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柳 陈丹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专业课程重技术、重实践的特点为课程思政融合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对高校体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及途径进行研究。结论: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专业课程时可根据体育专业课程类型和特点,将思政元素分为可感悟元素、可体验元素、可践行元素;以理论课、实践课和集中实践环节为主要途径,有侧重地选择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建议通过提升教师思政涵养,打造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与课程,制定多方参与的科学评价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设备等方式方法进行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随后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高校思政工作。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和将思政元素融入各门课程成为当下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体育专业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体验和实践课堂所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各项素养,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最有效、思政教育成果最明显的课程之一。本文就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课程的优势与途径进行探讨,希望对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有所帮助。
1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课程的优势
体育课程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充实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方式、传播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一般是3:7,以室外环境活动的课程居多,学习方式以动为主,相较之其他以室内教学为主的专业课程,体育专业课程更注重动静结合。区别于常规思政教育课程,体育专业课程中除了理论课,技术和实践课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培养学生意志力、提高其精神品质、建立正确思想观念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既能做到思想上育人,又能做到身体上育人。体育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利用好学科优势则更易于做到知行合一。“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课程的优势在于体育专业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切入点和融合空间,并且可以根据课程类型融入適宜的思政元素。
1.1 具备丰富的课程思政切入点和融合空间
体育专业课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并存,且实践课所占比重大,给课程思政的融入带来更多的切入点和融合空间,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是多学科思政资源的集成者。体育专业涵盖了体育自然科学类、体育人文科学类和体育工程技术科学类等学科类型,包括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体育哲学、体育美学等人文科学课程;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论等工程技术类课程。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容纳了多学科的思政资源,可供发掘思政元素潜力大,可融合思政资源角度多。另一方面,体育是思政教育的践行者。传统的高校思政课程中理论讲解占时长,实践部分的学分学时明显比理论部分的学分学时少,难以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而体育专业课教学组织多样、集体参与活动和实践性、互动性强等特点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难点。思政资源基础厚、学科知识涉及面广、理论与实践并行、追求实践中育人,是体育专业课程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所在。
1.2 可根据课程类型融入适宜的思政元素
体育专业课程包括“理论类学科课程”和“技术类课程”,具体可以分为: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的专业理论课程;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和体验运动技术为主的专业技术课程;以学生实习和知识应用为主的实践环节课程。体育领域的思政资源内容丰富,多集中在增强精神认识、提高能力、培养意志品质、加强知识获取、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利用多形式的专业课程实现德育、智育和体育三育合一的效果。课程中思政教育内容的体现不应是生搬硬套、强行植入的,若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处理不好,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将思政元素与体育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分为可感悟的思政元素、可感受的思政元素和可践行的思政元素,让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根据所上课程类型有选择的融入与课程知识相关的思政内容。
2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课程的途径
体育专业课的思政建设价值体现在可以帮助学生锤炼意志品质、促进品格内化、强化行为规范、加强道德修养、促进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人格。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选择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时,既要与课程类型、内容相适应,又要与学生特点、思想情况相适应。理论课中融入可感悟的思政元素,重点让学生们思考与感悟;技能实践课中融入可体会的思政元素,重点让学生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中有所经历与体验;集中实践环节中融入可践行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和检验所学知识,并通过科学的评价反馈思政教学成果。
2.1 理论课融入可感悟的思政元素
在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以理论课为主阵地,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将已有的、经典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感悟为主要方式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开设的《奥林匹克运动》课程中,讲解中国奥林匹克历程时利用“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突破重围参加比赛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体育人的家国情怀;讲解中国足球参加柏林奥运会时踢球赚路费,突破资金困难的事例,引发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和训练条件的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艰苦奋斗。选择思政元素重点在于“选对”,不应是为了课程思政而进行思政教学,使之在课堂内容中显得尤为突兀,与教学内容的切合度越高,学生才能对思政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2.2 技能实践课融入可体验的思政元素
体育专业的技能实践课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具备着集体性、互动性等特点,在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空间。专业实践课以田径、篮球、游泳等技能课为载体,结合运动项目特点融入和发掘思政元素,通过给予学生可观察到、可体验到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学习中、练习中接受思政教育。如在武术课中讲解礼仪时,发掘礼仪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学生知传统、讲礼仪;练习时要求学生以竞赛规则约束自己,形成有原则、有规矩的行事风格。相较于讲解灌输式教育,以学生亲身体会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其所获得的思政教学效果更佳。
2.3 实践环节融入可践行的思政元素
在实践环节中,将理论课和技能课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思政教育的思考、感悟和体会付诸实践,用行动展示个人所获思政教育成果,并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反馈于教师,形成良性循环。如在学校进行的专业实习中,学生由课程思政教育接受者转变为传播者,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和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具有独立自主教学的能力,将思政融入自身实践活动的创新创造能力等,以“过来人”的身份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和巩固思政学习成果,传播正确的思政理念,并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和缺点反馈于教师。这既是学生对自身所学知识的应用,也是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其思政政治素养和表现来评价课程思政成效,以及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
3 做好体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议
3.1 从教师入手,提升教师思政涵养
教师自身思政素养水平的高低,能很大程度的影响课程思政质量,提高教师的思政涵养是有效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的必要前提。作为课程的主体和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走向都对学生有较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无关教学条件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表露出来的个人思想观念,展示出来的人格魅力都能在不经意间影响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教师思政素养:一是扩大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能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思想政治立场;二是提高教师创新创造能力,发散思维,有针对性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防止出现“贴标签”“两张皮”现象;三是开展教师交流会和讲座,借鉴其他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成功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迁移至本专业。
3.2 从教学团队入手,打造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与课程
在本专业中建立起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团队,通过观摩和分析其他专业示范课程、优秀课程案例进行经验分享等形式提高团队成员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再由团队将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的理念、方法、手段和经验传递给其他教师。集中优秀师资力量发掘本专业思政元素,创新思政教学手段,设计课程思政结构,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依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具体目标和能力构成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根据团队探究成果建设本专业示范课程,在实践探索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
3.3 从培养效果入手,进行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坚持多角色参与评价。课程思政是否达到相应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存在哪些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从学生、教师、家长及用人单位(实习单位)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要坚持多维度评价。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评价的内容应涵盖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精神品质、道德修养、法制素养、能力与态度等多个维度。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间发展水平和定位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评价标准要结合学校水平和育人要求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有针对性地制定。
3.4 从教学手段入手,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
新时代背景下要结合学生的喜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思政教育。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华南理工大学对校园网络服务大数据(2020年)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通过校园网观看视频的学生中有42.17%的学生访问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创新学生思想工作手段,利用该网站发布思政教育视频,视频简短但教育内涵丰富,每条视频都有可观的播放量,这对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创新来说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4 结语
根据体育专业课程重技术、重实践的特点而开发课程思政的新模式,是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口。开展课程思政首要的是因课制宜,理论课所用的教学方法以静为主而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以动为主,则相对应的课程思政内容教学手段也要有所区别,具体实施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加以设计。总的来说,既要结合现有的课程思政内容与形式,又要利用好体育专业课特点而有针对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一方面,要将现有的经典思政内容融入课堂,在互动中发掘其更深入的内涵,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在互动中得以感受和体验。另一方面,要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巩固所学,由思政教育受益者转为传播者,将课程思政教育成果反馈于教师,形成教学——实践——反馈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