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智慧运营的时代背景、发展痛点及作用机制

2022-02-21 17:34石梦圆单凤霞
当代体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场馆

石梦圆 单凤霞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正在发展中的智慧场馆的时代背景、发展痛点以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从智慧社会、智慧城市、智慧体育的系统化视角分析我国体育场馆面临的三重挑战,即群众体育需求与体育场馆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对等、体育场馆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与“双循环”发展要求的不对等以及场馆赛前、赛中与赛后的治理方案与城市智治发展不对等三方面,提出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共建智慧运动空间;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分析群众体育需求,回应并满足群众体育需求,提升群众体育获得感;政社联合,赋能各体育参与主体优化体育场馆赛前、赛中和赛后的智慧治理方案,丰富城市智治体系。

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增长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治理现代化对城市发展提出新要求,并且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治理模式逐渐显现,即智慧化治理。智慧治理不仅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还能够为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从智慧治理角度,分析研究体育场馆的智慧化治理方案,旨在对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升场馆运营效益和体育服务质量以及城市智治建设新形态方面有所裨益。

1 体育场馆“智慧化”的时代背景

2021年3月5日,经北京市政府同意,北京市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印发关于《北京市场“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强调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推动线上体育演出活动,开展5G超高清视频直播,加强云转播、沉浸式观赛、一脸通行等智能技术应用体验。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信息集成等先进技术推进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为智慧场馆建设提供了国家思路,促进智慧场馆建设与运营可持续化发展。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推动体育产业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体育消费服务,支持智能体育赛事发展。随着智慧城市和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各类智慧体育技术与措施落地国内多座城市。宁波大型体育场馆集聚区,通过人脸识别设备、无人值守闸机出入场馆,智能更衣柜、智慧灯控、运动数据显示屏等智能化硬件更为市民提供便捷化智能服务。除此之外,还有厦门智慧体育服务平台“AI运动”、绍兴智慧体育APP、苏州“苏体通”,各治理主体利用科技元素在治理主体间协同与决策,从而实现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赛事、教育、健身及信息等公共体育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以满足居民智慧健身的需求。

2 场馆“智慧化”的发展痛点

2.1 群众体育需求的多元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富足,群众体育需求已由单一的线下强身健体思维向互联网思维和购买体育服务产品等一体多元的需求转变。面对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传统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体制下政府与市场、与社会联系不紧密,供给方式不能完全滿足体育市场的需要,对群众体育的关注度不够。单靠政府力量难以改变目前的治理难题,亟需主动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智慧治理是智慧要素与治理要素的结合,是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新方案。没有全民健身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需要积极全面的回应群众体育需求,用现代科技提升群众体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2.2 体育产业“双循环”发展要求

我国体育产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相对滞后,国际化程度较低,部分发展依靠引进国外体育赛事和职业联赛等方式来满足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尽管近几年有国内体育品牌与NBA球星签约等的合作,但总体而言国内的体育企业在国际体育市场中还是很难拥有话语权。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面临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在发展动力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从体育产业体制机制、体育科技创新能力、体育开放与引入等各方面的提升来推动体育产业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2.3 城市智治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全球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中出现不同的业态和要素,智慧治理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根据郝寿义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得出,大部分学者对城市中大数据在交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相关研究,对城市智慧建设中公共体育服务的智慧化研究有待完善。2014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智慧城市建设要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然而,近些年各治理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居民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同时,出现了诸如居民信息漏洞、场馆信息不对等、智慧体育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3 场馆“智慧化”的作用机制

3.1 数字技术:共建智慧运动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智慧社会”的新理念,智慧社会将加快体育场馆建设过程中的智慧化进程,提升场馆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参与到信息化社会的建设当中。2021年1月5日,浙江省体育局牵头研制的《大中型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和管理规范》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已成文的智慧场馆建设规范之一。首先,随着5G应用的普及,场馆不仅可以利用其高速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场馆比赛的4K高清转播、360°全景直播,实现快速人脸验票,为现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其次,全覆盖、可用性强的Wi-Fi系统能够保障场馆用户流畅的网络体验。再次,信标硬件设施可为场馆用户提供定位服务,引导用户找到停车场、售票处、卫生间等,折扣优惠信息推送提高场馆运营商开发无形资产的能力。此外,场馆可以根据数字化智慧技术开发独立的APP,运营商可采用社交媒体分析软件对球迷偏好进行实时分析,及时捕获球迷对比赛、场内经历的意见,用户也可以通过场馆APP了解场馆信息、预订票信息等,还可以将用户体验反馈给场馆运营方,充分扩大场馆综合服务能力,增加边际收入。场馆智慧化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的智慧化,还要关注到数字化网络时代的便利性为场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带来的可能性威胁,保障用户场馆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3.2 现实关怀:满足群众体育获得感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场馆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体育场馆服务与体验。近年来,“获得感”一词被频繁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衡量指标,强调了发展中的共建与共享,对公共体育服务也有了新的指引和要求。陈元欣以及邱茜通过分析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居民获得感,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获得体育场馆公共服务获得感的影响因子结构,其中包括场地设施的安全问题、服务内容的多样性、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场地设施维护的及时性、服务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智能化服务的便利性等。从供需角度分析的群众在体育场馆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程度,就是衡量场馆服务过程中群众个人切实获得的公共体育资源有多少以及个人的体育需求满足程度是多少,这些影响居民体育场馆获得感的因素都能够通过目前的大数据和智能化服务得到满足。

3.3 政社联合:赋能体育参与主体

智慧场馆建设依托于整个体育行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环境以及政策、资金的支持是保障体育公共服务的金字塔顶端,各体育参与主体的能力最大化是智慧场馆发展的底层基石。在体育场馆智慧化过程中,发挥政府的带头和吸纳作用,賦能社会体育组织及格参与主体,发挥其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智慧治理场馆赛事和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专业性和灵活性的优势,构建政府、社会、企业、群众在大众健身、体育强国与各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共治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更重要的是普及体育场馆赛时、赛后的智慧治理方案,如内蒙古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以及与该平台对接的“建融慧动”APP,平台上不仅包括可以查询到内蒙古不同地区的健身地图、体育资讯和体育赛事,还包括运动康复、青少年体育运动等的运动健身指导,以及体医融合与国民体质监测在当地的实施,为群众提供最便捷、最及时、最可靠的体育公共服务。还需要注意群众的反馈,智慧平台需与各治理主体和治理部门对接,并进行内部信息共享,互相监督智慧治理进展,体现政府和社会在智慧治理问题反馈和处理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4 结语

当前,我国城市体育场馆已由原来的“赛事主导型”逐步向“综合体育服务型”场馆过渡,并且在一些一线城市场馆智慧治理已经取得成效,但总体来说智慧场馆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场馆是承载着体育赛事、公共体育服务、城市大型活动以及城市治理等多方面、综合性的场域,在智慧时代应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独立性,吸纳社会力量,加强与新型科技公司合作,避免盲目投入造成资源浪费,从群众体育需求、承办赛事能力以及赛后经济效益出发不断优化智慧治理方案,提升群众体育获得感,促进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推动智慧场馆高效能发展。

(作者单位:1.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2.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旅游与外语系)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场馆
甘肃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推进路径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