3]。其次,道德素养欠缺也是新媒体素养不足的表现之一。在当前大环境影响之下,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规范能力相较以前都有一定的削弱,进而导致大学生大的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消费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盛行,相关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例如,前几年借贷平台、借贷软件的盛行都是因为大学生的消费主义以及拜金主义为其提供了滋长的土壤,进而使其对大量高校大学生造成伤害。该种情况的发生不仅仅是由于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较差,更重要的是其道德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导致其产生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观念。因此,为了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应当加强学生的道德培养。
3.2大学生审美素养严重缺乏
大学生审美素养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大学生美的鉴赏能力不足。因为美不是天生的,万物之美都需要观赏者区发现,但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功利主义盛行,相应的审美精神也逐渐被实用主义所替代,进而导致大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存在不足。在当下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信息传递的速率越来越高,大学生生活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填满导致其很难挤出时间去阅读相关书籍,对于文化艺术更是知之甚少,而对于网络流行文化大学生却可以如数家珍。该种情况是大学生审美素养缺失的直接表现,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②大学生美的创造力不足。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并且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对相关内容的任意模仿与复制,进而导致大学生并没有创作相关艺术作品的动力。该种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大学审美朝同质化趋势发展,在此之上大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将会逐渐匮乏,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当前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以及审美素养都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积极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在当下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丰富其精神世界已经变得非常紧迫。
4. 促进大学生新媒体素养与审美素养和谐发展的途径
4.1建设新媒体美育课程体系
在人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为了保证充分保证美育教育的实效性,高校需要有針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要想充分保证美育教育的效果,相关人员应当积极调查学生的实际审美需求,进而有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学生的层次来对建设不同形式的美育课程,并将相应的新媒体资源有效融入到课程当中,进而实现对学生新媒体素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有效培养,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在对课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新媒体美育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还应当充分保证该种教学模式的效率性。因此,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保证学生配备相应的专业教材,保证学生的学习工作有所依据。教材选择方面可以应用西南大学赵伶俐教授所编撰的《互联网+大美育理论、课程、学程、教程》[4]。其次,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来打破教学空间以及教学时间的局限,通过采用微课、云课堂等模式,保证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相应知识,进而实现新媒体美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通过将新媒体与美育有效结合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审美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进而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当中可以从容应对不良信息。
4.2加强新媒体美育教师团队建设
要想保证新媒体美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加强新媒体美育教师团队建设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教师能力可以满足教学工作开展需求,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开办美育专业,使其实现在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的全覆盖,进而实现对学生与教师的有效培养。当前开展美育工作的教师普遍为美学专业或者艺术学专业毕业,所以其相关专业知识比较牢固,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美育方面的问题教师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但是对于新媒体技术方面相关教师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新媒体技术方面的指导,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在有效掌握相关技术之后,教师可以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美育工作,有效打破时间以及空间的禁锢,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保证教学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新媒体美育的实效性。除此之外,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校方可以积极组织专家团就相关教育工作在高校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效完善自身的不足,优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新媒体美育质量。
4.3依托互联网搭建新媒体美育平台
由于新媒体美育是以互联网为依托,所以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打造新媒体美育平台,进而为美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以及便利性。在新媒体美育平台应用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积极扩充教育内容的覆盖面,并通过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对新媒体美育平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校方应当积极应用大学生常用的软件,如微博、微信等软件来发布美育教育信息,从而拉近校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此过程中校方还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搭建新媒体美育微信公众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之间可以积极交流,分享相应的学习资源,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平台找到老师来进行解答[5]。在对平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结合大学生喜爱的视觉文化元素,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教育工作更高效地开展。
综上所述,受到新媒体时代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为了防止大学生受到多变的思想文化的侵袭,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以及审美素养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积极应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相关教育工作,进而实现对适应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季海君.新媒体视域下提升当代大学生媒体素养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0):47-48+63-63.
[2]艾晓玉.以大学生审美素养提升为导向的《中国茶文化和茶艺》浸润式教学法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4):345-346.
[3]刘影.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12-13.
[4]栾琳,董艳,郑春萍.大学生英文新媒体素养的内涵与结构——兼论其与英语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02):104-112.
[5]吴洪晓,鲁宽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37(04):48-51+85-8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公共危机治理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A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